刘禅的智慧远超你的想象:诸葛亮都为之惊叹

寒梦爱历史 2024-05-30 10:00:40

刘禅(207-271 年),字公嗣,小字阿斗,乃刘备之子,其母为昭烈皇后甘氏。他是三国时期蜀汉的第二位皇帝,于公元 223-263 年在位。

想必大家都了解刘禅,且多数人认为他昏庸无能。无论是《三国演义》还是《三国志》,都将他刻画成了一位昏庸的亡国之君。“扶不起的阿斗”这一说法甚至流传至今,更有人称他为“亡国之昏君,丧邦之庸人”。然而,刘禅真的无法扶起吗?他真的如此昏庸、愚钝甚至弱智吗?我认为事实并非如此。他是三国时期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有人认为这得益于诸葛亮的辅佐。但刘禅在位 40 年,诸葛亮在他在位的第 11 年就逝世了,而他仍稳坐帝位 29 年。显然,他必有过人之处。以下是我认为他的一些优点。

天资聪颖,礼贤下士:

诸葛亮在《与杜微书》中评价刘禅“年方十八,天资仁敏,爱德下士”。诸葛亮为人正直,定然不会阿谀奉承,其评价应属实。而刘禅的确也做到了礼贤下士。

胸襟宽广,顾全大局:

诸葛亮和刘禅之间存在一些矛盾,但刘禅仍以父事之。当杨仪和魏延互相指控时,刘禅权衡利弊,决定杀掉魏延,避免了内战。此外,魏延死后,刘禅并未对他全盘否定,而是下旨“既已名正其罪,仍念前功,赐棺椁葬之”。

头脑清晰,深谙权术:

诸葛亮在世时,设有丞相一职。他去世后,刘禅立即解除丞相制,任命费祎为尚书令和大将军,主管政务,蒋琬为大司马,主管军事,使两人权力相互制衡。蒋琬去世后,刘禅独揽大权,彻底改变了蜀国“事无巨细,咸决于丞相”的局面。

高瞻远瞩,战略得当:

诸葛亮北伐时,刘禅曾劝他不要出兵。结果诸葛亮北伐失败,劳民伤财。诸葛亮死后,刘禅立即停止了北伐,致力于发展经济,让百姓休养生息。

乐而忘返,大智若愚:

长久以来,众多专家对后主刘禅的评价多集中于其懦弱无能、贤愚不分,其中最为人诟病的便是不战而降、苟且偷生。在历代亡国之君中,能够存活下来且封为公的寥寥无几,相比之下,刘禅可称得上是明君。而孙皓的结局就没有这么好了。刘禅的投降是顺应时势、为百姓着想之举,若强行抵抗,士兵伤亡必烈,甚至可能引发曹魏屠城,使百姓遭殃。

他宁愿背负亡国之名,也不愿让百姓受苦,难道不是贤者吗?投降后乐而忘返,装傻保命,难道不是智者吗?

因此我认为:刘禅并非昏君,而是智者、贤者。《韩非子》中曾言,君主看似不智实则大智,看似无为实则有功。刘禅自幼学习《韩非子》、《管子》等书籍。晋朝的李密曾将刘禅比作春秋五霸之首的齐桓公,齐桓公得管仲成就霸业,刘禅得诸葛亮得以与强魏抗衡。若曹操是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那我则将刘禅视为治世之良臣,乱世之智者!历史人物对刘禅的评价

陈寿:“后主任用贤相则为循理之君,受奸佞迷惑则为昏暗之后。传言‘素丝无常,唯所染之’,确实如此啊!礼数上,国君继位,逾年才改年号,而章武三年却改称为建兴,考察古义,于理有违。此外,国家不设置史官,没有注记官,所以行事多有遗漏,灾害异象也没有记载。诸葛亮虽然善于理政,但在这些方面仍有不足。然而历经十二年而年号不变,多次兴兵而不随意大赦,也算是很卓越了!自诸葛亮去世后,这些制度逐渐衰败,优劣也就显而易见了。”

诸葛亮:“朝廷年仅十八,天资聪慧,仁慈敏达,礼贤下士。”

司马昭:“人之无情,竟能到这种地步!即使有诸葛亮辅佐,也不能长久保全,更何况是姜维呢?”

李密:“齐桓公得到管仲而称霸,任用竖刁而国家动乱。安乐公得到诸葛亮而抗魏,任用黄皓而亡国,这说明成败是一样的。”

孙盛:“刘禅懦弱无能,没有猜忌和阴险之心。”“刘禅虽然是平庸之主,但没有桀、纣那样的残暴,战争虽屡屡失败,却没有出现土崩瓦解的乱象,纵使不能君臣齐心坚守,背城一战,也可退守东边边境以图谋后事。”

李特:“刘禅拥有这样的江山却投降于人,难道不是庸才吗?”

0 阅读:15

寒梦爱历史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