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在一个炎热的夏天,女儿为了去南京看一场越剧表演,费心费力。在网上购、黄牛等方法无效后,去找南京的亲戚帮忙。那时候她还在上学,距离返校最后截点,只剩一天。劝她放弃,她根本不听。为了去看这场回馈式的演出,可谓是激情彭拜。
终于,她姑姑找人托人费了很多办法以后,为她搞到两张戏票。她和她的闺蜜,冒着酷热的温度,满意地享受到了期待已久的精神大餐。
她离开家门兴致勃勃地去和同学会合时,外面火热的太阳却让我根本不想迈出家门半步。只是在心里暗暗笑话她们的傻。这年头,要看的东西,可以毫不费劲地实现。打开手机或电脑,什么没有?当然,笑话之余,却也不得不佩服她们的青春与激情。
自己什么时候有过这样的激情呢?上世纪八十年代后期,在北京学习。为了看到天安门广场的降旗与升旗,于一个第二天休息的傍晚,约了一位同学出发,赶去看了降旗。降旗的震撼,坚定了看升旗的决心。
当时住在系统的招待所,每天晚上十点关门,早上六点开门。住回去的话,断乎看不到升旗。两个人临时决定,晚上不回招待所了。而当年的情况是,不住招待所便无处可住。没有介绍信住宿,天方夜谭。
在外面吃东西,既没有经济能力,也没有这样的习惯。看罢降旗回招待所吃晚饭。等十点快到,两个人悄悄走出招待所大门。距离升旗,还有好几个小时。直接从月坛北小街走向天安门广场。记不清到达时是几点。反正时间还早。
两个说不上多熟悉的青年,就这样在长安大街上来来回回地溜达,东四走到西四。再从西四走回东四。走过了寂静无人的深夜,走到了环卫工人出来打扫卫生。好在长安街的灯光,非常明亮。两个人一点没有产生过对安全的担忧。
天色渐渐明亮起来。天安门广场上有了越来越多的游人。在最前面靠近栅栏处坐下,瞬间迷糊。直到人群的欢呼,才清醒过来。站起身,升旗的护卫队已经快走到广场了。这样的一夜,至今想起来都热血沸腾。那一夜在昏黄灯光下的漫步,不知道那位朋友是否还记得。因为学习结束后,渐渐疏懒了联系。
后来,这样充满期待的活动虽然再没有出现过,因为年轻的不管不顾,倒是不少。为一本想看的小说,可以麻烦往不同地方出差的同事帮我买回来;借到了一本心仪的书,可以一夜不睡看完为止。也会因为一个口信,跑到几百里外看同学。还干过正在吃饭时,因为一个念头升起而将锅碗瓢盆统统放进水池,自己到同学那边玩上几天……
为了看北固山的铁塔,星期天骑上自行车去到镇江。为了寻找隋炀帝陵,从骑车到推车再到扛着车子在田间小埂上寻找等等,现在回想起来,何止是趣事?更是青春的留痕。在不知不觉的岁月中,年岁长了,人也在岁月中慢慢变得理智。
固定不变的工作,三点一线的每一天,生活按照一成不变的节奏,周而复始。结婚生子,一切必须规律起来。孩子大了,自己老了。现在的我,为了所谓的健康生活,一日三餐几乎在相同的时刻进行,包括关灯睡觉。偶尔因为什么打破了规律,人会很不舒服。睡觉更是障碍重重。原来,生命进行到一定的时间后,即便是激情还有,却因为身体的惯性而不得不放弃。有时候某件事情纵然吸引力依旧,一般不会动心。
那次女儿看戏后的快乐,回来后喋喋不休了很长时间。足够了。一张戏票的价值,远不是这样的快乐可比拟。这便是年轻的好处。
上个月去舟山。去之前知道担子不轻,没想到和小姑妹出去办事看到了舟山戏剧节的演出节目单。更巧的是,当天晚上就有一场演出。两个人一拍即合,冒着不小的雨,走向距离两公里距离外的戏院。三十多年前,她陪我看过电影。坐在剧院,仿佛又回到了三十多年前。她青春逼人。我玩心依旧。
现场看戏与电视上看的区别,不是一点。现场的气氛,舞台的华美,人物个性的戏剧化改变等等,都是在家中看电视找不到的感觉!
第二天,小姑妹妹有事。我一个人在寒冷中再一次走向剧场。《孔雀东南飞》是想过不止一次的剧目,终于有机会了,抓住。十点钟结束,走在空无一人的巷子里。忽然想起“激情”两个字。
原来,激情并没有完全消弭,而是被压进了心的深处。在合适的时间,遇到一个燃点,会重新被焕发。工作、学习、相夫教子。劳心劳力的三十四年,消磨了时间也消磨了人生与激情。其实,无论是伟大的理想,还是仅仅去现场看一场戏,都属于激情。
我老了。距离离开这个世界好像还有一段。那就尽可能地为自己也创造一些激情吧。至少,能使以后的生活中,多一些自以为是的青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