算来,到过上海好多次了。有第一次到大都市游玩的欣喜,也有人生最无奈时来到这里,希望破灭后的绝望。
上海的东西,说不上好吃。吃过路边的大排面,也吃过东方明珠塔里旋转餐厅的自助餐。专程找过“扬州饭店”,点了大煮干丝后无语了。煮干丝用的高汤,居然是煮风鸡或咸鸡的汤。那份独属于扬州大煮干丝的清淡与鲜香,被咸鸡汤冲得光光。
不过,假如找到较为正宗的本帮小吃,有的还不错。像被炒得挺热的上海葱油拌面,必吃榜上的小笼汤包、生煎包等,和扬州同样名称的面点,口感有明显区别。
想不到的是,有个地方的面条,真的好吃。这便是上海龙华寺的素面。罗汉面是龙华寺素面的基础版,十五块钱一碗。一碗面不够,可以续面条也可以续浇头。也就是说,如果吃了不够,可以无限制地一碗接一碗吃下去。
以上是听说。好奇心给我力量。去吧。赶在午饭点稍后一点时间,到了龙华寺。这是第一次来到这座古寺。扬州人说“富烧香、穷杠桑”。这辈子虽然日子过得下去,却从没有机会成为有钱人。故而,也从来不烧香。在上海拜见过静安寺,对于距离相对较远的龙华寺,便一直没有去。去过不少地方的寺庙,这座庙的吸引力就这样了。
这一次,为了这碗面,必须去一次。换乘了地铁,走了路。远远看到巍峨的龙华寺塔,有点惊奇。纤瘦的塔身,八角七层。蓝天下的宝塔,古朴气息浓郁。果然,没辜负江南第一名寺的美誉。这座塔,年代感拉满。
走进寺庙。因为吃素面的餐厅,隐藏在寺庙最后面。首先看到的是围绕着宝塔,手持香火的人,顺时针绕塔。和女儿对视一眼。五脏庙没修好,没有心情绕塔。即便绕了,也不够诚心啊。吃饭去。
穿过人群,直奔餐厅。对的,你没有看错,是餐厅而不是五观堂。说明是商业行为,而不是寺庙出家人本身就餐的地方。走进去,满屋乌央乌央的人,意想不到。有像我这样刚刚进去,东张西望的;有安稳坐着,认真进餐的;有端着碗碟,寻找座位的。
我们有两个人,于是兵分两路:一个去排队取面,一个去找位置。我去取面。面前大约十来个人,进度很快。快到取面处,看到一个人不停地从一个大桶里,舀出浇头倒进面前滚沸的大锅。和他对面位置,另一位师傅同样不停地往一个个已经装上面条的碗里配浇头。他手边桌子上装好面条的碗,像传说中的聚宝盆,始终保持那么多数量。而加了浇头的面碗放到窗口,则被食客迅速取走。
这是一条流水线。下面条的大锅,应该在堆放了面条碗的另一边。看不见处,有人同样源源不断地往大锅里下面、捞面。而大面锅的另一边,摆放空碗的人,估计不停歇地将碗放到桌上。还有人将装了面条的碗,码到放浇头的这边……
拿了一人一碗基础款罗汉面,找到那张女儿示意的已有两个人的四人小长桌上。那俩吃得正香,面前还有一小碟菜:烤麸和腌萝卜。算了。不喜欢上海烤麸的味道,太甜。
罗汉面的味道,果然不虚传。咸淡正到位,鲜香又美味。浇头内容丰富,有豆皮、木耳、萝卜和香菇等。据说每天会略有不同。可惜没有时间连着去感受不同。不过,这次冲着吃面条来的,必须完整体验一次。
到目前为止,没人收费。餐桌角上有个二维码。吃了什么款,有没有取小菜,全凭自己良心付钱。没有一个目光会关注到你是否付款。是不是所有的人都用二维码呢?也不是。没有智能手机的老头老太太们,可以在吃好前、后交现金。取面处边上有个收款箱,自己放进去好了。放多放少,你看着办。
一碗吃光了。想去试试续面。传说续面续浇头都可以。暗想,是先续面还是先续浇头?理论上应该是先面条吧。我问女儿“够不够”?女儿知我意思,笑笑说,你去玩吧。我加不加都行。
端着碗站到队伍后面。转头看看,食客一点没减少。时间?一点半多了。那边门边有人排队,不知排什么。
到了取面窗口,我说,加点面条,再加点浇头。那位忙着的服务员,取过一只面碗,往里配上浇头后,倒进我碗里。想试试能不能一次续上,没问题。回来娘俩一人一半分食了续来的一碗,扫码付款后,带着自己的碗筷到收集餐具的小车,放下走人。
门边的排队人少了。原来是“随喜”,可以取一个小小的普洱茶块,和一个某为的手机壳。排队的是手机壳。在电视上看到过,普洱茶,一人一块。不过,同样没人监督。
不管信不信佛,在寺庙里,真的没看到多拿的人。有意思。
吃饱喝足,开始逛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