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玄策一人横扫天竺,创造唐朝的战争神话,为何没被评为名将?

老张聊史 2024-01-31 22:26:44

大家只知道王玄策一人灭一国这个事件,却不知道同时期唐朝,已经北扩贝加尔湖,西扩中亚地区。甚至很多人不知道王玄策、李世民是一个时期的人,此时吐蕃和唐朝有联姻,军事上又打不过唐朝,只能全力配合了。王玄策一个外交官,之所以能调动吐蕃支援,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唐朝这个时期,军事和外交已经惊为天人。吐蕃只能配合王玄策,吐蕃进攻西域地和中天竺,都是唐朝官方意思。

王玄策生活的唐朝,从军事文化和政治制度,科技发展和接触的国家都全方位超过当时的印度,社会的进步再加上处于一个盛世的情况下,让他的官员基础再次,也比印度那种番邦林立、种姓阶级固化、无大统一目标和思想的王国厉害。再加上印度不精战阵,在莫卧儿之前每次于外敌作战几乎必败,没有系统的兵书,没有系统研究作战的人,没有几十万人的大规模战略级灭国战争,没有同级别国家的互相拉锯,这种国家就是和唐有时代差距。

王玄策的智勇胆略固然了得,但所谓的一人灭一国有点言过其实了,用当地雇佣军对付敌对势力跟汉王朝经营西域的故事没太大差别(不提什么资敌或者结仇,古代客军肯定需要烧杀劫掠来维持士气,王本身也要达到复仇目的),甚至不如南朝陈庆之千军万马避白袍的孤军壮举令人神往。

印度这地方从来都没有一个长久统一的中央政府,这是印度大陆的地理气候条件决定的,包括现在的印度都相当的松散。王玄策是刚好又遇到了印度内乱,只能跑回吐蕃避难,结果吐蕃决定趁着印度内乱洗劫一拨,正好用王玄策的名头。就算王玄策不跟着吐蕃兵回去,以吐蕃的战斗力,一样会洗劫一遍印度,其实王玄策的选择空间不大,只有跟着吐蕃报个仇,或者直接回国,两个选择其实都不影响当时的戒日王朝覆灭。

调兵这两个字听着好听,其实也就是吐蕃找个理由南下而已,几千人就灭国,是因为第一吐蕃军队实力强悍,第二戒日王朝已经乱了,没啥实力的,加上印度大陆战斗力本来就低。所以王玄策这次回国,太宗也只是给了个不大不小的官意思意思,因为王玄策在这件事里面并不是主导者,甚至可以说有没有王玄策,吐蕃都会南下。王玄策的最高官职应该是朝散大夫(文散官,从五品下),类比游击将军(武散官,从五品下),类比(上府)果毅都尉(武职事官,从五品下)。

尽管王玄策一人灭一国灭掉中天竺(印度),取得了胜利,但却损害了大唐在天竺的外交局面。大唐无法在远隔数千里的地方建立稳固的统治,因此中天竺的灭亡对大唐并没有带来实质性的收益,反而可能助长了吐蕃和西突厥的势力。这也是为什么大唐没有对这场战争,赋予太大的重要性。王玄策为了挽回自己的任务失败,以大唐的名义帮助吐蕃在吐蕃后方立威,让天竺诸国认为,吐蕃是大唐的地区代表,大唐是支持吐蕃主理地区事务的。

还有一个因素导致王玄策受冷遇,王玄策引荐了一位名叫那迩娑婆寐的天竺僧人,声称他懂得长生之术。唐太宗李世民欣然接纳,但最终服用了由这位僧人制造的“天竺仙丹”,却导致了他的病情恶化,甚至不治而死。这一事件,进一步拉低了对王玄策的评价。

0 阅读:78
评论列表
  • 2024-02-01 04:14

    带兵的才能叫“将”。他一个人不管用什么方法灭掉了一个国家,只能算“名人”。

    用户13xxx72 回复:
    李世民不杀他都算好了,把土地送给吐蕃
  • 2024-02-01 19:03

    你到非洲 打败了几个部落 然后中国史书会大写特写吗

老张聊史

简介:历史其实很有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