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陆战明星BM-13“塔秋莎”多管火箭炮

保卫杰尼 2024-05-01 20:54:39

背景

1991年海湾战争期间,有很多武器让前线的伊拉克军队心惊胆战,但其中M270多管火箭炮取得了巨大的战果。由于火箭炮威力突出,多管火箭炮目前是大多数地面部队的必备武器。

前苏联研制的BM-13多管火箭炮是重新定义多管火箭作用的经典之作,BM-13也被称为现代多管火箭炮之父,因为它对目前类似武器产生了直接影响。此外,以野战炮为主的旧式火炮的作用和作战方式也得到了极大的拓展。

BM-13诞生于1938年6月,当苏联陆军炮兵总局决定将原来安装在飞机上的RS-132火箭弹改装为地面火箭武器。由于RS-132火箭弹没有制导,命中目标只能靠运气。一次发射多枚才能提高命中率,但很难将大量火箭弹装到飞机上。由于RS-132火箭弹已经存在,因此在其基础上制造出口径为132毫米的M-13火箭弹。最终火箭弹被安装在车体顶部的轨道上进行发射。

多管火箭炮于 1941 年 3 月开发完成,并开始装备前线,多管火箭炮被命名为 BM-13多管火箭炮。由于多管火箭炮的威力尚未在实战中得到证明,前线部队装备并不是十分积极。以BM-13-16为例,它可以一次发射16枚火箭弹,但再次发射需要很长时间来装填火箭弹,因此用榴弹炮连续发射被认为更加有效方式。因此,当年6月德苏战争爆发时,前线只部署了40辆多管火箭炮于。

然而,战争没过多久,BM-13多管火箭炮就被证明是一种极其有效的地区支援武器。苏联前线士兵称之为喀秋莎,后来成为BM-13及其衍生品和后继发展型号的总称。另一方面,受害最深的德国军方则因其发射时发出的噪音而称其为斯大林机关枪,甚至还生产和使用了诸如8厘米Raketen-Vielfachwerfer之类的仿制品。

装备参数

M-13火箭

长度:1420mm

直径:132mm

重量:42.5kg

弹头重量:18.5kg

推进重量:7.08kg

最大射程:8500m

ZiS-6卡车

重量:430公斤

有效负载:4000公斤

长度:6060毫米

宽度:2250毫米 -

总高度:2160毫米

发动机:73马力6缸SV,5555cc液冷

变速箱:4速手动

速度:55公里每小时

技术特点

由于火箭弹发射时可以将产生的冲击波发射到外部,因此配备发射器的车辆不需要像其他自行火炮那样又大又重。因此,对可挂载载体的限制较少,机动性好。BM-13多管火箭炮在当时苏联制造或援助的各类车辆上安装了可以上下调节的导轨。结构非常简单,操作维护方便。

与最新的能够精确打击的多管火箭发射器不同,BM-13多管火箭炮的精度很难预期。由于其目的是通过集中发射大量火箭弹来压制一定区域,因此将其定义为一种杀伤力和射程大幅增强的新型武器。由于武器载体和轨道都是固定平台,BM-13多管火箭炮的杀伤力完全由火箭弹决定。如果只是单发而不是一次性全部发射的话,杀伤力和其他炮弹没有太大区别。

火箭弹使用固体燃料且不受制导,因此成本低可以大量生产。BM-13多管火箭炮配备8根导轨,但也有多种类型,例如地面安装型或舰载型48根导轨。一个BM-13多管火箭炮在10秒内可以发射的火箭弹数量相当于一个炮兵团同时发射的炮弹数量。虽然装填时间较长,但这种出色的火力支援能力在先发制人打击时非常有效。

装备情况

BM-13多管火箭炮开始装备时恰逢历史上最大规模的对德战争爆发,因此立即投入实战并证明其有效性。据此,到1942年底共生产了3237辆,到战争结束时又批量生产了约10000辆,活跃在战争前线。尤其是斯大林格勒战役后苏联力挽狂澜发起反攻时,BM-13多管火箭炮更是充当了苏联进攻开始的信号。

二战后出现了BM-14等改进型号,其采用了更方便操作和装填的管状发射平台,虽然很快被苏联淘汰,但还是被大量捐赠给了亲苏国家,一直并活跃在世界各地。出现在朝鲜战争、越南战争和中东战争,以及最近的也门内战中。虽然是过去的武器,但一次性火力投送还是非常具有威慑力的。

0 阅读:52

保卫杰尼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