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头汤》:看似简单分享的故事,成人却看到更多的本质

容妃谈剧 2024-04-03 21:27:08

记得以前陪孩子看过一本儿童绘本,名叫《石头汤》。是美国作家琼穆特写的。如此中国风的作品当初真以为是中国人写的,没想到是出自一位美国人之手。

作者说,《石头汤》的故事是源自欧洲的民间传说。可以是石头、也可以是钉子、斧头、纽扣等等,其实讲诉的都是同一个道理。

从苦难中去寻找幸福

书中开篇便讲的是三个和尚福禄寿,年龄也是老中少,决定去一个饱经苦难的村庄寻找幸福的故事。

当村子里的人们一生经历了饥荒、洪水和战争这些天灾人祸之后,人的求生欲和防备心理会变得非常强烈。以至人与人之间是很难产生信任和无私的概念,人人都会为了生存去保命,甚至会牺牲旁人的利益和生命。

只有经历了生死,对于生的绝望和死的挣扎的人,才会深刻体会到活着的不易和幸福,还有珍贵。

三个和尚没有去平凡的村庄或者看似和睦的村庄去寻找幸福,却偏偏要在苦难中去寻找幸福。因为这样的幸福来之不易,更难获取, 才更能找到幸福的真谛。

行业有千千万,可书中却唯独只说了这六种人:农夫、秀才、茶商、裁缝、郎中、木匠,然后是还有其他很多人。这几种职业代表了工农商学艺医这六种,却囊括了世间万万种人性。

保持一颗童心和探寻世界的好奇心

当三个和尚来到村庄的时候,发现家家大门紧闭,听到外面有任何风吹草动便躲在家中装作听不到看不到的样子,两耳不闻窗外事。

人与人之间是陌生而界限分明的。即使住在村子里或许是一辈子,或许是几代人了。

和尚们在空旷的坝子里架起火,用一口小铁锅开始烧火准备煮石头汤。这四周满目空寂的村庄里出现了一位穿着亮黄色衣服的小女孩,这样鲜艳的颜色衣服怕是只有皇上才能穿的“皇袍”。

小女孩帮他们捡来三个大小不一光滑的石头,像极了他们三位和尚一样有大有小,堆在一起又像是一尊屹立不倒的佛。

天真的小女孩为什么会相信三位和尚说的石头能煮汤呢?

作者是想告诉我们:哪怕再苦再难,我们也没有丢失掉应有的童真与信任。

小女孩的出现便是这个村庄最亮丽的风景线,他们后面获得的幸福感正因为有小女孩的出现和对一切事物的好奇才能感受到不一样的生活。

生活有很多种活法,一成不变或是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做出改变,都会对未来的人生产生完全不一样的结果。

迂腐无知是阻碍前进的绊脚石

如果说小女孩对于石头能煮汤是因为好奇与无知,那么村子里生活了一辈子的村民们呢,包括刚才所说的那六种职业的人呢,里面有经商的,有学问的,有见过世面的,那他们呢,也相信和尚能把石头熬成汤的神话?

小女孩子所做的这一切是因为家中的父母或是身边的人从来没有让她见过另一种世面,没涉及过任何知识方面的问题,她是相信和尚们能将石头煮成一锅美味的浓汤的。

小女孩从家中搬去了一口大锅,想着这三位和尚能像变戏法一样的为她变出一大锅美味佳肴来。村子里的人也都探头探脑的出来,好奇这石头如何煮汤。

当和尚们说一会差调料,一会差配料的时候,村民们都相信了,纷纷回到自己家中取些熬汤所需的物品来。

他们没有一人怀疑过众人的力量与集少成多的食材已经促成了这一锅美味的汤,跟这三颗石头没有丁点关系。

可他们就是这么迂腐无知的信以为真,相信着眼前的和尚一定会为他们变出汤来,却从来不相信自己所付出的一切会带来的好局面。

他们迂腐的坚信着石头真能在和尚的手里像从古至今听到的神话故事一样,变出这么一大锅汤。他们不曾有过任何怀疑真情的真相。

知识在这些饱经风霜的人们眼里就是不切实际的事,当人们挣扎在温饱与生死线上,没有什么比起天上掉馅饼的事,比起上天的恩赐白得来的食物要更加重要与有意义了。

人在贫穷面前无法去谈追求与真相。他们想看见的并非真相,而是他们心里梦想成真的事情。

迂腐也好,无知也罢,能活下去,哪怕喝上一口不劳而获的汤也知足了。

可是,在不能改变他们观念与认知的情形下,无论是当下的和尚或是以后来村里的任何人,只要能以骗人的手段给他们一点甜头,便能把这群迂腐之人骗得团团转,就像是把你卖了还帮着别人数钱一样的道理。

村子的穷困或许有天灾人祸的原因,但若在一切风平浪静前没有一颗想要改变自身命运和用知识改变一切的决心,没有自已造汤的本事,即使施舍再多也不敢使其脱贫与改命。

从众心理只会让其淹没在大浪里

当村民们都好奇的出来看和尚们用石头煮汤时,没有一个人敢站出来指正和尚的行为有问题。当和尚向村民们讨要食材时,第一个人回家去取了来,随后便无数人不设防的照做,这便是从众心理。

当一个人看着别人都在做一件事时,如果自己不做,好像显得自己太另类或不太好相处,也怕遭到这些人的排挤,于是,只有跟着别人做一样的事,随了大流才显得自己不那么奇怪。

无数的人从家中取了食材来,却无一人敢觉得这锅汤是因为他们自己的原因而变得丰富美味。如果你拿了我不拿,是否便觉得我小气,如果你做了一件事我不做,定会被人说三道四。

与众不同在很多时候我们看来并非褒义,更多的会觉得是被人丢弃的那块。往往在这种时候能坚持己见的人少之又少,生怕是自己错了,大多数人都做出的决定和看法,从众心理会让我们觉得一定是对的,于是不敢不从。

我们害怕孤独,害怕自己独树一帜,害怕成为众矢之的,我们在纷繁复杂的世事面前变得不敢随便选择,不敢表达自己的观点,不敢去坚定的做出一个决定。我们只是为了在从众的同时可以为自己找到一条退路的借口,不至于让自己形单影只,成了异类。

于是,那些真正坚持自己,宁享孤独与清欢的人就变得是那么可贵又可怜。从众之人怜他身边无人可悲,唯独他自己最清醒,最享受这一个人的安宁。这样的人内心是明静的,是清晰的,是最知道自己想要什么,知道自己的人生目标与活着的意义的。正是这样的人少之又少,便更觉难能可贵,更能找到事物的真谛与真相。

浪淘尽的是无数不起眼的沙粒,唯有少之又少,屹立不倒的那些坚石才会更长久的傲立于风浪之中。

结尾

故事的结尾是大家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聚在一起享用这么一顿丰盛的欢宴了,有吃有喝,有唱有跳,大家在此刻变得热情,变得慷慨了。就像生活了多年都不曾有过的一天,从来没有想过的日子仅仅是因为三位和尚煮了一锅石头汤便改变了。

他们欢送了和尚的离开,和尚们为这个村子的人们带来了一天的幸福,和尚也找到了属于他们心中的幸福。

可我很难看出,一种生活方式持续了一生的人仅仅会因为这一天而有所改变,我不知当和尚们走了之后这些村民是否就从此慷慨大方爱交往了。他们是否会转身又各自回了屋再紧闭房门很难再像今天这么来往。事后他们又会不会引起无数的想法来嚼舌根,说着他拿少了我拿多了的事。

我很难认为在这么一个封闭,饱受苦难的村子会因为这么一件小事来改变了大家一生的习惯。分享与快乐是长久的熏陶与教养,不是单单凭任何一件事就可以改变的。

唯有从根本上认知与环境的不断改变才可以塑造出不一样的人生。

哪怕在苦难中成长,在风雪中前行,用知识包裹自己,用善心对待他人,才是真正寻找到了幸福的人生。

原创首发,转载请联系作者,抄袭必究

作者简介:奈雨尘 自媒体撰稿人 佛性文艺中年

0 阅读:0

容妃谈剧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