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回去,我要留在美国!”1988年,年仅25岁的哈佛博士高华健,在众人对他的回国翘首以盼时,却毅然决然选择留在美国。他为什么会说出这样的话呢?
“美籍”天才高华健?高华健,1963年出生在四川,他从小就很聪明,尤其是数学上的天才,十五岁就从初中跳上了高中,并且在高考中被西安交通大学的机械工程系录取。
自此,他也有了“神童”称号,难得的是,这位神童还非常努力。学校对他更是全力以赴,计划把他培养成国家栋梁之材。
当他大学毕业时,他自身希望能够得到更高端技术的学习机会,决定去国外进修。他申请了哈佛,并且获得了入学资格。这是个好消息,他得到了学校的大力支持。
这位勤勉的神童只花了一年的时间便获得哈佛的工程学学士。不过,他并没有就此打住,又在哈佛完成了他的博士学业,四年后拿到了他的博士学位。
学业结束,到了该回国的时候,国人更是期待万分:国家正缺人才,神童回来了。
然而,令人大跌眼镜的是,高华健不顾这些期待,决定:“对不起,我要留在美国。”
他的决定令人不解,国家正是需要人才的时候,好不容易培养出来的人才,在学有所成后,却投向他国怀抱。
当他们知道,美国方面,愿意为高华健提供100万的年薪,还愿意提供房子和车子,所有人都觉得:高华健这个忘恩负义的家伙。
骂声此起彼伏。高华健却是满不在乎,微微一笑道:“我不光是想在美国生活,我还想成为美国公民。”
“科学无国界,我有我的安排。”“美国人”高华健的事业蒸蒸日上,成为了斯坦福大学的教授,担任研究所的所长,并因为他的优秀研究成果,被选入了美国国家工程系的院士。
而在中国,高华建被骂得狗血淋头,人仰马翻。公众的压力下,学校不得不撤销了他的相片,并与之解除了师生关系。
对于外界的质疑和质疑,他只是淡淡道:“科学无边界,吾自有吾之安排。”
久而久之,大家都不屑于他这种“见利忘义”的行径,渐渐将他从人们的视野中抹去。
事情就这样完了吗?没有,更让人意想不到事情发生了。
原来,这一切,都是高华健的计划。
他当时选择留在美国,是因为当时国家正处于解放初期,还是一穷二白的时候,科研水平也比较落后,如果回国研究工程力学,很难进行下去,自己一个人的力量也非常有限。
当年他的研究方向,全都是偏向于极其尖端的科研方向,在当时,无论是设备、环境、人才、体系上,我国都还暂时无法提供给高华健需要的实验条件,而美国当时的科研发展相对来说比较超前,与其在国内寸步难行,倒不如选择美国那个优质的平台继续深造。
美国给了他世界顶尖级的科研资料、巨额的科研经费和精英助手,如鱼得水的高华健也是接连做出了举世瞩目的研究成就。
高华健于2006年被选入德国国立工程院、2012年被选入美国国立工程院、2015年被选入中国科学院、2018、2019年分别被选入美国国立科学院、美国国立人文科学研究院,其所创下的“三国五院”的传奇,可谓是举世无双。
归来时,仍是中国天才高华健国外20年,在科研成就上突飞猛进的同时,美国人渐渐发现高华健似乎与中国学者的合作过于密切。
为了方便,也为了避免他人对他的中国身份有所顾忌,他加入美国国籍,在之后的20年间,他不断利用自己的在美国资源及身份做出名堂。
他于2001—2011年任《中国力学报》英文总编辑,为《力学报》走向世界作出了开创性的贡献;2003—2005年任中国科学院沈阳界面材料研究中心海外所长,并于2012年与清华大学共建“高级力学-材料科学研究中心”;近几年来,他在中国每年至少2个月以上,发表了100多篇学术文章,被国内外专家引用5500多次,发表了130多篇署名我国知名专家的论文。
他还酷爱收中国留学生,倾力为祖国前后培养出多位博士,并给他们灌输爱国情操。在他的影响下,已有20位博士学成后,均回来报效祖国,成为我国各行业的顶尖人才。其中,参与了天宫一号与神舟八号交汇对接任务的中国航天空间站系统总指挥王翔,就是高华健曾经的得意门生之一。
直到此时,美国人才意识到自己上当受骗,他们愤怒地将高华健的母校西安交大拉入“黑名单”,并严令禁止那里的学生去美国留学。
同时,国人才明白高华健的用意。原来,在他的内心深处,从来就没有忘记过自己是一个中国人。
高华健则是另外一种“爱国心”,他忍受了数十年的屈辱,忍受了数十年的污名,但他并不在意。因为他坚信,国人终将明正言。
用高华健的话说,我们国家其实并没有那么发达,没有美国国籍,有些核心东西真的无法掌握。
几十年的时光,高华健用事实证明,一个国家的抉择,并不能决定未来的抉择,几十年的时光,也用事实证明,高华健一颗中国之心,从未改变。
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头,只要能为国家效力,受点委屈,又算得了什么?
高华健的这一招,实在是太妙了。
科学无国界,但科学家有国家中国科学家,就应该做到,去时中国心,来时中国魂。
兵荒马乱的年代,钱学森立下誓言:要用先进科学知识改变祖国的命运。
1949年10月1日,当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时,钱学森迫不及待地想回家。
有人给他出主意说,新中国的形势很艰难。钱学森说:“虽然我的祖国很穷,但是正因为穷,所以我们才要为之奋斗。”他说:“我的祖国就在中国,我的成就就在中国,我的家就在中国。”美国的一位副舰长曾说:“如果钱学森一个人能打五个人,我宁愿杀了他,也不愿让他回到中国去。”
钱学森于1950年被美国司法部门的移民局非法扣留。在获得巨额保释后,他被软禁了五年之久。那段时间里,钱学森并没有因此而灰心丧气,相反,他更加下定决心要回国。他一边从事科研工作,一边寻求回国的时机。
他于1954年发表了《工程控制论》,被誉为这门学科的开山鼻祖。随后,钱学森抓住这个机会,向中国发出了一份求助信。
终于,1955年10月,在祖国的外交手段帮助下,钱学森回到了祖国怀抱。
拳拳赤子心,殷殷家国情,归国后的钱学森积极投身祖国建设。
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钱学森于1956年1月成立了中国科学院力学所,并担任所长;二月,钱学森提出《建立我国国防航空工业意见书》,规划了创立、发展中国火箭技术的重大实践策略;十月,中国首个火箭研究机构“国防五院”正式成立。1966年,进行了“双弹组合”的实验。1970年,中国的首颗人造卫星——东方红一号,顺利升空。
钱学森是一个非常注重人才的人。他说,中国科技的创建与发展,一人之力终究是有限,应该把他们的知识、经验传给更多的年轻人。他还聘请了国内一些著名的院士和科学家来给学生讲授基本课程和专业课程,为中国的科学技术事业提供了一大批优秀的人才。
中国根据钱学森和其他专家的意见,于1992年开始了载人太空计划。在“神州5号”成功升空,实现了中国“飞天”的梦想之后,首次访问太空的宇航员杨利伟,返回北京后,专门去钱学森家看望钱老。
自那以后,每个从外太空归来的宇航员,都要到钱学森的家里,把这个好消息带给这位中国的航天创始人,直到钱学森逝世为止。
钱学森把自己的前途与国家和民族的命运联系在一起,竭尽所能地领导中国的科学技术与世界接轨。他曾获过无数殊荣,但他只会说:“中国发展,时不我待,我只是尽职尽责而已。”
回国7年多以来,黄大年作为多项国家科技攻关课题的主要负责人,常常加班到深夜,连一天的休息时间都没有,直到去世。
他对我国在多个领域中所获得的最新成果进行了充分的挖掘,并形成了自己的技术能力,第一次推进了我国快速移动平台探测技术装备的研发工作,打破了国外对其的技术封锁,他被称为新时代海归科技报国的典范。
许多人认为,他“不求任何官职,只求为国家作贡献”,是一位“纯知识分子”;许多人称他为“非主流科学家”,他在科学研究上的态度是“无敌无友,唯国无我。”
在《中国新闻周刊》举办的“影响中国”活动中,中国科学院王志珍将颜宁的“归海”和施一公的“海归”进行了对比,说:“他们在中国做出的巨大贡献将会成为了中国科技史上的一个转折点,更是中国科技发展的新时代。”
不论是新中国以前,还是解放以后,更是新时代的如今,中国科学家的中国心永远不会改变,久远的意志终将流传万古。
小结高华建用自己的方式来帮助祖国科学技术的进步,也有千千万万科研领域的佼佼者选择回到祖国。他们都用着自己的方式坚定着自己的中国心,为中国的科学技术进步以及科学人才的培养不断奉献自己的毕生所学,国家也因为这些人在不断强大。
大家对此事有什么看法呢?欢迎评论区的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