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字:纪晓岚凭一个“墨”字,预知殿试排名

野狐奇谈 2024-04-25 09:59:16

一:猜猜我今年多少岁

测字之术,最早见于《左传》。

在《左传·襄公三十年》中记载了一个有趣的故事,原文如下:

“晋悼夫人食舆人之城杞者。绛县人或年长矣,无子,而往与於食。有与疑年,使之年。”

意思是:

晋国征调役卒修筑杞城,期间,晋悼公夫人设酒食慰劳大家。在派发食物的时候,当中竟还有位白发皤然的老翁,负责的官吏严重怀疑此人是混进来蹭吃蹭喝的。

老翁无奈自我介绍,他乃是绛县(今属山西运城)人氏,因为没有儿子,所以将他这个老头子也征调过来凑数。

当地官府必然是谎报了年龄才能蒙混过关,深究下去也没什么意思,就跟现在工地不准招六十岁以上的规定一样,官吏只是好奇问道:

“那老人家,您今年到底多少岁了?”

有很多事只能做,不能说。老翁没有直接回答,反而给他出了道算术题:

“臣小人也,不知纪年。臣生之岁,正月甲子朔,四百有四十五甲子矣。其季於今,三之一也。”

意思是:

我不过是个草根老百姓,也不知道今年到底多大。只记得我出生的时候,正好是正月初一甲子日,如今已经过了四百四十五个甲子日了,距离最近的一个甲子日,是在二十天前。”

二:算命祖师的答案

官吏听得一脸懵逼,苦思冥想无果后,专门跑去问当时公认的智者,时任晋国太宰的师旷。

这位师旷就是传说中那位抚琴能引得“凤凰来仪”,创作出《阳春》、《白雪》的音乐大师,被后世尊为“乐圣”,同时也是算命先生的祖师爷。

师旷听了微微一笑,很快就给出了答案:那位老人家,今年七十三岁了。

那么,他是如何计算出来的呢?

其实很简单,古人不管纪年还是纪日,都喜欢用甲子计算,从首位甲子日,至末位癸亥日,总共六十日为一个甲子。

老翁说他自己度过了四百四十五个甲子日,列算式就是:60×445=26700日;一年365天,再用26700÷365≈73年,所以老翁有73岁了。

三:二首六身七十三

聪明人都喜欢看破不说破,当时晋国有位史官叫史赵,他在记录此事时,还将这个答案编成了一个字谜:

“亥有二首六身,下二如身,是其日数也。”

想知道老人家活了多少天?看看 “亥”字就知道了。

篆体的“亥”字,上面是个“二”,下面三个“人”,“人”在篆体中又跟“六”相似,所以叫做“二首六身”。

后世用“二首六身”隐喻老人家七十三岁的典故,就是出自这里。

不过这世上聪明人还是很多的,当时晋国的大夫士文伯一见就表示理解道:

“然则二万六千六百有六旬也。”

将“亥”字拆分组合成数字,不就是“2666”?不过2666÷365=≈7年,显然不对。

而“旬”就是“十”的意思,所以正确答案应该是“26660”,26660÷365≈73年,这样就跟前面师旷的答案对得上了。

史赵出的这个“亥”字谜底的拆解,因此也成为后世测字之术的起源和鼻祖。

不过测字之术,自秦汉以降,大多离合点画,附会图谶之说。直到宋代的谢石,才真正将其发扬光大。

而纪晓岚在人生两次重要关口,更是亲身体验了测字之术的神奇力量。

四:“墨”字测成绩

乾隆十九年(1754年)四月,三十一岁的纪晓岚第二次参加会试,中第二十二名顺利通关,紧接着又参加了殿试。

在殿试成绩尚未公布的时候,纪晓岚去老师董邦达家串门。

董邦达虽然身居吏部侍郎的高位,却还是一位闻名天下的书画大家,蕴藉风流,素喜结交文人雅士。

这日府上仍然宾客云集,座中有位精通测字卜算的浙江士子,偶展绝技,便引得众人惊叹连连。

董邦达对纪晓岚道:

“晓岚,我看你心中忐忑,是否还在担心殿试成绩?不如也来测上一测,聊以解忧。”

纪晓岚想了想,于是提笔写下一个“墨”字。

浙江士子看了看,施施然道:

“纪兄才华横溢,不过龙头状元恐怕不属于你了。‘墨’字上面可以拆为‘二’和‘甲’字,下面有四点,应是二甲第四名?

虽然如此,纪兄此次必能点上庶吉士,进翰林院。你看这‘墨’中四点,就是‘庶’字的脚,其中的‘土’,正是‘吉’字的头。”

所谓非翰林不能进内阁,进士能够进入翰林院,才有机会到达帝国权力的中枢,否则也只能等待吏部铨选,或沉沦下僚,或辗转地方了。

听得如此喜讯,大家纷纷向纪晓岚道贺。

后面殿试成绩出来,纪晓岚果然名列二甲第四名,赐进士出身,不久后又通过朝考,改翰林院庶吉士,从此平步青云。

五:通风报信的纪晓岚

乾隆三十三年(1768年),时隔十四年之后,四十五岁的纪晓岚,遭遇了人生中最为严重的一次危机。

这一年,两淮盐引案爆发,朝野震动。此案涉及几任两淮盐政及众多盐商,还有不少皇亲国戚牵涉其中,里面就包括慧贤皇贵妃、令懿皇贵妃等。

他们官商勾结,只手遮天,二十余年下来,侵吞税银达上千万两之巨!

曾经担任两淮盐运使长达十年之久的卢见曾,虽然早已退休在家,时已七十八岁高龄,仍被龙颜大怒的乾隆皇帝下旨,将其逮捕归案,家产全部查封,与其他主犯一并判了个绞监候,等待秋后处决。

而在案发之初,任职中枢的纪晓岚预闻消息后,悄悄让人给卢见曾送上封书信,纸上未落一字,空空如也,可信封里却放了一片茶叶,一小撮食盐。

卢见曾见信顿悟,茶、盐,合起来不就是:查盐!

说起来,这卢见曾为官也算颇有政声,勤于吏治,所在皆有殊绩。尤其到了扬州担任两淮盐运使期间,怜才好士之名更是名扬天下,在读书人的圈子里口碑极佳,堪比汉末孔融。

他的宾客中,有大名鼎鼎的“扬州八怪”,还有《儒林外史》的作者吴敬梓,甚至在吴敬梓死后,还亲自为他料理后事,安顿家小。

当然,最关键的是,纪晓岚的大女儿就嫁给了卢见曾的孙子卢荫文,两人还是亲家关系!

在这风口浪尖上,纪晓岚竟然敢通风报信,后果可想而知。是年六月,纪晓岚被革职下狱,等待他的很有可能是人头落地!

六:老董测命运

监狱中内外隔绝,不通消息,反倒显得异常平静。穷极无聊的纪晓岚,开始跟看守监视自己的官兵讲鬼怪故事,很快大家就混熟了。

在得知有位姓董的官兵竟然还精通测字之术后,纪晓岚大感兴趣道:

“老董,那你帮忙看看我这次命运如何。”

说罢,他就对方的姓写下个“董”字。

老董脸色凝重,半晌才道:

“纪学士这次死罪可免,活罪难逃,恐怕要获罪贬谪,远戍边疆了。‘董’字下面有‘千’、‘里’二字,当是千里万里之远。”

纪晓岚一听还挺有道理,顿时来了兴趣,于是追问道:

“那你可知道我要被贬去哪里?”

老董让他再写一个,纪晓岚于是又写下个“名”字。

老董道:

“‘名’字下面为‘口’,上面是‘外’字的偏旁,恐怕在口外了。上面是个‘夕’字,太阳落处为‘夕’,此行当是要去西域。”

纪晓岚问道:

“那我还能回来吗?”

老董道:

“‘名’字的字形,整体看起来像‘君’也像‘召’,纪学士你就安心吧,他日必得君召而返。”

纪晓岚闻言喜道:

“托你吉言了!那你可知我什么时候才能回来。”

老董道:

“‘口’乃‘四’字的外围,然而中间缺了两笔,应该不足四年。今年是戊子年,四年后是辛卯年,‘夕’字正是‘卯’字的偏旁,算是对上了,不会有错的。”

七:毫厘不爽

因为纪晓岚的通风报信,卢见曾得以提前隐匿家产、做好布置,而纪晓岚报的信又只是白纸一张,查案人员最终都没有掌握关键证据。

早已风烛残年的卢见曾经不起折腾,等不到秋后处决就死于狱中,关于卢家的事也只能到此为止了,而他的家人基本没有受到牵连。

至于“内鬼”纪晓岚,乾隆虽然恨得牙痒痒,可一来没有真凭实据,二来爱惜他的才华,最后也只是将他赶去新疆,眼不见心不烦。甚至乾隆还特别批示:“纪昀轻手被贬乌鲁木齐。”

是年八月,纪晓岚踏上西戍之路。因为得到乾隆的特别关照,他一路经行处,根本就像是在公费旅游,哪里吃过什么苦头。

三年后,大学士刘统勋,也就是刘墉他爹,还为卢见曾昭雪成功。许久不见、甚为想念的乾隆,立马传谕纪晓岚还京。

乾隆三十六年(1771年)六月,纪晓岚从新疆乌鲁木齐抵达京城。

从乾隆三十三年(1768年)戊子年八月,纪晓岚从京城出发;至乾隆三十六年(1771年)辛卯年六月,纪晓岚抵达京城,前后正好四年缺两个月。

老董为他断的“四”字缺两笔,正是应验若神、毫厘不爽。

精神所动,鬼神通之,气机所萌,形象兆之。

所以测字一道,冥冥之中自有其道理,所谓天人合一,宇宙间万事万物皆有以应。

也难怪宋朝的谢石、明朝的张乘槎、清朝的范时行,这些测字大师,能够随机而动,言无不中,俯察变化以应无穷,达到出神入化的境界。

他们的事迹可参看拙作:测字祖师谢石:凭两个字断言女子怀有蛇胎,后为岳飞鸣冤被贬岭南

如果你喜欢古代志怪故事,敬请关注:野狐奇谈。

3 阅读:21
评论列表
  • 2024-04-27 19:58

    中国文字,博大精深![点赞][点赞][点赞]

  • 2024-05-02 10:07

    都是神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