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查研究,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方法,尤其是重要决策,在实施之前都要进行深入的调查研究,旨在掌握一手材料之后,慎重做出决策。这是必须的规定动作,而且调研越深入越好。
今天不说这个,而是说什么呢?要说的是,不能事事都拿调研作“挡箭牌”,对于很多问题,有些单位或部门的回答是,正在调研之中,调研之后马上给予解决,或者是给予明确答复。还是那句话,有些事情必须调研,不调研就答复,恐怕下面还不愿意,说是糊弄人。
而有的事情,的确不用调研,纯是人为造成的,完全可以即知即改。比如最近暴露的几件事,像下雨天学校大门不开非得到点再开门,让学生和家长在雨中等待。像有的服务中心卫生间不让百姓使用。像有的窗口单位下雪天把办事人员拒之门外,理由是不到点不开门,等等。最近看到很多这样的事情。
而这些事情发生后,特别是百姓反映之后,所在单位或者是所在上级单位,给出的理由都是调研之后马上整改,以此向社会作出回应。不可否认,有的单位回复很及时,但个人感到这种回复意义不大,甚至没必要回复,现场改了,以后不发生类似问题就完了,本不应该成为问题,也不需要解释,更不需要与百姓对立。
就像服务中心卫生间不让百姓使用一样,有什么可调研的,服务中心不就是服务百姓的吗,服务百姓包含方方面面,其中上卫生间就是最简单的事情,可以说都不值得一提,结果拒绝百姓上卫生间,不就是自身的问题吗,调研能调研出个什么,还非得论证一下,卫生间是否该让百姓使用吗?恐怕没这个必要吧。
还有,下雨天、下雪天,窗口单位或者是学校非得等到点再开门吗,按点开门没错,但学生和百姓去办事不得打点提前量吗,稍微提前个几分钟不正常吗,下雨天、下雪天或者是极端天气,非得让学生、让办事人员在门口等吗,在雨中、雪中等待吗?难道说这样的事情也需要调研,非得论证一下开门的时间!
有规定没错,按规定执行也没错,但是要实事求是,既要有原则性要又要灵活性,我们总说百姓无小事,难道说让孩子、让群众在雨中、在雪中等待开门,冻得瑟瑟发抖,就不是事就应该吗?
对于这类的事情,就是要在本单位解决,立马解决,完全没必要再去调研,调研之后再给结论,有这个必要吗?还有一句话也经常说,叫举一反三,有些单位和部门真的要举一反三,怎么总出这样的“幺蛾子”怪事呢,多低级,这不都是自找的吗?
以上仅为个人观点,不妥之处请指正。希望能够帮助到你和更多的人。对此话题感兴趣的师友们可关注、可转发,可在下面留言、探讨、讨论与点评。谢谢!
注:图片来自网络,与文章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