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哭的孩子有奶吃,这是谁都知道的,所以当孩子哭时,首选就是给孩子喂奶,此招非常有效。多数孩子吃到奶之后就不哭了。
不过有的孩子在哭时,也并非是要吃奶,只是不会表达,可能还有别的需求。比如,身上哪里不舒服,或者是想要做什么等也会哭,找到症结之后满足了他的需求,则就不哭了。所以说,会哭的孩子非得一定要给奶吃。
如今这种现象,可引用到一些人的诉求上,也就是当下的信访问题上。有的人为达到某些目的,或者是存在不平衡心理,或者是不满足心理,说直白点更有些攀比心理,看到别人比自己好,为了得到,就采取信访或者是写举报信的方式满足自己的需求。
当然,这里不排除,有些事情当时在处理上有不公平、不合适之说,或者是鉴于当于条件、政策的制约,有的确实是组织上的问题,这没什么说的,个人不去找,组织上都会主动解决,类似这样的问题近年来解决了很多。比如一些特殊人群的补助问题,解决得就比较好。
相反,有的人心里不平衡,看到现在身边同等条件下的人都比自己强,就开始埋怨当时的政策不公,当时应该得到什么,或者是当时应该得到的要多,当时都没得到,要求现在给予补助,并提出了一些补助的需求。对于这样既不合情又不合理合法的问题,不论到哪级上访都是无法解决的,也不可能解决。
可有的人就是不依不饶,如果不给解决就开始作,开始闹,玩不讲理的,来威胁方式或者恐吓方式,就是为达到自己的目的。
特别要说的是,这些要上访或者是举报信、控告信时,完全是奔着自己的利益而写,不说实话,有些还是无中生有,断章取义,把被告方说得一无是处,把自己说得高大上,意思就是自己该得到。实际上都是不合理的要求,有些说白了就是胡编乱造的。不过有些部门,接到这样的信访举报或者是举报信,就批示属地处理,责成所在单位处理。既没经过调查,也不掌握情况,更没有提出处理办法,就这样写几个字,就反馈到下面了。
举报人拿着这样的“尚方宝剑”,还非常理直气壮,说上级都批示了,要求所在单位处理,怎么咋就不给处理呢?实实在在说,当下这样的现象非常多,只要有会哭的孩子,都要求给奶吃,这个真的需要实事求是,切实把情况弄准,把原因搞清,不是大笔一挥就批示的事,如此不仅化解不了矛盾,还会激化新的矛盾,不是解决问题之上策。
最要说的是如此还会带来“蝴蝶效应”,他这么一闹一告得甜头了,他也会这样,让人感到不要白不要,不闹白不闹,闹了就有好处,这不就乱套了吗,当下有些人就是这种心理占了上风。
以上仅为个人观点,不妥之处请指正。希望能够帮助到你和更多的人。对此话题感兴趣的师友们可关注、可转发,可在下面留言、探讨、讨论与点评。谢谢!
注:图片来自网络,与文章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