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是纯正汉族人,人口超过1亿,说的正宗汉语,我们却听不懂

陋室文史 2024-06-27 15:45:33

在《回忆我的母亲》中,朱老总开篇就介绍他的母亲是客籍人。 而“客籍人”, 就是俗称的 “客家人”。

“客家人” 是一个汉族移民群体,他们长期在外地扎根,把异乡当故乡,开枝散叶,也正因为他们的这种“以客为家”的精神,因此名为“客家人”。

他们有纯正的汉族血统,人口超过1亿。

他们说着根正苗红的汉语,但我们却听得一头雾水。因为跟他们聊天,就像穿越回了古代,聆听那远古的回音。

一、客家人是谁

客家人并不是自古以来就有。他们的历史可没那么悠久。

两晋、唐宋的时候,北方老是打仗,生活水深火热,许多人为了活命,不得不往外跑,想找个出路。

他们挥一挥衣袖,却带不走一片云彩。

他们一路向南迁徙、侨居,再迁徙、再侨居,历尽艰辛。最终在闽粤赣交界的大山深处找到了新家。

而这里,至今还散落着二十九个纯客县,它们星星点点,构成了客家人的坚固堡垒,这里,也是他们的世代传承的大本营。

“有太阳的地方就有华人,有华人的地方就有客家人。”

虽然客家人足迹主要集中在赣南、闽西、粤东这一片神秘的三角区域。也有客家五州的说法。

但为了生活,客家人还是像蒲公英一样飘到了南方各省,甚至是世界的每个角落。

现在客家人分布在世界七十多个国家和地区了。有资料显示全球的客家人超过了1个亿,中国就占了4500万,占到了汉族人口的百分之五!

所以,这个“客”字,既是别人对他们的称呼,也是他们自豪的自我标识。因此,客家文化其实是特定历史条件下形成的移民文化。

客家人源于古代中原汉族,可他不但有汉族的“血统”,还吸收了土著的“基因”。

但正是这种有点“土”味的混搭风,也让客家文化千情万种、云蒸霞蔚,独具特色!

二、客家人的历史

一谈及客家的历史脉络,虽不繁杂,但学术界也有两大门派之说。

所谓中原派,坚定主张客家人是纯正的中原血脉。而与之相对的土著派,则坚持认为南迁的汉人和南方的古越族融合后的结果。

而大多数人支持了后一种观点。

因此,一般认为客家人是从西晋开始,中原的汉族居民因为各种原因大举南迁,到了粤、赣、闽交界处,和当地的土著居民通婚,产生了“客家先民—古畬先民共同体”。

一千多年来,经过一波又一波南迁汉族的叠加影响,最终形成了这个有着独特方言、文化和个性的汉族民系。

说到迁徙,主流说法是有五次大迁徙。

第一次在两晋时期,因为永嘉之乱,中原人跑到长江流域。

第二次在唐代,为了躲安史之乱,大家又跑到了闽、粤、赣交界。

第三次在两宋时期,因为金人、元人入侵,又有一批人迁到这些地方。最终在宋朝后期定型,发展成为客家民系。

第四次是明末清初,因为人口太多、战争、瘟疫等原因,客家人的分头迁徙。历史上有“移湖广,填四川”的说法。

第五次在近代,客家人再次从山区迁到沿海,甚至跑到海外去了。

当然,还有六次迁徙的说法,多了一次秦代的迁徙。

秦始皇一统六国后,随即派遣六十万精锐之士南征百越。

但是那些南征的士兵们并未能如愿返回中原,而是留守新设的桂林三郡驻扎。后来当地居民交融,成了后世所称的首批客家人,而他们的子孙后代,也因此被冠以北江客家。

在同一时期,为了修建阿房宫,数万人被秦始皇赶到赣南兴国采伐木材。最终侥幸没死的人选择了留在这片土地。而这些人,或许可以被认为是赣南客家的最早先民。

除了这些大规模的迁徙潮,还有些中原汉族人也因为天灾人祸逃荒,或因为做官、经商、游学等原因南迁,最后也在南方安了家、落了户。

但是,并不是只要南迁的汉族都自动升级成了“客家人”,这里面可是要打个关键的补丁。也就是只有那些源自闽、粤、赣系的人才会被称为客家人。

三、客家人的文化

南方的土地并非无边无际。客家人与原住民之间,为了生存空间,展开了一场又一场的较量。

客家人南迁的过程,就是和当地人斗争又团结的过程。

在这过程中,他们饱受排挤,还要时刻提防土匪的侵扰。但客家人并未屈服,他们选择了团结,共同抵御外敌。于是,一种独特的建筑形式——土楼,应运而生。

这些土楼,无论是圆形还是方形,都拥有厚重的墙壁,最厚之处近乎一米,宛如坚固的堡垒,守护着客家人的安宁。

楼内空间被巧妙地分割成若干小单元,家家户户紧密相连,形成了一个紧密的社区。

而土楼中央的祠堂,更是客家人共同的精神寄托,供奉着他们的祖先,也是他们集体活动的场所。

“天下多男人,尽是兄弟之辈;天下多女人,尽是姐妹之群”

虽然,土楼凝聚着客家人的向心力,彰显了他们团结一致、共同对外的坚定意志。可是以客家人为主体的太平天国运动的口号,又把他们朴素的平等包容的民主思想表现的淋漓尽致。

而反应到他们信仰上,就是非常混杂,根本就没有不同宗教的概念。

在客家地区,任何一座寺庙,都是一个众神“联合国”。来自不同宗教系统的各方神灵,无论是儒家、道教、佛教,或本地的、远来的神祇都可在庙里供奉。

在客家人的世界里,根本不存在神仙打架的故事,因为各路神仙都是好邻居。

所谓,心之所向,身之所往。

如果仅靠早期迁入的中原汉人的血脉,客家人不可能传承至今。事实上,是他们独特的文化魅力,深深吸引并同化了当地各民族。让各种元素在客家交织、融合。

他们打成一片、他们水乳交融。他们像拼图一样,将各自的文化碎片拼凑在一起。

因此,是包容成就了现今的客家人。最终也铸就了今天各自独特又丰富多彩的客家话。

四、客家人的语言密码

早期的客家人不仅带来了几张陌生的面孔,也带来了只有用中原的古汉语,才可以解密的先进文化和技术。

客家人住的地方人烟稀少,四周都是大山,像个天然屏障。

这种环境让他们在相对封闭的状态下,既保持了古汉语的独立,又自然吸收融合了土著的语言,从而,发展创造出了独特的客家话。

洛阳读书音是客家人千年传承不变的语言,因此,客家话被称为汉语方言里的“活化石”,而且南宋时期的古代客家话,就跟现在的客家话语音相似度爆表。

所以,客家话其实和中古后期的汉语可是“亲戚”关系,一直没有断了联系。

此外,客家语言有鲜明的人群记忆,它是只属于客家人的交流密码,而不流传于其他地方。

广东、赣南、闽西都有它的区域,台湾、广西、四川都能听到它的声音。

虽然各地叫法不同,比如“客话”、“涯话”、“土广东话”、“台湾客家语”等等。

客家话是客家人的标志,也是客家人的根。是全球客家人使用的共同语言。不论身在何处,只要一讲客家话,立马感觉像是遇到了邻居家的老王,亲切得不得了。

因此,客家话就像是客家人的“身份证”,代表着他们的独特。这种文化一形成,就成了他们的精神支柱。

说白了,没有客家这个群体,就不会有客家话;而客家话如果不稳定发展,客家群体也不可能这么“抗打”,一直到现在还这么旺!

五、听不懂的客家话

“宁卖祖宗田,不忘祖宗言”

说到客家话,就像是研究一件老古董级别的语言包浆。

它像一位穿越历史风烟的老者,经历了岁月的洗礼,依旧保持着那份古朴和韵味。

比起现在的中原话,客家话可是保留了更多古代中原方言的味道。

就算是你个西安话的十级选手,也未必能听懂周、秦、汉、唐时的长安话,但客家人就能轻松搞定一半。

为此,章太炎曾经做过研究,他挑了63条客家话词语,然后翻出《说文》、《尔雅》等一堆古籍来印证。结果发现客家话的词汇跟古汉语那是一脉相承。

而且客家话保留的中州音韵,历经千年风雨都没有改变。

比如,李煜的《虞美人》读音和客家话已经有些整体相似之处了。尤其是声母“玉”。 若用宋朝官话念诵苏轼的《水调歌头》,听起来有点像梅州兴宁的客家话。

所以,虽然我们都是汉族人,说的都是正宗的汉语,但听客家话就和听其他方言完全不一样。

不仅就像是跟古人直接对上了话,还能感受到那种听不懂原汁原味古语的无助和茫然。

结语:

客家人,是一个因历史迁徙而形成的独特民系,不仅承载着中原文化的精髓,更在与其他民族的交融中,创造出了独具魅力的客家文化。

在逼出来的人生里,他们的语言中蕴含着深厚的古汉语遗留,仿佛穿越时空的回声。听不懂的客家话,是他们文化传承的见证,也是他们身份的象征。

在与客家人的对话中,我们感受到的不仅是一种方言的魅力,一份古老与纯粹,更是一段对历史和文化的尊重与传承。

参考资料:中国知网《历史记忆与客家族群认同》陈海斌、刘余清

2 阅读:295

陋室文史

简介: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