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照片:1933年青海西宁,还只是个小县城,今昔变化真大!

历史图馆知识一览 2024-02-27 22:23:31

西宁,钟灵毓秀历史悠久,是青海省第一大城市。早在四五千年前就有人类在这里繁衍生息。这里是西北交通的要道,素有"西海锁钥"之称。古“丝绸之路”也经过此地。

西宁之名,始于北宋,有“西陲安宁”之意。民国时期称西宁县。1946年正式成立西宁市。西宁,是一座历史文化底蕴深厚的城市。

30年代,外国探险家在西宁街头

在上世纪30年代,一些外国人来到青海考察,拍摄了大量西宁这座高原古城老照片。笔者搜集了其中二十多张,内容包含了当时西宁的城市和人文风貌,一砖一瓦一草一木令人惊叹。

原片是模糊的黑白照,为其上色并修复了清晰度。老照片搜集不易,值得珍藏!

这张照片,拍摄于西宁东门“承恩门”外。远处,高大的城楼清晰可见,近景是一座三间四柱跨街木牌坊——湟中牌坊(父子元戎坊)。东门还肩负着接待往来官员的任务。

明洪武十九年(1387年),长兴侯耿秉文在元西宁州旧城西北部(今西宁市区),建成西宁卫城,有4个城门:承恩门(东),镇海门(西)、迎薰门(南)、拱辰门(北)。

西宁东城门口,能看到拱形的城门洞和巨大的木制城门。在过去,东门一带,有很多人在此开店,东门便有了“财门”的称呼。门洞墙上贴着一些广告和告示,有行人驻足观看。

西宁东城门,位于今天西东大街与花园南北大街附近。城门檐下悬挂有一块“天河锁钥”匾额。明朝嘉靖二十一年,在东门外以东地区又增修了一座子城,城门叫“东稍门”。

30年代,摄影师站拍下了西宁北城门“拱辰门”外的景象。进出卫城的大路宽阔笔直,一眼望不到尽头,路上人来人往。北城门瓮城一角,有一座小庙,俗称“菩萨殿”。

北门紧邻大河,城门下有一处泉水叫作北门泉,所以人们也把北门称作水门。拱辰门檐下,悬挂有一块“澄波献瑞”匾额。北城门位置,在今西宁北大街北端。

这是西宁北城门里边的景象。照片里的北城门看上去有些破旧,城台上的重檐城楼已经坍塌,只剩下了木制的骨架。

城门前是一条小街,街道两侧是民居和商铺。路旁有人摆摊,还有人骑着马从街上走过。北门,目前是西宁唯一经过复原后的城楼。

这张照片,拍摄于西宁西城门外。远处高大的城墙和“镇海门”城楼清晰可见。西城门附近的湟水河桥上,出城的当地百姓赶着毛驴从桥上经过。

明清时期,西门外曾建有两座瓮城,而且两座瓮城是连在一起的。西城门檐下悬挂“怀柔远人”、“海藏咽喉”两块匾额。西城门在今西宁西大街与长江路结合处东侧。

照片中这条河流叫“湟水河”,河边有一座村庄。湟水河又名西宁河,流经西宁城北,是黄河的重要支流。每到春季河水暴涨,看上去十分壮观。"湟流春涨",为西宁古八景之一。

湟水河被称为西宁的母亲河,千百年来默默滋润着两岸西宁儿女的心田。如今,随着西宁人们对湟水河生态环境的不断保护和治理,该河已成为一条美丽的城市景观河。

这是30年代,位于西宁市40公里处的丹葛尔古城上的一条街道,街道笔直,远处有一座跨街牌坊,看上去古色古香。

在照片的左边,巨大的屋脊为关帝庙山门,高大的旗杆非常醒目,山门对面是一座照壁。关帝庙是当时城内最为壮观的建筑之一。

1933年,外国摄影师和助手一行人,来到位于西宁城墙边的一座建筑前。这是一座四角形亭子,亭高三层,上小下大十分壮观。有人说是文昌阁,但是从亭子的外观和所处的位置,又不像是文昌阁。你知道这座亭子叫什么吗?

1933年,西宁城区一个露天操场上的情景。操场上能看到一些训练设施,一些学生模样的人在训练间隙休息。这张照片没有找到详实的文字说明,根据操场上的背景建筑,你能看出这是哪里吗?

30年代,西宁街头。一名外国探险家拿出自己在中国的考察笔记,指着自己曾经到过的地方,让当地的几名孩子看。身后几名头戴礼帽的男子,是这探险家在当地架雇佣的向导。青海幅员辽阔,有了这些向导的指引,他能少走很多弯路。

1933年,一名身穿长袍头戴礼帽的男子,站在一座古色古香的建筑前。这里是“马麒纪念馆”。马麒,甘肃省河州人,马海晏长子,第二代马家军的代表人物。1912年,马麒调任西宁镇总兵。

马麒先后就任甘边宁海镇守使兼青海蒙番宣慰使、青海护军使,直至青海建省后的第三任省主席。其人生前生后,褒贬不一。

你见过两匹马抬的轿子吗?两匹马一前一后,两根木棍上设置有一个带棚子的轿厢。马匹善于行走,耐力比人好,能够负重长途跋涉。在当时,这样的轿子在西宁当地非常普遍。照片中背景建筑,好像是过去的驿站。

1933年,位于西宁的一个公共广场上,人潮涌动。原来,这里正举行集会,反对孙殿英部队西进。当时的孙殿英拥兵10万,直取西宁攻打西北四马,想当"西北王"。

四马肯定是竭力阻拦孙殿英,马步芳又联合西北各省举行"拒孙大会"。不过强龙难压地头蛇,经过四个月的战斗,孙殿英连宁夏都没拿下。最后,孙部树倒猢狲散。

这是30年代西宁的一座中学。学校是一个四合院格局,有一层的教室和两层的教学楼。几名教师正在进入教室。教室前面的空地,是学校的操场。看到这张老照片,你的耳边是否听到了教室里少年们朗朗的读书声?

照片中这座建筑,是30年代位于西宁的一座喇嘛庙。站在喇嘛庙的山门处,摄影师拍下了庙内一座高大壮观的殿宇。

喇嘛庙,是藏传佛教寺院的俗称。大殿重檐建筑,飞檐高挑,蔚为壮观。大殿前的空地上,有几名参观者和孩童。

这张照片,拍摄于湟水流域。在当地一个露天餐馆里,几名商队赶骡人正坐在桌子前吃饭。他们光着脊背,坐在桌前大口吃着面条。

自古以来,西宁就是古"丝绸之路"南路和"唐蕃古道"的必经之地。地形复杂,骡马是最常见的交通和运输工具。商队赶骡人长途跋涉,风餐露宿,非常辛苦。

在高耸陡峭的岩壁之上,竟然有一座寺庙。这就西宁著名的“白马寺”。该寺建于11世纪,位于红崖子沟湟水北岸,古称金刚崖寺。

山崖下现有一尊石雕佛像,藏语称“弥勒望河”。30年代,白马寺所处的山脚下,有一些低矮的民房,住着当地百姓。

这是位于西宁城墙外的景象。照片中,有一座高大的城楼和土质的城墙。城墙下堆放着很多圆木,并矗立有一座木架子。这里更像是一座小型的木材市场。

1933年,这名外国摄影师一行人,又来到了位于西宁东关的一座大清真寺里。他们和寺内的工作人员一起参观了寺院。

从照片中看,这座清真寺规模不小,建筑和大殿雕梁画栋。门楣上方悬挂着数块匾额,看上去规格很高。

这几名男子,是这座大清真寺里的几名学生。他们是第一次见到外国人,都觉得很稀罕。

面对摄影师的镜头,他们的脸上露出了好奇的笑容。他们身后,就是东关大清真寺的建筑。

西宁东关清真大寺,可以说是西宁古城著名的建筑,位于西宁东关大街路南。东关清真大寺,在历史上曾经多次遭到破坏,又不断进行了修建,现存的大清真寺建筑,是1913年时重建的。建筑精美,飞檐高挑,是我国西北地区大清真寺之一。

这张照片,也是拍摄于东关大清真寺内。该寺坐西朝东,建筑金碧辉煌。其中光是大殿就占地1100多平米,可同时容纳3000人。

该寺古朴雅致,庄严肃穆, 富有浓郁的伊斯兰特色,属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30年代,位于西宁一条河流之上的水磨。河水不断流淌,水磨就能不停转动。

水磨,上世纪的西宁还是很流行的,利用水来带动磨运转,既节省人力,效率也提升很高,不得不佩服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智慧。

摄影师一行人来到西宁当地一个村落,在一个空场地上,一群带孩子的妇女看到有人对着她们拍照,不好意思转身躲起来。背景里,当地人的房屋建筑很有有特色。

结束语:回看1933年青海西宁老照片,虽然只有这20几张,不足以反映当时西宁的全景,但我们也多少窥见了近百年前西宁的真实面貌。如今的西宁,是青海省省会、内陆开放城市、优秀旅游城市。经济繁荣,百姓安居乐业。我们可以相信,西宁的未来会更加美好!

2 阅读:2191
评论列表
  • 2024-02-27 23:29

    难得一见[点赞][点赞][点赞]

  • 2024-04-02 18:42

    夏都西宁最爱家乡

  • 2024-03-17 11:50

    非常珍贵[点赞]

历史图馆知识一览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