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为大西军重要领袖,李定国、孙可望不内斗,也许就不能便宜吴三桂

道远文史 2023-06-09 08:38:39

一六四八年,当大西军正在攻入云贵时,校场之变便由孙可望亲自操刀。孙可望下令,各队于4月1日在校场集中接受阅兵式。当日,升帅旗的时候,旗鼓官照着前人的做法,并没有什么不妥。但孙可望抓住机会,勃然大怒,把李定国骂了个狗血淋头。刘文秀连忙站出来打圆场:“这是西府不小心犯下的错误,还请大哥见谅。”

李定国本来一头雾水,后来才知道这是孙可望故意刁难他的,于是反驳道:“咱们还算哥们吗?”孙可望蛮不讲理,一口咬定升帅旗错了,要将李定国打得落花流水。李定国在大庭广众之下,勃然大怒。大西军的几个将军不得不出面打圆场,让李定国忍气吞声,道:“否则,一旦撕破脸皮,我们就会四分五裂,被人趁虚而入。”为了整个局面,李定国只能忍气吞声,接受了孙可望的五十军仗的责罚。后来,孙可望假装和李定国拥抱,痛哭流涕,假意惺惺的说,这是要让大西军听他的指挥,李定国只能忍气吞声。

 在李定国和刘文秀带兵抗击清朝的时候,孙可望在贵阳就开始蠢蠢欲动,想要取代永历帝。孙可望设计了一出戏码,杀害了永历帝的十八位忠诚大臣。永历王朝已经完全变成了一个空壳子,空有其表。永历帝在这种情况下,请求李定国帮忙。李定国在剿杀孔有德的时候,曾经对自己的属下说:“曹操和司马懿都是能征善战的人,他们都是经历过无数次战争的人,他们都是战胜了敌人,帮助了弱小的君主,他们要青史留名,易如反掌。可他们却因为一时的失误,而妄图夺权,简直就是拿钱去买命,被后人诟病,得不偿失。”永历帝也看出来了,此人确实是个有情有义的人。

一六五六年,李定国从前线归来,与永历帝第一次君臣会面。

后来李定国又向永历帝请求,将皇帝迁往云南的昆明。孙可望一怒之下,两人最终翻脸。一六五七年,孙可望自贵阳起,集结十四万大军,向云南讨要永历帝。李定国和刘文秀在昆明城中,仅余抵抗清军余部,不足三万人。

孙可望这些年来嚣张霸道,得势不饶人,他麾下原本的大西军将领,也没有一个愿意为他卖命,在战场上纷纷投靠。李定国原本因为人数上的劣势,而陷入绝境的他,竟然以一己之力,取得了胜利。孙可望在众叛亲弃之下,竟然带着残存的十几名部属,跑到武冈的清军中,去投奔了多年的仇敌,有着杀父之仇的清廷。李定国在湘抗击清朝的第一战中,就是在这个位置上打赢的。

孙可望归降后,向清朝报告了三个省份的情况,使得永历王朝更加危险。一六五七年2月,清王朝先后三次向南方进发。李定国连续两次攻入广东未果,随后与孙可望的军队发生了内讧,身心俱疲。剩下的三个省份的军队,根本不可能抵挡得住清军的进攻,清军南路受地方首领指点,向安龙进犯。李定国得到消息后,亲自率领三万大军前来接应。李定国本来还能稳操胜券,可就在这时,一场大火突然爆发,狂风大作,席卷了整个战场,将火海吞没。天不佑他。李定国不得不退,以焚桥挡住去路,逃了出去。经此一役,李定国麾下的精英近乎全军覆没,剩下的只有寥寥数人,身后二三十万军民的家眷,更是被清兵屠戮一空。三支军队终于汇合于曲靖,并攻入昆明。永历帝再次被流亡,最后逃往缅甸。

永历帝落荒而逃的时候,李定国还在抵抗军队。一六五九年,李定国率军于磨盘山下休养生息。他本来是想利用这里的地形,布置奇兵,埋下地雷,乘着清军大意,将吴三桂的人马一网打尽。奈何李定国的部属兵马造反,向吴三桂透露了真相。吴三桂惊出了一声冷汗,命大军不进,纷纷下马,四处搜索埋伏在附近的敌人。李定国的如意算盘落空,原本的计划也被彻底破坏,双方迅速厮杀在了一处。虽然南明军队奋勇杀敌,但依旧落入了下风,满山遍野都是血迹,李定国想要力挽狂澜,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李定国为避免暴露永历帝的位置,故意从另外一条路线撤退,并偶尔和清兵交手,以一种极为顽强的姿态,进行了三年的游击作战。

这段时间里,李定国屡次上奏永历帝,但是都没有得到他的消息。他并不清楚,永历帝已经落入缅王手中,生命垂危。吴三桂的军队到达缅甸边界,扬言要横渡长江,屠尽全州,缅国国王害怕了,就把永历帝献给了他。当时,他的周围,只有三两个宫女,一个瘸腿的护卫。

 一六六二年,吴三桂向清朝上书,要求将永历皇帝就地正法,并将其置于云南。为了讨好清朝,吴三桂还想把12岁的永历帝和他的儿子一起砍掉脑袋。倒是随吴三桂出战的两名满族将军,看不下去了,便说,永历当年也是一国之主,就让他有个全尸罢。4月15日,吴三桂一箭射死了朱由榔,结束了他将近20年的亡命天涯。这是反抗清朝的最后一杆大旗,在一声巨响中倒下了。过了几天,李定国得到这个消息,怀着对国家的仇恨还没报完的悲愤,跟随明朝离开了这个世界。
0 阅读:29

道远文史

简介:专注于国学历史、野史典故分享,欢迎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