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薪百万,是什么样的薪资水平?我们先来看一组扎心的数据:
据统计,中国约有90%的人月薪是不过万的。
而这其中,又有许多人的月薪是连个税起征点5000元都够不上的。
当然,说这些并不是想强调年薪百万有多么厉害,而是想说:
一个没有资源、没有背景、没有人脉的普通人,想要靠自身努力做到年薪百万的难度,并不亚于千军万马过独木桥。
如果你也是一个渴望靠自己改变现状的普通人,希望以下4点对你有所启示:
1. 一个人的商业模式,决定了他的收入上限
什么是商业模式?比如传统的贸易公司,销售产品赚差价,就是它的商业模式。
销售的产品越多,差价越大,赚得就越多。对于个人来说,同样也有商业模式。
第一种,零售时间,把一份时间只卖出去一次。
比如打工人,相当于把自己每天的8小时卖给了老板,然后按月领工资。
第二种,批发时间,把一份时间卖出去很多次。
比如作家用一年时间写了本书,销售了10年,就相当于把这一年时间出售了N次。
第三种,用系统赚钱,特点是购买他人的时间,让他人在自己搭建的系统里为自己赚钱。
比如公司的老板,花钱购买他人的时间,然后让这几个人在自己搭建的销售体系中,通过低买高卖赚钱。
第四种,用资本赚钱。比如,投资人通过分析哪个公司未来有前途,然后进行投资分红。
很显然,零售时间模式下,只能产生主动收入,即主动工作才有收入,不工作或生病、失业,就没有收入。
而后几种模式,则能带来被动收入,哪怕在家躺着睡觉,也有钱不断进账。
同时,零售时间的薪资水平,在增长到高于市场平均值的一定比例后就会停止,而后几种模式则大大突破了这种限制。
所以,想在收入上得以飞跃,改变个人商业模式才是根本。
从小镇青年到年薪百万的作家吕白身上,很好地诠释了这一点。
曾经的他也是一个打工人,虽然薪资水平远高于同龄人,但仍属于零售时间模式。
但在开启批发时间模式后,收入才得以倍速增长,我们来看看他是如何把每一份时间出售N次的:
把在生活和工作中总结难题的方法,以单次付费咨询的方式卖出去。
然后将付费咨询中普遍的案例和解决方案变成线下课程;
接着将线下课程中积累的案例,再变成文章的素材,然后将文章变成书籍和线上的知识付费课程,个人品牌提升后再反哺其中的任意一环。
可以看出,他的每一份时间最少被出售了5次,因而收入水平也发生了飞跃。
2. 想要飞速成长,就要想办法开启增强回路
你越优秀,机会就会越来越多,反过来会让你更加优秀;
品牌越知名,销量就会越来越高,反过来会让品牌更加知名,这被称为“马太效应”。
提起凉茶,我们马上就会想到加多宝和王老吉,而第二名则无人知晓;
提及一部电视剧,我们会马上说出主角的名字,而配角则很难让人想起。
结果就是,第一名能获得最多的关注和资源,而第二名之后常常无人问津,这被称为“头部效应”。
但其实马太效应和头部效应,说的是一回事,它们都是“增强回路”的体现。
增强回路,即A可以达成B结果,而B结果反过来又可以加强A,最终形成持续的良性循环,让A和B越来越强。
成长也是如此,想要把一件事做好,最重要的不是天赋和兴趣,而是能够想办法找到并持续开启增强回路,得到源源不断的正向反馈。
比方说,我想把字练好,可是在坚持了一段时间,感觉太枯燥想放弃时,如果得到家人和朋友的鼓励和支持。
我就会信心大增坚持下去,之后如果同事也纷纷夸奖我的字越来越漂亮,手写的工作都点名让我完成。
我就会更加坚定把字练好的决心,也会越来越享受练字带来的乐趣和自信。
然而这不过是理想状态,现实常常是,在我们把一件事做好之前,很长一段时间里,得不到任何正向反馈。
这时候,就显现出普通人和高手的差别了。前者通常都会选择放弃,而后者则会主动想办法开启增强回路。
还拿95后作家吕白来说,他学生时代是个学渣,大学读的是三流学校的空乘专业。
刚开始写作,赚到一些稿费后,进入了一家知名新媒体公司。
本以为之后可以大展拳脚了,然而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因为业绩总是倒数,差点被劝退。
他陷入了绝望和自我怀疑,不过最终选择沉下心来,研究5000多篇爆款文章。
将它们的选题、标题、结构、开头、结尾一一拆解并总结出了一套自己的心法。
靠着这套心法,他很快写出了一篇不到24小时,点击量就破100万的文章。
之后一年多时间,他写出来了100多篇阅读量10万+的文章,多篇100万+的文章。
这些成绩不仅让他对写作重拾信心,而且成为这家公司月薪5万的实习生。
大学毕业3个月后,当同龄人还在为房租发愁时,他已经靠写作赚的钱买了房。
3. 真正的高手,都有窄门思维
“你们要进窄门。因为引到灭亡,那门是宽的,路是大的,进去的人也多;引到永生,那门是窄的,路是小的,找着的人也少。”
---《圣经:新约马太福音》
我们很多人都喜欢进“宽门”,因为上手容易门槛低,可是走着走着就会发现竞争越来越激烈,路越走越窄。
而另一些人,从一开始就会选择进“窄门”,选择上手困难门槛高的事。
虽然看上去困难重重,但一旦披荆斩棘跨过去,就会海阔天空,超越大部分人。
商业顾问刘润老师,当年刚开始创业时,因为穷租不起办公室,只好在朋友的公司里找了张桌子凑合着。
而且身兼数职,一个人既是老板又是员工、行政、人事、财务、保安等等。
后来,好不容易招到了第一个员工,有了自己的办公室,但刘润老师所坚持的合作理念却又惊呆了众人:
从不上门主动推销自己,不靠关系和面子上的东西证明自己,更不会去说服别人。
因为他坚信,如果对方还需要被说服,那么只能证明自身的实力还不行。
秉承这一理念,虽然在前行的路上需要克服无数困难,但他却毅然选择了逆流而上。
2018年下半年,刘润老师的公众号只有12万订阅者。
很多人都告诉他:2018年,公众号的红利期已经过去。 你们团队才这点人阿,怎么和正规军作战?
但刘润老师硬是带领着团队,日以继夜地努力,只争朝夕,使得订阅人数快速飙升。
截止2021年,公众号已经有了170万订阅者,在业界有了强大的口碑和影响力。
雷军曾说,在风口上,猪也能飞起来。
这句话被无数人所追捧和信奉,但其实,没有一定的积累和沉淀,在风口上飞得越高,风停了就会摔得越重。
相反,如果自身的实力够强,创造的价值足够大,即便没赶上风口,也会在日积月累中创造出属于自己的风口。
4.决定我们和同龄人差距的,是思考深度
2015年,突然冒出来一个叫“李叫兽”的公众号。
他通过写大量有深度的商业分析文章,快速在公众号上收获了50万用户。
比如爆款文章《月薪 3000 与月薪 30000 的文案区别》《为什么你有 10 年经验,但成不了专家》《市场部到底该做什么?》。
更让人不可思议的是,他2014年才从大学市场营销专业毕业。
也就是说,他的思考深度,已经远超那些在营销行业工作了十年的职场人。
2016年年底,他创办的公司被百度估值1亿元收购,25岁的他,成为百度最年轻的副总裁,他就是李靖。
在信息爆炸,知识能够随时通过搜索引擎找到答案的时代,拼的到底是什么?
是的,早已不是知识数量,而是思考深度。
不同的思考深度,决定了我们会做出不同的选择,走上截然相反的人生。
比方说,李靖在读研一时,收到了一个年薪300万元的offer。
这对于一个没有工作经验的学生来说,很有诱惑力,但他却花了5分钟时间拒绝了。
放弃的原因很简单:认为这份工作,无法让自己发挥最大的竞争优势。
我们以为他定力强,能够经受住诱惑,但其实他是这么考虑的:
想要成功,就必须拥有人脉,而拥有人脉通常有两种方式:
第一种,主动社交:不断地与人建立信任和感情,建立情感联系;
第二种,被动社交,通过知识或能力的影响,吸引别人,让别人想要认识我。
因为他不善社交,而第一种方式是他不擅长的。
于是,他果断选择了第二种,开始做公众号,写大量有深度的商业分析文章。
事实证明,他是对的,选择的路完全把自身优势发挥到了最大。
很多人认为他是运气好,但其实都是深度思考价值的体现。
傅盛曾说:人与人最大的差别,是认知。
网上曾流传这么一个故事:一堆人为一块金子争得头破血流的时候,有个人拿起一块钻石走了。
抢金子的那帮人没有选择抢钻石并非没有能力和机会,而是因为:根本就没人告诉他们,钻石比金子更值钱。
这就是认知水平不同的区别。
所以,普通人和年薪百万的人究竟差在哪里?说到底,还是认知上的差别。
收入水平,不过是认知水平高低的体现而已。正如我们常说:
一个人永远赚不到自己认知范围之外的钱。
你觉得呢?我是墨菲和鱼,一个有趣而深刻的小姐姐,专注自我提升和自我治愈
“风清扬”说: 风停了 摔死的都是猪😏
选对专业、认真工作,厚积薄发,理性跳槽。
这些图片加的是真恶心
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