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口气为您解读五代的乱世纷争

爱笑不爱哭 2023-12-14 11:46:02

“皇帝轮流转,今朝至你家!”在唐朝政权的颓势之下,中原地区再次陷入了长达数十年的政治混乱阶段,其间,五代——即后梁、后唐、后晋、后汉以及后周——陆续崛起并展现政治魅力。虽然五代所延续的年份仅仅是区区的53年,并未广泛彰显于世,然而这一时期所包含的众多传奇故事,却是耳熟能详,流传千古。今日,就让我们以热情洋溢的语调,来深入探讨这一段瞬息变幻,风云激荡的五代十国的历史篇章。

公元875年前后的那一日,一位科举的失败者再度品尝到失败的滋味,心中充满愤怒与不甘。此时此刻,他泼墨挥毫,创作出了那首震撼人心的《不第后赋菊》:“待到来年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待黄金甲”。谁曾料想,这首充满杀伐之气的诗歌,竟然会成为唐朝王朝的红色预警,敲响了末路的丧钟。

在唐朝中晚期,政治腐败日益严重,科举制度成为了权贵世家子弟的保护伞,每年的状元名额往往早已内定,考试尚未开始,考试成绩早已被背后的势力操控安排妥当。曾经以一部《阿房宫赋》名扬四海,精通经史,年纪轻轻就提出平虏策略的前宰相杜佑之孙杜牧,即使借助人脉,也仅取得了一个进士第伍的排名,作为宰相之子,依然无法跻身前三名。这无疑揭示了当时科举制度所隐藏的黑幕,其黑暗程度简直令人难以置信。

底层民众的希望之路已然被世家大族垄断,而且税务负担沉重不堪,地方官员盘剥压榨,民间怨声载道。正是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酷爱菊花诗的黄巢决然放下手中的笔,投笔从戎,加入了濮阳私盐贩子王仙芝的秘密起义组织。黄巢并非寻常百姓,他家族的祖辈亦是以私盐贸易为生,因而很快获得了王仙芝的信任。王仙芝离世后,黄巢顺理成章地接任起义军领袖之职位。

公元880年,黄巢攻陷洛阳、长安两座京城,自封帝皇,国号称为大齐。随后,他毫不留情地对唐朝的官僚阶级展开了惊心动魄的肃清行动,“天街扶尽公卿骨,甲地朱门无一半”。刹那间,长安城内血流成河,东汉以来绵延不断的世家门阀分别族群颓然倒塌。

尽管大齐军对唐朝的统治造成重大冲击,然而逃往蜀地的唐僖宗迅速集结力量,号召各方武装力量前来勤王。那些先前已屈服于大齐之威慑,如今纷纷再次举起反抗大旗,黄巢不得不暂时离开长安城,其心腹大将朱温亦是在包围之中转向大唐。

公元882年,来自沙陀族的河东太原李克用带领一万精锐唐骑攻打长安。这个人英勇无敌,十三岁便一箭双雕,十五岁便踏上战场,因其发号施令时声音如乌鸦般嘶哑,人们暗中称他为李鸦儿,他领导的军队同样被冠名为鸦儿军。李克用的登场使得战争走向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起义军死伤惨重,黄巢被迫逃离,在朱温和李克用的围追堵截下,一代枭雄黄巢最后绝望地陨落在狼虎谷,黄巢起义至此画上休止符。

剿灭黄巢飞赴长安,李克用无畏兵戈,斩敌无数,英雄之旅功勋卓著,位列诸侯之首!与朱温并肩作战,共同书写晚唐盛世双雄传奇!然而千里共患难的兄弟情谊之后,却是血海滔天的猜忌与仇恨。在讨伐黄巢的过程中,李克用曾奋不顾身拯救朱温性命,殊不知后者早已暗藏杀机,将其视作心腹大敌,伺机推翻。终于,在黄巢被彻底平定之际,朱温精心布置宴席,款待李克用。他趁着李克用禁不住酒精诱惑喝得酩酊大醉之时,放火企图焚烧李克用住所,然而就在关键时刻,竟天降暴雨,李克用在部属们的全力保护之下逃过一劫,然而包括义子史敬思及随行的三百亲兵在内,却全部浴血奋战,最终壮烈牺牲。至此,他们之间的宿怨与仇恨愈演愈烈,已经到了最后摊牌的关头。

李克用这个热血男儿性格刚毅,坚韧不拔,侠肝义胆,始终保持对大唐的赤胆忠心。尽管有时在应对朝廷命令时显得桀骜不驯,但但凡遇到危难之际,他总会挺身而出,率领军队勤王保卫。

公元895年,凤翔节度使李茂贞等诸侯发起叛乱,攻陷长安,唐昭宗险些丧命,危急形势之中,又是李克用首当其冲,迅速击溃敌军,将唐昭宗安全送返长安。为此,他荣获封赏,荣膺晋王称号,直接掌管黄河以东土地;而朱温则趁乱掌控长安,晋升首要权臣,独揽朝堂大权。在此背景下,李克用手下将领刘仁恭将领也献媚于朱温麾下,助长其嚣张气焰。此后,朱温和李克用矛盾逐渐升级,彼此间的激烈冲突也随之而来。

公元907年,朱温野心勃勃地废黜唐哀帝,公开宣布登基称帝,篡建伟大帝国后梁,取得无上荣耀;而李克用则固守忠诚典范,坚决反对朱温的非法政权,仍然捍卫唐朝年号,坚持忠于唐朝的意愿。自此,五代十国历史的帷幕正式拉开。

李克用膝下共有亲子一人,义子共有十二人,号称十三太保,其中最为知名者为第十三子李存孝这位英勇无畏的猛士。他力量万钧,举世无双,与西楚霸王项羽齐肩共誉,有着“将不过李,王不过项”的美誉。而创立五代十国第二个政权后唐的开国君王便是他的亲子李存勖。李克用临终前交予李存勖三支巨箭,象征那几位曾背叛过他之人:朱温、刘仁恭以及耶律阿保机。他嘱托李存勖务必奋勇杀敌,荡平这三大祸害,以此略表对亡父的敬意。

李存勖继承了父亲的勇武精神,同时也恪尽守护家族的责任。此后,每当险象环生,艰难困苦之际,他总是以坚定信念战胜困境,每当成功完成一项重大任务,便亲手将一支箭投入家族祖先祠堂,以此纪念亲人。战争连连,天意弄人,父亲的夙愿终于得以实现。

在那个混乱年代的五代十国,建国君主几乎清一色均是出身寒门,以军事实力崛起。然而在初始执政阶段,这些从最低层阶级崛起的皇帝对民生疾苦真切感受,能够身先士卒,勤勉为民;然而随着岁月流转,权力威严日益增强,他们中的某些人却开始骄奢淫逸,穷奢极欲,严重背离初衷。朱温贪图私利,杀人如麻,被后代人唾弃为“禽兽皇帝”。

赫赫有名的后梁王朝,就这样湮没在了辽阔的中原大地之上,而一代枭雄李存勖,终究因为过度宠幸伶人、疏于政务,因而被后世之人尊称为“伶官天子”。恐怕李克用在九泉之下也未必能够料到,自己所精心培养的那十三位太保,竟然有两位能称帝问鼎天下!

公元926年,瞬息万变的河北地区突然爆发了一场惊天动地的叛乱,李存勖果断派出了十三太保中的佼佼者——李嗣源奔赴前线平息战祸。然而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在行军途中,李嗣源麾下的军队也发生了异变,纷纷请求李嗣源“顺应民心”,登基称帝。面对这千钧一发之际,李嗣源却表现得异常平静。虽然众人百般劝阻,甚至有人拔剑相向,但他依然决然决定亲赴开封面见李存勖,寻求解决之道。谁知就在此时,一个名叫石敬瑭的人挡住了他的去路...

石敬瑭数度凭其英勇无畏和智谋超群,将李嗣源从生死关头解救出来,这份高尚品质使得身经百战的李嗣源惊叹不已,甚至将掌上明珠与其联姻。石敬瑭英勇无畏地力劝李嗣源应当顺应天势,果断行事,他甚至挺身而出,愿意担当冲锋陷阵的先锋角色,他的劝谏深深打动了李嗣源,令其坚定了破釜沉舟的决心。

然而,胜利的曙光尚未照亮洛阳城上空,意外却提前降临。守卫洛阳的士兵四处逃窜,曾经备受宠爱的伶人也趁机煽动叛变,那个横扫千军的英雄李存勖竟然毁于一群伶人之手!

待到大军开抵洛阳,李嗣源在李存茂陵前登基称帝,尽管并未改变国号,仍然尊奉唐朝。这位五代时期罕见的明君主张勤俭节约,大力整治水利工程,关注民生疾苦。李嗣源治理下的时期,成为五代历史上少见的和平稳定期,遗憾之处在于他只是一个只知道行动的勇武皇帝。由于目不识丁,李嗣源特意聘请饱读诗书的冯道担任他的奏章解读官员。

冯道博学多才,纵观五代历史,只有他独占鳌头,历经四朝,堪称中国唯一的"十朝元老"。后来冯道官拜宰辅,奏疏解读工作便交由枢密使安重诲接替。老迈的李嗣源也患上了五代君主的通玻,对重臣疑虑重重,频繁肃清异己,连阅读奏疏的安重诲也被列为怀疑对象,惨遭杀害。

君与臣离心离德,父与子反目成仇,儿子李从荣率领军队试图篡夺皇位,最终失败告终。而李嗣源也因莫名其妙的惊恐而死。

李嗣源驾崩之际,最哀恸的莫过于女婿石敬瑭,据史书记载,他沉浸在无尽的悲伤之中,悲痛仿佛丧亲之痛。然而,有谁能够预料到,正是这个深受尊敬的姑爷,亲手葬送了强大的后唐王朝呢?

石敬瑭本意并非反叛,但是父亲的逝去导致他失去了最后的倚靠。即位的李从珂每日都要面对朝中大臣们的指责,“石敬瑭铲除必定叛乱,留着也是隐患”,因此准备立刻采取行动。

这一事件令深感震惊的石敬瑭愤然起兵,向契丹寻求援助,同时向耶律德光许下割让幽云十六州,年年纳贡,以儿国自称的重大誓言。由于这些条件极其屈辱,石敬瑭麾下的马步兵总督指挥使刘知远认为,实在不必如此妥协,只要支付足够的金银财帛即可,然而石敬瑭依然固执己见,由此背上了千古罪名。

正在寻找入侵借口的耶律德光欣喜若狂,迅速派出大军救援石敬瑭。在成功打败后唐大军之后,耶律德光册封石敬瑭为皇帝,并更改年号为天福,定国名为晋,石敬瑭遵循承诺,将幽云十六州割让给了契丹,这意味着中原北方失去了国防屏障,门户洞开。

石敬瑭建元后的次年,凭借契丹大军的协助,便攻克了洛阳,从而结束了后唐王朝的统治。在石敬瑭执政期间,他对契丹俯首帖耳,而对于他持有异议的刘知远逐渐与他产生矛盾,并在黄河以东地区独立,自立为王。

石敬瑭离世后,契丹果然伺机大举侵扰中原,养子石重贵继任皇帝后也未能逃脱亡国厄运。

公元947年那一天,契丹铁骑如同狂涛骇浪穿透壁垒,攻占了京师,后晋王朝遭受了灭顶之灾! 在这颓败之际,后汉高祖刘知远的得力干将兼谋士郭威当机立断,劝说刘知远即刻称帝,迅速把握住这个历史的契机。

作为曾经李存勖的亲军将领,郭威早年间还仅仅是名普通士兵,直到刘知远投入后晋阵营之后,郭威方怀着满腔热血加入其中。他的英勇善战以及卓越的军事才能备受刘知远器重,无论身处何地,刘知远都爱将其纳入麾下。在刘知远太原称帝,正式定国名为汉之后,郭威便凭着从龙之功跃升为刘知远的得力助手,位列心腹之中。

刘知远坐上帝位后立刻颁布圣旨,严令禁止再向契丹支付大量财物,同时果断命令处决还滞留在中原的契丹贵族,这一举措深得人心,使晋朝旧臣们纷纷倒戈归顺。

公元948年的匆匆一别,刘知远溘然长逝,弥留之际将自己唯一的儿子刘承佑托付给郭威等亲密大臣。然而,刘承佑对于郭威这些父亲昔日的官员相当忌惮,总是寻找一切可能的机会欲将其消灭干净。

一次趁郭威外派平乱之际,竟然毫无顾忌的杀害了他留在京中的家眷,无一幸免。时刻守护在刘承佑身旁的郭威得知这一噩耗后悲愤交加,立刻引兵攻打京城。虽然刘承佑最后于逃生途中被斩落马下,可郭威进城后并未迫不及待的登基称帝,反而拥立了刘知远的养子刘赟为新皇帝。

正在此时,北方传来紧急情报,契丹大军已经踏雪而来,郭威亲自统帅大军北上迎敌。然而行军途中在禅州,突然发生了奇异的一幕,本来大义凛然、视死如归的士兵们突然调转枪头,扯起黄色旗帜覆盖在郭威身上,拥护他登基为王。面对这样的历史转折,郭威只好带着无可奈何的心情重返开封,成功篡夺了政权,创立了延续12年的后周帝国。这一切,都被一名郭威的心腹军校深深铭记心中,他将来将有机会发扬光大这段传奇的经历。

郭威兴建后周之后致力于节俭生活方式,广施仁政关爱百姓,重用聪明能干并且品德高尚的文臣武将,与先前那些专制的军人政权形成了鲜明对比,因此他格外受到百姓的尊敬和爱戴,使得国家呈现出逐渐繁荣昌盛的景象。

公元954年,郭威病情加重,因为膝下无儿无女,于是便决定将皇位交给他的侄子柴荣。柴荣原本就是一直在郭威身边照顾他的忠诚仆人,刘承佑在京城制造的劫难中也牵连到了柴荣一家人。与他命运注定纠缠不清的郭威便将他收做养子,积极栽培,期待成为未来的继承人。

柴荣执政期间,一直怀抱着征服天下,抚育人民,建立真正太平的宏伟愿景,矢志不渝的向着这个目标努力奋斗。他在对外征战四方的同时,始终心系百姓福祉,使得后周在他的悉心管理下走向政治清明,人民丰衣足食。短短几年时间里,他出击后蜀,征讨南唐,讨伐幽燕,取得了天下十八州的领土,虽然成就无法媲美秦始皇汉武帝,但也足以被誉为五代时期最杰出的明君。

那名曾亲眼目睹黄旗加身的禁军副将领也在短时间内步步高升,成为了位于宫殿前方的重要将领,也是未来宋太祖赵匡胤的亲密战友。可惜,伴随着柴荣的英年早逝,后周长达12年的统治生涯戛然而止。

公元959年那个悲壮而沉重的岁月里,英勇无畏的39岁君主柴荣不幸辞世,年幼无知的孩童柴宗训被迫承袭大统。彼时,岌岌可危的北方边陲再次传来契丹铁骑南侵的紧迫警讯,赵匡胤挺身而出,以无畏之姿亲率大军北上誓死抵抗敌军。

行军途中,风云突变,陈桥驿处大军发动哗变,英明威武的赵匡胤被披上象征权力的黄色龙袍,拥立为新一任的皇帝。这一幕仿佛贴心的呼应着十年前的历史重演,赵匡胤率领疲惫不堪的士兵返回开封城内,兵不血刃地接掌了后周政权,开创了崭新的王朝——大宋,也就是我们熟知的北宋时代。这是一段长达53年的五代乱局终告终结。

1 阅读:78

爱笑不爱哭

简介:给您提供最新娱乐、财经谈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