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人是耻辱,1人是荣耀——兴平桑镇的命名,老百姓自有分晓

云水终南 2023-12-05 11:20:54

每个地名都有说法,甚至有的地名故事都成了传奇;但是,因为某些原因,有些地名字却很隐晦。

比如兴平四大古镇之一的桑镇。

我是顺路过的桑镇,对这个地名很感兴趣,问镇上人查资料,最后才对这个地名心里有些认识,都和历史人物有关。

后晋桑维翰

很多地方说“因著名的后晋大臣、桑蚕农学家杨维翰葬此而得名”。我查了一下资料,这个人物大大有名,不过多是骂名。

“梁唐晋汉周,播乱五十秋”,五个王朝虽短,故事却多,桑维翰是后晋大臣,为石敬瑭卖国的帮凶。

说他是“桑蚕农学家”,这却有些穿凿了。

这个桑维翰也是一个异人,他身材短小长相丑陋,特别有意思的是他脸特别长,足有一尺。桑维翰自己却很自得:“七尺之身,不如一尺之面。”

桑维翰参加科举考试,主考官不喜欢桑维翰的姓氏,认为他的姓与“丧”同音,所以尽管才学很高,他在27岁的时候才取得进士的功名。

桑维翰在进士及第后,投奔到了石敬瑭的门下。后来支持石敬瑭与契丹勾结灭唐之事,同时为石敬瑭办理各项事宜。

石敬瑭当了“儿皇帝”,用燕云十六州换得了契丹的支持,这里面就有桑维翰的功劳,当时出使的使者就是他。

桑维翰位高宰相,特别重视农业与商业的发展,以农业的收入来填满仓库,以商业的发展来丰富货物,增加财源。

所以有些资料说他是一个农学家,有些夸大其词。后来桑维翰被契丹军降将张彦泽杀死在此,这里有他的坟墓,有人聚落后就称桑家庄。

现在一般把桑维翰作为一个反面人物,说他是一个卖国贼,是一个民族的败类,那么桑镇要是名字来源于他,这是桑镇人远远不能接受的。

桑维翰的墓冢,也在上世纪60年代特殊时期遭到了毁坏,但是村名却保存了下来。

清朝的杨双山

另一个说法桑镇人就很高兴,说地名来源于清朝农学家杨双山,他提倡农民植桑养蚕,农产品贸易,棉蚕发达,形成自然桑镇。

这个杨双山名屾(shēn)字双山,这个名字很有意思。

杨双山是桑镇双山村人。年轻时从师于关中著名学者李颙(李二曲)先生,才华超众,学识渊博。

他应童子试时,考官搜身“夹带”无礼,杨双山愤然说:“国家开科取士之盛事,以待后生以礼,岂能搜身辱我人格?”拂袖而去,自此不再应举。

杨双山设馆教学,先后从学弟子达数百人,他认为儒家要修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四业”,“夫欲修四业之全,宜先知农务之要”。

清初,关中地区既不种棉、麻,也不种桑养蚕,只种粮食作物。所以关中老百姓有食无衣,每年都要卖掉一半以上的口粮到外省去换布,结果衣食皆缺,生活艰难。

杨双山见此情景,想着要为解决家乡人们衣着问题,“食出于耕,衣出于桑”,他曾试种棉和苎麻,试种虽未成功,但他却是第一个把棉花引种到陕西西部的人。

后来他从《诗经·豳风·七月》,受到启发。古代陕西能够种桑养蚕,现代也应该能种养,于是决心要重兴“邠风”,恢复陕西的蚕桑事业。

杨双山博考各种蚕书,又访问各地栽桑养蚕的经验,亲自试验,寻找出了在陕西行之有效的方法。并将积累了l3年的经验,写出了一本蚕桑专书——《豳风广义》。

兴平、周户一带的乡民,互相仿效传习,都大获其利,乾隆六年(1741),他上条陈给当时陕西布政使帅念祖,请求由省府出面倡导,又把《豳风广义》一并附上。他的条陈得到帅念祖的支持。下令各府、州、县大力推广蚕桑。

不到10年,蚕业很快发展起来,在省城和凤翔、三原等地区还设立了蚕局和蚕馆,负责推广和作具体的技术指导。

有一次杨双山出游终南山,“见檞橡满坡,知其有用,特买沂水(今山东境内)茧种,令布其间”,也取得了成功。柞蚕首次开始在关中地区大量放养。

《豳风广义》共分三卷,图文并茂。为便于阅读记忆,附以插图,配以歌谣。比如《种桑歌》说:“种桑好,种桑好,要务蚕桑莫了草。无论墙下与田边,处处裁种不宜少。”

《中国农业史》(初稿)和《农业史话》都对该书给予很高的评价。书中提到的“一岁数收”(即间作套种)和“酿造十法”(即肥料十方面的分类)受到农学界的赞赏。

杨双山死后,当地群众在他的家乡修建了“双山祠”,并把村子学校以他名字命名,古桑镇所在的双山村,就是用他的名字命名。

道光帝(1821-1850)曾手谕褒嘉,命祀乡贤祠。光绪二十年(1894)兴平知县杨宜瀚筹建专祠,定每年农历四月四日为祭祀日,一直延续至1958年。

现在桑镇最热闹的地方,就是杨夫子步行街,这个杨夫子应该指的就是杨双山了。我去的时候虽然没有集,但是摆摊设点的还是不少。这里名小吃就是豆面糊汤,卖的人家不少,三块钱一碗,比我在外面集市上吃的好多了。

现在的桑镇,享有“西北辣蒜第一镇”美誉,最有名的就是大蒜和辣椒,这个时节街道上卖辣面子的很多,出了街道,庄稼地里的麦苗和蒜苗一垄一垄。

我同行的人说,以前收蒜薹,就是到这里来。

从桑镇往南,走不远,就到了渭河岸边,蒹葭苍苍。

这个世上,历史上的名人,有的人人们不愿意提起,有的人人们却永远记着他。

信步荒野,访路探幽,乡俗俚语,负暄问道。走向山林乡野,探索身边美景,感受民风民情

0 阅读:167

云水终南

简介:云水终南:信步荒野,访路探幽,乡俗俚语,负暄问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