渭河北移,千年繁华地东渭桥,现在是孤坟野冢、荒野麦田

云水终南 2023-11-29 10:58:19

阴云密布,空气中弥漫着一股的血性,李晟大手一挥:杀!

一会儿,人头落地。李晟站起身来,对众将士吼一声:兵发长安城,即刻!

唐兴元元年(784年),唐检校右仆射、兼京畿、渭北坊兵马副元帅李晟屯兵东渭桥,砍杀叛军朱眦说客,兵发光泰门,大破叛军,夺取长安城。

……

一千多年前后,我站在东渭桥遗址碑旁,看着菜地果园,天地苍茫,却没有一丝肃杀之气。

我从耿镇街道过来,走虎苏路,在白家嘴村走来走去,导航说东渭桥遗址就在旁边,却怎么也到不了跟前,直到在村子里问了好几个人,才穿过村子,来到这庄稼地里的石碑前。

东渭桥始建于秦汉,曾是连接渭河两岸的纽带,通往长安城的咽喉,在战略上具有重要的地位。

唐德宗时(公元780一805年),朱泚叛乱,占据长安,德宗出奔奉天(今陕西乾县)避难,西平郡王李晟曾在此屯兵,与浑部队互相接应,攻入长安、平定了叛乱。

僖宗广明元年(公元880年)十二月,黄巢领导的农民起义军攻入长安,大将朱温也屯兵东渭桥。僖宗中和元年(公元881年)义昌军节度使王处存、鄜延节度使李孝昌、夏州节度使拓跋思恭等进攻起义军,亦曾在此屯兵。

东渭桥的得失,关系着唐长安城的安危,向为兵家必争之地。

日本遣唐使圆仁随从东渭桥进入长安城,在他的《入唐求法巡礼行记》中,对东渭桥有详细的记载,大书法家张旭的《东渭桥记》也对东渭桥进行了介绍。

渭河上中渭桥西渭桥东渭桥都名气很大,东渭桥始建于西汉初年,汉高祖刘邦先建都栎阳(今西安市临潼区栎阳镇),后迁都长安(今西安城西北)。为了新旧两都间交通方便,便在这里渭河上修木柱桥。

后来历代重建,到唐朝的时候规模达到最大。唐开元九年,在京兆府及高陵、三原等七县官民共同努力下,重建了东渭桥。

白云苍狗世事变迁,东渭桥找不到地方了。

1967年高陵县耿镇公社白家嘴大队群众在白家嘴村西南三百米的田野中取沙时,挖出了一块唐"东渭桥记"残碑,同时附近还出土有圆木桩、青石条及大量卵石。

根据考古发掘,考证出东渭桥圆木桩22排418根,石砌分水金刚墙4座,桥南端石铺道路残长160米,桥全长548.8米,宽11米1。

此桥后来被大水冲毁,唐玄宗开元九年(公元721年)又在原址重修,由京兆尹主持修建,同时,在附近还出土有圆木桩、青石条及大量卵石,证明此地就是著名的东渭桥遗址。

但是,这鼎鼎大名的东渭桥遗址,这里现在只剩下一座全国文保碑。

我去了高陵县博物馆,那里有东渭桥的介绍,但是也少的可怜。东渭桥的重要性,并不只是渭河南北的通道,古代渭河水量很大,船运业很发达,唐朝的时候这里置渭桥仓,漕粮从东边来,先存放这里,然后才转送长安。

看看这广袤的庄稼地,却想不到千年之前,这里就是渭河的河道,历史上渭河河道一直北移,前面说的李晟墓,本来就在现在的渭桥村,因为渭河的北移,李晟墓也找不到踪影。

现在的渭河,位于东渭桥遗址以北的5里路远。

这片村落及耕地距离现在的渭河有5里路远。很难想象,距今1300年前,此处竟然是渭河中心区域,当年的舟船连接,人流涌动,都在瑟瑟冷风中变成了孤坟野冢,荒野麦田。

世事巨变,沧海桑田,地里有务弄菜的老农,问他们知道这里的有座桥吗,他们说知道,但是这座桥的历史,他们却说不清了。

用唐人李频的一首来结尾吧:

东渭桥晚眺

秦地有吴洲,千樯渭曲头。人当返照立,水彻故乡流。

落第春难过,穷途日易愁。谁知桥上思,万里在江楼。

信步荒野,访路探幽,乡俗俚语,负暄问道。走向山林乡野,探索身边美景,感受民情风俗。

1 阅读:548
猜你喜欢

云水终南

简介:云水终南:信步荒野,访路探幽,乡俗俚语,负暄问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