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有97个孙子,为何一眼就相中11岁的乾隆?

东子说历史 2023-05-03 17:04:14

康熙有97个孙子,为何一眼就相中11岁的乾隆?

康熙60年(1721年),清圣祖康熙来到四子胤禛(也就是雍正)的圆明园,与其孙儿弘历(也就是乾隆)相识,据历史记载,康熙“见而钟爱”,康熙便将弘历收入宫中,亲手抚养长大。

所以后人都以为康熙皇帝之所以将皇位传给胤禛,是因为他很喜欢弘历,但事实真的是这样吗?事实上,在史书中,康熙之所以喜欢弘历,是因为他承认了自己的父亲,所以他喜欢弘历,可以说是爱屋及乌。

康熙喜欢乾隆,更多的是因为他对雍正的赏识和满足。

要知道,康熙一共有三十五个儿子,除去那些早逝的,还有二十个已经成年,结婚生子,这二十个孩子一共为他生下了133个孙子,除去早逝的,还有97个。

可以说,康熙的孙辈数量很多,再加上康熙忙于政事,别说97个孙辈了,就算是康熙,也不可能每一个都认识。

也正因为如此,他们深得康熙的宠爱,能够被送到宫里供康熙抚养的孙儿,大部分都有一个十分出色的父亲,康熙本着爱屋及乌的原则,将他们送到宫里抚养。

这也是为什么康熙会将年轻的乾隆接回宫中抚养的原因,因为康熙先是对自己的父亲雍正非常的满意,并且承认了自己的地位,所以才会将自己接回宫中。

康熙五十一年(一七一二年),康熙第二次废掉了太子胤禛,因为胤禛被废,康熙的几个儿子都蠢蠢欲动,这才造成了康熙后期的争权夺利,康熙后期被这场争权夺利弄得焦头烂额,所以他并没有公开册封太子,而是将这场争权夺利的风波压了下去。

在康熙废掉太子的时候,竞争最激烈的就是长子胤禛和长子胤禛,因为胤禛提出要杀死胤禛,甚至还想要刺杀胤禛,所以康熙直接将胤禛的爵位给剥夺了,并且将他囚禁在了直郡王府之中。

而胤禩因为争夺皇位的事情太过张扬,在第一次被废的时候,就已经不受康熙的宠爱,二废的时候,康熙更是当众宣布胤禩与自己的儿子断绝关系。

所以,年纪最大,地位最高的胤禛和才华横溢的八皇子胤禩,都被排除在了皇位继承人的候选名单之外,因为胤禛是老四,所以,他的弟弟胤禛和弟弟胤禩虽然没有机会登上皇位,但是他的弟弟胤禛,却是一个强大的竞争者,所以,即便是胤禛和弟弟胤禩失去了登基的机会,他的竞争者也会非常的强大。

不过,胤禛也是个聪明人,他从胤礽和胤禩两个人的失败中学到了一些东西,胤礽对太子之位的觊觎已经很明显了,而胤禩却是拉帮结派,争夺皇位,这两个人都没有资格成为下一任的皇帝。

胤禛从胤礽、胤禩两个人身上学到了很多东西,他为人低调,不拉帮结派,也不为私利所动,也没有对太子之位抱有太大的期望,他的立场是中立的,喜欢康熙,讨厌康熙,完全按照自己的父亲康熙的喜好行事,在对待自己的兄弟方面,他也能够团结其他兄弟,跟胤礽、胤禩、胤礽三个人都维持着很好的关系。

而且,为了让自己看起来没有什么雄心壮志,胤禛还刻意的沉迷于道教,一边信佛,一边信奉道教,追求长生不死,追求炼丹,号称天下最悠闲的人。他仍能将康熙所托之事,尽职尽责地办好,揣摩康熙之心,以康熙为重心。

就拿康熙来说,他最喜欢的就是有才华的胤礽,那一期胤禛和他的关系非常好,甚至有一次两个人住在一起。可是胤禩在被废的时候,因为太过积极的争夺皇位,康熙渐渐的对他产生了厌恶,所以这个时候,胤禛也随着康熙的喜好,慢慢的远离了他。

所以那个时候,胤禛不但和睦,而且没有任何的野心,让他的几个哥哥都不敢与他作对,最重要的是,他很会揣测康熙的心思,有了这个和睦的哥哥,又知道讨好康熙,又勤勤恳恳,康熙怎么会不喜欢他呢?

圆明园是当年康熙赏赐给胤禛的,由此可以看出康熙对这个孩子的宠爱。胤禛是康熙晚年最宠爱的几个儿子之一,除了胤禛,康熙还宠爱他的三弟,忠心耿耿的九弟,还有擅长用兵的十四弟,都是他的宠爱。康熙在晚年的时候,总是让四位皇子留在京城,让他们四位皇子轮流主持朝政,从这一点就可以看得出来,康熙想要立储君,必然是从这四位皇子中选出的。

在康熙接弘历进宫前,只有三弟弘晟因为年事已高,已经成家生子,至于弘历的两个儿子,则是胤禛的两个儿子,也就是弘春,都被康熙接到了宫中抚养,所以康熙并不只是接了一个人在宫中抚养。

而康熙将弘历迎进宫的那一年,也就是康熙在世的最后两年,这个时候,几位皇子的关系也开始出现了微妙的变化。

胤祉以前跟胤禛一样,都是沉默寡言,但是自从胤礽被废后,他看到自己的大哥和二哥都死了,而康熙对自己的宠爱和看重,便得意忘形,以为自己的大哥和二哥都死了,那么自己的三哥就可以继承皇位了。于是,他暗地里开始用太子的语气对自己的心腹说话,这件事情很快就传到了康熙的耳中,让康熙觉得他已经没有了继承权。

他们二人起初都是辅佐胤禛竞争皇位的,直到胤禩失了康熙的宠信,二人才才开始出现,争夺皇位。胤禛是一个大度的人,也是一个很讲义气的人,所以在康熙对他越来越宠爱的时候,他并没有和自己竞争皇位的意思,而是主动提出要帮助自己登上皇位,于是,他将原本的“八爷党”变成了“十四爷党”,全力支持自己登上皇位。

康熙晚年,胤禵被封为抚远大将军,统领一支十万人的军队,镇压蒙古准噶尔的叛乱,胤禵带着自己的军队,在京中与两个儿子保持着联系,两个儿子时刻关注着京中的动静,同时也在其他地方建立军功,为自己日后登上皇位做准备。

这个时候,胤禵就是一个两面性的人,一方面,他会经常到胤禵的家里探望,告诉他,他与胤禵是一母同胞,哥哥带兵出征,他应该照顾哥哥,照顾哥哥,照顾哥哥,让哥哥放心,让哥哥放心。同时,他也利用胤禛不在京城的这段时间,不断的向康熙献殷勤,有空的时候,他还会请康熙到圆明园来散散心,两个人私下里说说话,既是拉近关系,也是拉近了康熙对自己的印象。

所以,当康熙册封胤禛为抚远大将军的时候,他是更愿意把皇位传给胤禵的,毕竟胤禛征战许久,又常年不在京城,这段时间里,他一直在康熙面前这样做,久而久之,康熙就更愿意把皇位传给他了。

从康熙来到圆明园,与弘历见面,就可以看出,他对这个皇子是非常满意的。当年雍正有三个儿子,一个是弘时,一个是四子弘历,一个是五子弘昼,那个时候弘时已经成家了,胤禛并不喜欢他,弘昼的年龄与弘历相仿,只是出生的时间比弘历要晚,可是弘昼从小就没有弘历出类拔萃,所以胤禛才会让他这个年纪最小,也最有才华的弘历出风头。

当然,康熙让弘历进宫养大,也是因为对他的宠爱,但这并不是康熙把皇位传给胤禛的真正目的。毕竟,弘历在见到弘历之前,就已经打从心里认可和满意了,别看他之前在康熙面前做的不错,但是,他不过是为胤禛做了一个额外的贡献,可以说是锦上添花,并不是康熙传位的关键,就算没有他,康熙传位的时候,也还是要看他自己的意思。

康熙最宠爱的孙儿,并非乾隆陛下

有传言说,乾隆皇帝是康熙最宠爱的孙儿,是康熙登基的关键,但这只是他在乾隆末年向大臣们炫耀自己的成就。

乾隆登基后,一直在缅怀康熙,说康熙很喜欢他,说乾隆是他的孙子,而不是他的儿子,所以让人觉得康熙很喜欢乾隆,两个人的感情很好。

不过,从历史上来看,康熙在乾隆皇帝入宫养大一年后,就驾崩了,两人在一起还不到两年,能有多深的感情?乾隆陛下还没有那么好的本事,让康熙陛下想要把皇位传给他。

因此,所谓康熙皇帝最宠爱的孙儿,极有可能只是乾隆皇帝在自己的晚年,向自己的臣子们吹嘘自己的一句话。

但是在史书上,康熙曾经想要将自己的孙儿传给自己的儿子,那个孙儿跟着康熙生活了三十多年,康熙临终前嘱咐雍正,一定要照顾好自己的孙儿,而那个让康熙念念不忘的孙儿,就是康熙的长孙,也就是被废掉的皇子,也就是康熙的长孙。

事实上,弘晳是胤禛的二儿子,但是因为胤禛的长子死了,所以弘晳才会成为康熙皇帝的嫡长子,也就是康熙的嫡孙,所以弘晳才会被称为嫡孙。因为是康熙嫡长孙的缘故,弘晳从小就深得康熙宠爱,自小便由康熙一手带到了宫中,康熙更是时常抽出时间指点他识字。

虽然康熙两次废除了弘晳的父皇,但是他却安然无恙的留在了宫里,康熙对他还是很宠爱的,康熙还活着的时候,康熙都会给他过生日。弘晳比乾隆年长十七岁,弘晳都已经出嫁成年,却在乾隆入宫的时候还住在宫里,足见康熙对弘晳有多宠爱。

在第二次废除胤禛的时候,康熙也是左右为难,康熙一开始并没有废除胤禛的意思,甚至还想学明成祖朱棣,册立自己的孙子朱瞻基,让他成为自己的皇孙,这样胤禛就可以安稳地登上皇位,然后把自己的皇位传给他。

在朝鲜的历史上,康熙曾经对朝鲜使节说过一句话:“胤礽难废,胤礽难成大器。”言下之意,弘晳很有能力,所以康熙很难决定要不要废了他的父皇。

可是后来,康熙发现自己的几个儿子都不是什么好东西,便放弃了这个打算,后来,康熙因为弘晳是被废的第一个儿子,这个身份太过敏感,生怕自己死后,弘晳的地位会被人怀疑,所以康熙下令,要将弘晳安置在京郊的郑各家庄,将他安置在远离京城权利中心的地方,以求自保。

可是康熙在郑各家庄的宅子还没有建好就驾崩了,康熙在临死之前,再三嘱咐雍正,一定要对弘毅好,一定要给他一个爵位。康熙临终前还对弘晳念念不忘,可见弘晳是他最疼爱的孙儿。

所以,雍正登基后,按照康熙的遗命,直接册封了弘光为“理郡王”,并且将他送到了郑各家庄。弘晳是弘字辈中最早被册封的一个,后来胤禛死了,雍正给他加了一个“理王”的称号,所以在胤禛死后,又加了一个“理王”的称号。

在雍正时代,他继承了康熙的遗命,对弘晳极好,视弘晳为父亲,甚至允许弘晳进宫看望他,并且对外人也是赞不绝口,说弘晳很有自己的风范,为人正直,勤俭持家。

不过,在乾隆登基后,弘历的日子就不好过了,乾隆年纪轻轻登基,因为他的身份敏感,又因为他深得康熙的宠爱,一直对他心存疑虑。

乾隆四年(一七三九年),乾隆皇帝以弘晳私通庄亲王胤禄,意图谋反为由,剥夺了他的封号。这也是乾隆想要稳固自己的地位的一种方式,弘历的身份太过敏感,又深得康熙的宠爱,这一点已经引起了乾隆的怀疑,而胤禄则是乾隆的左膀右臂,权势滔天,又是他的舅舅,所以乾隆才会对他们产生怀疑,借着这个机会,将他们两个一网打尽。

虽然没有确凿的证据证明弘晳与胤禄之间有什么不可告人的勾当,但乾隆陛下却一锤定音,将此事定性为一桩铁案,史书上记载,弘晳被剥夺了所有权利,遣散了家眷,而罪魁祸首,则被剥夺了爵位,剥夺了宗室血统,改为四十六(当时四十六岁),囚禁在景山。

可惜的是,他在乾隆陛下的软禁中度过了三年,最终在一七四二年四十九岁的时候,郁郁而终。

事实上,乾隆之所以怀疑弘晳,就是因为弘晳的地位太过敏感,再加上康熙和雍正皇帝都夸奖过他,但是在乾隆看来,这些评价都是负面的,他给弘晳的评价是“纵欲败度”。

乾隆皇帝在诏书中对弘轲的评价是:“允轲有幸继承了皇位,却也只有两年的时间,他的大儿子弘轲,纵然不能得逞,他的子孙后代,却是连绵不绝,这是我大清皇室的福气吗?”

也就是说,就算胤礽没有被废掉,他也只有两年的时间,弘晳是个贪财的人,若是让他登上了皇位,那可就是天下百姓的灾难了。

乾隆的诏书中,隐含着一种意思,那就是他要比弘晳做皇帝更好,他才是真正的天命之子。想到乾隆陛下对弘晳的态度,他就能理解为什么乾隆陛下会说康熙陛下有多宠爱他,甚至还刻意夸张和贬低弘晳,为的就是让所有人都知道,他是康熙陛下钦点的皇帝,是真正的天之骄子。

结束语

而康熙之所以会选择乾隆,就是因为康熙对乾隆的父亲雍正很是满意,这也是为什么康熙会在十一岁的时候就喜欢上乾隆的原因,因为他对乾隆的父亲雍正很是欣赏,而且乾隆也很出色,这也是为什么康熙会在十一岁的时候就喜欢上他的原因。

乾隆陛下的确是一个很好的人选,可以让康熙陛下将皇位传给雍正陛下,但是这并不能说明什么,康熙陛下想要得到雍正陛下的认可,然后再将注意力转移到乾隆陛下身上,如果康熙陛下没有得到雍正陛下的认可,康熙陛下也不会亲自接见乾隆陛下,也就是说,乾隆陛下的表现,只是康熙陛下将雍正陛下当成一个加分项,而不是一个决定性的因素。

康熙陛下要让皇帝继位,肯定不会让乾隆陛下上位,而是让康熙陛下最疼爱的长孙弘晳上位。

乾隆一直在宣扬康熙对他的宠爱,为的就是让天下人都知道他是康熙钦定天命的继承人,同时也为他打消了那些关于他父亲雍正登基的谣言。实际上,乾隆陛下是想突出雍正皇帝与自己的儿子继承皇位的合法性,这是康熙陛下亲口定下的。

0 阅读:82

东子说历史

简介:看世界名迹,品时代风云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