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6年,湖北男子打死73条毒蛇,每晚都做噩梦,5年后竟被蛇毒死

粤城时刻 2024-08-09 15:04:42

本文内容均引用权威资料进行撰写,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及截图,请知悉。

1986年的春天,程地明,一名来自湖北的普通农民,意外地步入了一场生死较量。

在一次深入山林的捕蛇行动中,他与成群的红脖颈槽蛇激战,凭借着过人的胆识与技巧,他惊险地打死了73条毒蛇,化解了一场可怕的灾难。

然而,这场胜利并没有给他带来安宁,每当夜幕降临,梦魇中那些被打死的蛇仿佛又重新缠绕上来,让他惊醒在冷汗之中。

是什么让这些平常胆小的蛇群发起了致命的攻击?他的过去是否真的会来向他索命?

初遭遇:意外的战斗

1986年4月的一个清晨,程地明和他的两个同村小伙伴背着简易的装备,踏上了通往深山的小路。

他们的目的地是位于山脚下的一片密林,这里是他们常来捕捉珍贵菜花蛇的地方。

突然,程地明停下了脚步,他指向前方不远处的一块石头旁。

两个小伙伴立刻屏住呼吸,跟着他的目光望去。

只见一条约莫一米长的红脖颈槽蛇正在那里晒太阳,其身体的一部分藏在石头下,只露出红彤彤的背部和那特有的黑色颈环。

“看那条红花野鸡项蛇,这种蛇在咱们这一带还是挺常见的。”程地明轻声解释道,同时从背包中拿出一根约一米五的粗棍。他轻手轻脚地接近那条蛇,动作熟练而谨慎。

就在两个小伙伴紧张地注视着时,程地明快速地用棍子轻敲了蛇的头部。

红脖颈槽蛇几乎没有任何反抗的机会就被准确地击中,随即失去了动弹能力。

程地明随后用棍子将蛇翻过来,检查确保已完全失去活力后,他才点了点头,示意安全。

“这种蛇的毒性不算太强,但也足以让人痛上一阵子。虽然市场上不如菜花蛇值钱,但偶尔也有人买来做药材。”程地明一边解释,一边用一块布袋将蛇体小心包裹起来,然后继续带领队伍深入山林。

三人继续在林间小道和草丛中穿梭,寻找着那种更为珍贵的菜花蛇。

阳光开始变得炽烈,林中的温度也逐渐升高,但他们的脚步并未因此放慢。

意外的转折:蛇群的围攻

程地明和他的两个伙伴继续沿着曲折的山路寻找着珍贵的菜花蛇。

忽然,不远处的草丛中有异动,一条条红脖颈槽蛇像被惊扰的鱼群一样窜了出来。一开始只是三两条,很快数量增多,数十条蛇在阳光下的草地上形成了一道不寻常的红流。

程地明一开始并不以为意,他用手中的棍子挥舞着,每挥一次就有一条蛇被击中。

就在他们处理掉一批蛇后,草丛中似乎还藏有更多未被发现的红脖颈槽蛇。

新的蛇群如同泉水般不断涌出,数量之多,让原本以为只是小规模清除的程地明开始感到压力。

这场突如其来的战斗在茂密的山林中迅速升级。

草丛中,红脖颈槽蛇不断地从四面八方涌向三人,他们的红色背部在阳光下显得格外醒目。

程地明挥棍的速度更快了,每下击中都准确无误,但蛇群的数量似乎总是在不断增加。

随着战斗的持续,两个伙伴开始显得有些吃力,他们的动作逐渐慢了下来,显然是体力和心理压力的双重作用。

程地明在清理掉一波又一波的蛇后,感觉到情况开始变得不受控制。

每当他们以为最后一条蛇已被击败时,新的蛇群又会出现,这些红脖颈槽蛇似乎有着源源不断的后援。

经过一段时间的艰苦战斗,程地明和他的伙伴们已经非常疲惫,他们的呼吸急促,汗水浸湿了衣服。

蛇群的攻势虽然减弱,但仍旧不断有新的蛇加入战场。

程地明意识到,如果继续这样下去,他们可能会被蛇群彻底围困。

最终,程地明做出了撤退的决定。他大声喊道撤回山路,返回村子。

三人紧急撤退,一边后退一边还在抵抗着不断攻来的蛇群。

程地明在撤退过程中仍不停地挥动着棍子,保护自己和同伴。

当他们终于走出山林,重见天日时,程地明回头望了望,那片战场上散落着无数被击败的蛇体。

据他后来回忆,那天他们至少杀死了73条红脖颈槽蛇。

市场诱惑

经历了与众多红脖颈槽蛇的惊险战斗后,程地明一度宣布退出捕蛇这一行当,决定暂时告别那些充满危险与不确定的深山老林。

然而,不久后,一个消息打破了他的平静生活。

他听说隔壁村的王大爷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里,通过捕捉蛇类换取了一辆全新的自行车。

对于大多数村民来说,自行车是一件相当昂贵的交通工具,不是随便就能拥有的。

程地明知道,近年来由于中药材市场的兴起,许多药用蛇类的价格有了显著的提升。

尤其是像菜花蛇这样的珍稀品种,更是价值连城。

被这样的消息刺激后,他开始重新考虑是否应该重操旧业,重新拿起手中的捕蛇工具。

重新开始后不久,程地明就发现,他熟悉的那些捕蛇地点,已经不再像以前那样蛇类频出。

显然,由于捕蛇活动的频繁,加之其他捕蛇者的加入,使得当地的蛇类资源逐渐稀少。

他在熟悉的山林里走了几天,只捕获了寥寥几条普通的蛇,远远达不到以前的收获。

面对这样的情况,程地明意识到,如果想要恢复以前捕蛇的成果,他必须寻找新的捕蛇地点。

于是他开始向更远的地区拓展,计划探索一些之前未曾涉足的地方。

频繁的危机

程地明在马鞍山附近的地区展开了他的捕蛇行动,这个地区以丰富的野生动植物资源闻名,尤其是各类蛇种。

通过前期的探索和观察,他确定了几个菜花蛇的活动区域,这是一种在市场上非常抢手的蛇种。

由于白天其他捕蛇人也会出现在这些区域,为了避开竞争,程地明决定在夜间进行捕蛇活动。

携带着头灯和捕蛇工具,程地明在夜幕降临后独自一人进入了森林。

夜间的森林生态与白天迥异,声音和动静都显得格外清晰。

他小心翼翼地在树木和灌木丛中穿行,每一步都异常谨慎。

头灯的光束在黑暗中扫过,偶尔照亮一些小动物的眼睛,也让地面的蛇影时隐时现。

在一次夜间行动中,程地明的头灯照到一条蜷曲在低矮灌木下的蛇。由于夜色和头灯的光线问题,他误将这条蛇认为是菜花蛇。

他轻手轻脚地靠近,用捕蛇钩小心挑起蛇体,试图将其控制。

然而,就在这时,蛇突然反应过来,猛地向程地明的手臂咬去。

程地明虽然及时做出了反应,但仍旧被蛇咬到了手指。

痛楚和突如其来的攻击让他几乎掉下捕蛇工具,他急忙后退几步,检查伤口。

头灯的光线下,他这才认清这不是菜花蛇,而是一条红脖颈槽蛇,这种蛇的毒性虽不如某些致命品种,但也足够危险。

程地明立即使用随身携带的紧急医疗包进行初步处理,并赶紧返回村中,几乎是夜以继日地赶往最近的医疗点接受治疗。

幸好他及时注射了抗蛇毒血清,这才避免了更严重的后果。

不幸的是,这次事件只是开始。

在随后的三年里,程地明似乎成了红脖颈槽蛇的目标。

他在不同的地点,不同的时间里,接连三次被红脖颈槽蛇咬伤。

每一次,他都侥幸通过及时的医疗措施保住了生命,但村里的人开始半真半假地传说,这是蛇对程地明的“记仇”。

每次被咬后,他都必须休养数周,这严重影响了他的捕蛇工作和身体健康。

遭遇了连串的袭击,原本对蛇“记仇”这种说法嗤之以鼻的程地明开始害怕,他每天晚上都做噩梦,梦见这些蛇过来袭击他。

无法逃脱的命运

经历了数次被红脖颈槽蛇咬伤的惊险事件后,程地明最终决定放弃捕蛇这一危险的职业。

转而投身于相对安全的农业劳动,他开始在自己位于村边的小块田地里耕作,种植玉米和蔬菜。

命运似乎并未就此放过他。

1991年的一个夏日午后,当地村民发现程地明倒在他的田地里,身旁蜷曲着十几条红脖颈槽蛇,情形极其惊人。

村民们立刻将他送往最近的医院,但遗憾的是,程地明已因毒性作用而不幸去世。

医生对程地明的身体进行了检查,发现他身上有多达9处被蛇咬的伤口。

这些伤口分布在他的手臂、腿部和一部分躯干上,其中有几处咬伤显得特别深严重。

事发地点的调查人员对现场进行了仔细的勘察,他们注意到,程地明当时正在田里作业,周围的草丛中隐藏了不少红脖颈槽蛇。

经过进一步的研究和分析,专家们推测,程地明体上残留的菜花蛇气味可能是触发这次悲剧的关键因素。

菜花蛇在被捕捉和处理过程中,会分泌出一种特殊的气味,这种气味虽然对人类几乎无法察觉,但对某些蛇类来说却极具刺激性。

红脖颈槽蛇作为一种领域性较强的蛇类,对于侵犯其领域的外来气味极为敏感。

据了解,虽然程地明已退出捕蛇行当多年,但由于他长时间与各种蛇类打交道,特别是经常处理菜花蛇,他的衣物和工具可能长期被这种特殊气味所浸染。

即便在转行务农后,这种气味仍旧未能完全消散,尤其是在他使用过的老工具或是存放在旧仓库的衣物上。

在那天的悲剧发生前,程地明正在使用这些曾经捕蛇时的老工具进行田间劳作,这无疑加剧了他身上的菜花蛇气味,使得隐藏在田边草丛中的红脖颈槽蛇感受到了威胁,从而发起了致命的攻击。

参考资料:[1]康建国.抓蛇记[J].河南消防,2002(12):25-25

0 阅读:0

粤城时刻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