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击败效率低带来的时间焦虑感?4个灵魂拷问,帮你彻底摆脱

云边的墨菲 2021-12-23 20:34:36

这年头,焦虑似乎成为每个人都绕不过去的话题。

正值青春年华,眼角刚长了几条皱纹,就开始自己担心容颜不再;

明明才过了三十岁,就有了职场危机,害怕被时代一声不吭地抛弃;

眼看着昔日的同学一个个买房买车,再想想自己,焦虑地几天都睡不着觉。

不过,在被种种焦虑包围之下,最为普遍的是对时间的焦虑感,比方说:

明明有很多事要做,但感觉时间不够用,恨不得分身有术每天多出8小时;

明知道有很多事等着自己,但就是一拖再拖懒得开始,还给自己找各种借口。

更痛苦的是,眼睁睁地看着时间一点点流逝,却有种深深的无力感。

今天给出4个灵魂拷问,来看看你究竟被困在了哪一点?

1.你的注意力是被动的还是主动的?

什么,注意力还分被动和主动?是的,你没听错。

什么是被动注意力呢?我正在统计数据,可窗口突然弹出来一条新闻:娱乐圈某某知名夫妻官宣离婚了。

作为一名合格的吃瓜群众,我当然是选择点击页面了解情况。

结果,本来是想知道他俩为什么离婚的,却把他们从如何相识到相爱,再到感情为啥会出现裂痕的相关文章,通通浏览了一遍。

就这样,整整半个小时悄悄溜走了,在这一过程中,我的注意力不断地被外界的刺激牵着走,而我自己却毫无察觉。

那主动注意力是什么呢?比方说,我最近打算买房,可不知道什么样的适合自己。

于是,空闲时间原本逛淘宝、刷视频、看小说的我,彻底放弃了这些娱乐活动。

而是开始研究户型图,实地看房,主动和路边发传单售房的小哥哥闲聊了解行情,甚至看到售楼部就忍不住瞅瞅。

竟然在短短两个月的时间,学会了看户型图,摸清了各种可能会踩的坑。

这就是“主动注意力”:主动选择注意力的方向,全力以赴集中精力做一件事,不被外界的刺激所干扰。

两者相比可以看出,如果没有主动控制注意力的能力,那么,时间就会被在无形中被切割成碎片。

不仅效率低下,而且集中注意力的时间也越来越短。

就好比喧闹的大街上,如果漫无目的地闲逛,那么我们自然而然地就会被吆喝着表演杂技、魔术等各种有趣的人和事所吸引。

信息爆炸的时代,必须学会控制注意力,否则就会沦为注意力的奴隶,被各种吸睛的事物牵着鼻子走,陷入时间黑洞。

2.高效地开启“一心二意”模式,你的姿势正确吗?

一天只有24小时,该如何让这24小时的时间利用率最大呢?

很多人选择了开启一心二意模式:比如一边跑步,一边听英语;一边收拾,一边听书。

可是,”一心二用”真的能让我们的时间利用率乘以2吗?来说说我的体验吧。

我上班的交通工具是地铁,单程为40分钟。

这段时间如果不充分利用起来,实在是感觉可惜,于是我试着在这一时间里用手机看电子书,同时听着到站信息。

结果好几次,因为看书太过专注,坐过了好几站,发现后赶紧下车换乘相反方向的。

为什么有的人一心二用,节省了时间同时提高了效率,到我这却是相反的效果呢?

于是,我开始思考这个问题,发现了症结所在。

当我们同时开启2个任务模式时,大脑会自动分配给每个任务不同的资源去完成。

当然,分配机制是根据任务的难易程度和自身的熟悉程度而匹配的。

任务越复杂陌生,大脑就会调配更多的资源,反之亦然。

比方说,我从来没做过饭,即便是做最简单的蛋炒饭,那么,对我来说也是陌生复杂的。

假如让我一边做蛋炒饭一边背单词,估计我是一个单词也记不住的。

因为手忙脚乱的我已经把注意力完全放在了如何炒蛋炒饭上,关注不到别的事了。

但是让我在洗脸刷牙时,思考明天的工作安排,就可以完全做到一心二用,互不耽误。

这是因为当同时开启两个任务时,只有当一个任务完全不占用大脑的资源;

就如同呼吸一般自然时,我们在做另一个任务时才能全情投入、保持专注和高效。

所以,当我们想要开启“一心二用”模式,提高时间利用率时,正确的姿势应该是:

熟悉到可以靠下意识完成的任务,搭配相对陌生复杂的任务,而非搭配两个相对都陌生复杂的任务。

当然,如果非得像我一样想要边坐地铁边看书,请借助外界工具设置下车提醒功能。

否则,就会出现顾得了这边顾不了那边,或者两者都无法很好地完成的情况。

3. 你在无形中浪费了多少时间?

我们每天要做的事其实分为两种,一种是不得不做的琐事或工作,另一种是自己内心真正想做的事。

如果前者占用的时间太长,那么,我们必然没有时间去做自己想做的事。

解决方法就是,尽可能压缩前者的时间,为后者腾出一部分时间。

道理谁都懂,但实际上很多人却在无形中为前者浪费了太多时间,而浑然不知。

华罗庚先生曾用烧水泡茶为例说过这个问题。

甲:洗好开水壶,灌上凉水,放在火上,在等待水开的时候,洗茶壶、洗茶杯、拿茶叶,等水开了,泡茶喝。

乙:先做好一些准备工作,洗开水壶,洗壶杯,拿茶叶,一切就绪,灌水烧水,等水开了泡茶喝。

丙:洗净开水壶,灌上凉水,放在火上,坐待水开,开了之后急急忙忙找茶叶,洗壶杯,泡茶喝。

哪一种办法更省时间,你在生活中是哪种做法呢?

是不是显然是第一种办法更好?因为“烧水”和“泡茶”两个任务同时进行了,相等于节省了时间。

而后两者是让“烧水”和“泡茶”两个任务依次完成的,完全没有节省时间。

当然,想让两个任务同时进行节省时间的前提是,把一件事的步骤一步步进行详细拆分。

然后快速在大脑中思考哪些步骤可以同时执行,而不是一股脑想也不想地急着开始行动。

4. 你是如何对待内在干扰和外在干扰的?

通讯和社交技术的快速发展,极大地便利了我们的生活,也让干扰无处不在。

大脑正高速运转专注手头的工作时,同事小王过来让你复印一份文件,客户发信息和你确认到访时间的情况时有发生。

即便没有外界的干扰,自己脑海里也会突然冒出各种念头:今天是信用卡还款日,得赶紧查查账单还款;

上次好友给推荐的那个饭店叫什么来着,今天想点外卖尝尝等等。

这些干扰,分散了我们的注意力,也让效率变得低下。

时间管理中,把第一种干扰称为外在干扰,即外界的人和事产生的干扰。

对于如何减少外在干扰的影响,有以下几个法则。

第一,不要看到微信消息闪烁不停,就立即点开,因为这样很容易打断我们的思路。

正确的做法是,等我们手头工作的某个步骤结束时,再去点开。

第二,两分钟法则。当外在的干扰,预估可以在两分钟内完成的,可以暂停手头的工作,先去完成这件事。

因为大脑拥有短时记忆功能,暂停两分钟并不会打断我们的思路。

第三,如果预估处理外在干扰的时间,超过两分钟,那么请委婉地告诉对方:

我手头有些工作正在忙,需要一段时间完成,然后给出对方大概的时间截点。

等忙完手头的事情,再开始做对方交代的事情,结束后给对方反馈。

第四,能用电话快速交流协作的,就不要用社交软件来来回回反复确认讨论。

比方说,同事小王问你,某某表格在什么地方下载?自己找了半天都没找到。

如果发消息或语音,那么对方看到消息后,才会开始操作,然后回复你找到或依然找不到的反馈。

但如果和对方电话沟通,那么对方就可以立即按照你的指导操作,迅速解决问题,省了来来往往的时间。

第二种干扰被称为内在干扰,即自我脑海中浮现的各种杂念。

心理学上有个词,叫“蔡格尼克效应”,是指对于未完成的事情,我们往往印象更加深刻。

这就是我们正专心致志做一件事时,脑袋里忽然会冒出各种没有完成事项的根源。

比如,会忽然想起明天的发言还没写,家里的米吃完了急需采购等等。

解决这一问题最好的方法就是,把所有的念头通通写下来,及时清空大脑的内存。

然后等到忙完了手头的事,再去集中一一处理这些代办事项。

这样做的好处是,让大脑专注于当下,同时这些代办事项也不会被遗漏。

好了,今天的分享就到这里,你是如何对抗时间的焦虑感的?欢迎交流讨论啊

我是墨菲和鱼,一个有趣而深刻的小姐姐,专注自我提升和自我治愈

0 阅读:40

云边的墨菲

简介:一个通过写作,见证自己成长的30+女生,自由职业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