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探讨这个问题之前,我们不妨先思考一下,信任到底是什么?如果这个问题太抽象了,那么我们可以试着想想,我们信任谁,我们不信任谁?身边有哪些人是我们自己信任的,哪些人是我们不信任的?为什么信任,为什么不信任。
如果,你的答案是,我身边没有信任的人,那么有一种可能,就是你的孩子也和你一样,不会信任其他人。这是本文探讨之外的情况。经典《素书》有云∶自疑不信人,自信不疑人。
如果你确实思考了一番,想必你会有一个类似于这样的答案∶我信任某些人,是因为他们跟我说了什么,就做什么。我不信任某些人,是因为这些人说话就跟放屁一样,说话不算话。
恭喜你,你已经慢慢领悟到了“信任”的本质。我们和别人拟定契约,并且遵守了契约,那么我们就是完成了一次“信任”。无论是口头承诺,还是白纸黑字的合同,都是在考验着我们彼此的“信任”。
所以,我们信任的那些人,基本上都是拥有契约精神的人。那么什么是真正契约精神?契约精神,就是尊重自己的约定,并且愿意履行约定的精神。每个人的行为背后,都有着自己的价值判断和利益取舍。而一般来说,契约是为了规约某些利益而存在的。所以,尊重契约,事实上也是尊重了彼此的利益。
那么这跟孩子有什么关系呢?!一个简单的问题,孩子是不是人?如果是,他是否同样享有被契约保护的权利?如果是,那么家长要不要履约?
家长不要觉得孩子小就什么都不懂。Z世代的儿童,由于很早就接触了互联网,有时候懂的比家长还多。很多家长喜欢随口说说,跟孩子许诺这个许诺那个,结果呢?过几天就说自己忘了,或者推脱其他事。
那么这些家长朋友们可以想想,如果是你的朋友这么对你,你以后还会相信他,还会托他办事吗?孩子也是这么想的。你说到,不做到,他还会信你说什么吗?
信任是相互的,因为一个人无法立起契约。信任是脆弱的,因为契约需要共同遵守。所以,不要欺骗孩子。
我是许老师,关注我,学习实用心理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