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益于这么多年来的生态建设以及环境保护的成效,全国很多的确的野生动物数量都在渐渐增多,其中一个很直观的证据就是相关的偶遇事件越来越频繁发生了。
对于一些自然环境相对优越的山村城镇来说,民警们的一项工作就是时不时要解救一些野生动物。
比如在湖北省襄阳市保康县城关镇,近日民警们就在紫薇林后山解救了一只受困的小麂,这是一种曾经分布十分广泛、数量庞大的野生动物,民间俗称“黄猄”。
黄猄遭藤蔓缠绕,发出阵阵哀嚎声起初是有村民听见了自家后山有不明动物一直在叫,其叫声似犬吠,比较凄厉,像是哀嚎声,于是村民便联系了民警。收到求助之后,为了尽快找到该野生动物,民警在附近请来了两名熟悉地形的热心群众当向导,之后便进入紫薇林后山搜寻。
大伙循着叫声,一路深入山岭深处,最终经过20多分钟的搜寻,人们在一处藤蔓比较茂盛的地方,发现了一只疑似鹿类的小动物。它的后肢被藤蔓缠住了,无法脱身,这才发出持续的哀叫声。
民警见状赶忙帮其解开藤蔓,经过仔细检查之后,发现它并无外伤,精神状态也很好,符合放生的条件,于是就将其放归了大自然。
经过辨认,这是一只学名叫小麂的鹿科麂属动物,是麂类里面体型最小的一种,成年之后体重只有9-18公斤。
说起小麂可能很多人不知道是什么动物,但如果说是“黄猄”,可能大部分上了年纪的农村人都知道,这只一种曾广泛分布于我国南方大部分地区的有蹄类动物,在过去生产力不发达的年代,人们靠山吃山,黄猄是猎人们主要的猎物之一。
身形似鹿叫声像狗,胆子非常小黄猄的外形看上去像是一只小鹿,它的四肢细长,蹄子狭小,脑袋比例小,但耳朵显得很大。它们身上的毛发个体之间差异比较大,从栗色到暗栗色不等,且不同的季节毛色也不一样,冬季通常为淡栗红色,而夏季毛发会稍微黑一些。
黄猄的雌雄性二态明显,雄兽在脑袋上会长出短小的兽角,角尖向内向下弯曲,雌兽则没有角。雄兽的犬齿也比较发达,跟赤麂一样,犬齿很长形成獠牙,这对于它们进食来说没啥帮助,但雄兽争斗时,犬齿能发挥较大的作用。
黄猄是一种能给人惊喜的动物,首先它的外形像是一种小鹿,但脑袋却长得比较特殊,有深色的斑纹,明显的角基,雄兽短小的兽角,使得它们看上去很像是影视剧里的麒麟。
另外,明明是一种鹿科动物,其叫声却像是犬吠,初次在深山老林中听到它们吠叫,可能会被吓一跳。
黄猄主要生活在一些丘陵、森林、灌木林里,性格孤僻,喜欢单独行动,几乎不结群,它们的活动范围也很小,几乎不会离开它们的栖息地。
对外谨慎胆小,对内重拳出击黄猄是一种非常胆小的动物,它们的听觉十分敏锐,林中任何微小的声音都有可能惊动它们,而且一旦受惊,会感到无比紧张,猛撞进高草丛或繁茂的森林中,它们因此也有可能受伤。
当然,对于黄猄这类体型小,实力弱的小动物来说,胆小谨慎并不是什么坏事,这能让它们远离危险。比如一些天敌,往往还没有发现它们,它们就已经率先有所察觉了。黄猄的行动能力很强,速度较快,而且还善于利用高草等遮蔽物隐藏自己。
黄猄对外胆小谨慎,但对内却是“重拳出击”,雄兽间竞争发生争斗,而且两雄相争,必有一伤。在发情期期间,为了争夺配偶,雄兽之间会大打出手,它们短小的兽角,以及尖锐的犬齿,在争斗时能给对手造成较大的伤害。
它们在战斗开始之前,会绷紧脖子,展示自己的实力,如果双方实力悬殊,那么弱势的一方会识趣离开。只有在势均力敌的时候,才会爆发激烈的争斗,直至分出胜负。
曾经黄猄分布十分广泛,数量也较为庞大,村民对它们在熟悉不过了。然而后来被过度狩猎,加上栖息地丧失等缘故,导致种群数量锐减,一度从许多山林中消失了。
最近十多年时间里,随着生态环境的好转,黄猄的数量也在不断增长,相关的目击事件也越来越频发,你们那里有这种动物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