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两级分化,并不能选出最聪慧的孩子,但却能分流思维能力相对不足的学生,这个时候如果努力仍然跟不上,则不是因为知识点本身,而是思维赛道转换后能力不匹配。
几何证明建立不了逻辑链,函数概念不清,看似因为知识点难度上升,本质是思维能力的不足,已经到达即使勤也很难以补拙的情况。
如果按照聪慧与努力共同因素,进行几个档次的大致分类,优生往往很聪慧正常投入度,比较聪慧加较高投入度,中等聪慧加极大投入度,第一类是真学霸,优异成绩可以持续高中,第二类普通优生,高中成绩会出现回调,但不明显,主要给初中很聪慧难但不努力学生高中超越,第三类却是明显后劲不足。
中上等学生分为两种,比较聪慧投入度一般,以及中等思维能力但投入度很高,第一类只要提升学习投入度,就可以出现成绩的明显上升,他们欠缺的不是学习能力,而是学习投入度,这类学生往往有着极大的学习潜力,学习压力和强度越大成绩提升越明显。
他们不仅初中面临中考提升投入度会获得成绩一波提升,进入高中校内学习强度加大,更能迎来力度更大第二波提升,其思维能力尤其充分展现,超越大量初中高分学生成为新的学霸。
第二类思维能力中等,但投入度较高的中上等学生,往往可以通过继续加大投入,获得更大成绩提升,或是明显延长学习时间,或是直接高价外力培训,从而将只能具备普高实力的学生,推入重点高中。
但这部分学生提升的只是成绩,却并不是能力,在进入重点高中后,初中阶段能排在中等思维的学生,却只能在重点高中排在倒数,而在其他学生也开始延长学习时间,学习投入度优势不再,学习效率的差距就开始出现。
至于中下等水平学生,他们最重要的差距在于思维能力,如果具备中等思维,可以通过投入度勤能补拙,而如果连中等思维也达不到,则单纯的投入度并不能提升成绩,初二难度都不能适应,难度提升的初三只会相差更大。
我认为,所有孩子,绝大部分智力是差不多的。结果的差异是后天学习方法与学习兴趣与努力程度共同造成的。
必须承认学习需要天赋
中上等升得课本知识比较扎实,努把力,会好点,差生如果不补课,根本听不懂新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