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陪诊师”正在兴起:联系我们的70%是老人,大多数已穷途末路!

苍笙客栈 2024-09-12 14:29:36

近年来,一个新兴的职业悄然兴起——陪诊师。

顾名思义,陪诊师就是陪同患者就医的人。

那么,究竟是什么样的人才会去请陪诊师呢?这个行业又有着怎样不为人知的故事

李凡的陪诊师之路

现代医院的就诊环境日益复杂,对老年人来说尤其具有挑战性。

自助挂号、缴费等操作的普及,虽然提高了效率,却给不熟悉智能设备的老年人带来了困扰。

李大爷今年75岁,独自来到医院复诊。

面对触摸屏上密密麻麻的选项,他手足无措:

旁边的年轻人匆匆扫码完成操作,而李大爷却在原地徘徊了半天,最后不得不求助于志愿者。

除了设备操作之外,大型医院布局复杂,科室分布广泛,老年人很容易迷路或找不到正确的就诊地点。

张奶奶今年80岁,视力和听力都有些退化。她拿着一张检查单,在医院里转了好几圈也找不到正确的科室。

随着空巢老人比例的上升,许多老年人不得不独自就医,面临各种困难。

在这样的背景下,催生了“陪诊师”这一新生职业的诞生,而李凡就是投身这行业的一员。

李凡曾是一名央企员工,收入稳定,工作体面,但是母亲的离世却改变了她的人生轨迹。

三年前,她的母亲因脑癌去世。

李凡回忆道,声音有些哽咽。

后来听医生所说,李凡的母亲常常独自就医,有时光是找个正确的科室,都能在医院迷路。更别提挂号缴费等一系列的繁杂的手续了,严重的时候甚至会耽误治疗时间。

母亲痛苦的经历成为李凡转行的动力,她决心投身陪诊行业,帮助更多需要帮助的老年人。

她深知,对于许多老年患者来说,医院是一个充满未知和恐惧的地方。

因此,李凡在工作中总是耐心倾听患者的担忧,用温暖的话语安抚他们的情绪,让整个就医过程变得不那么可怕。

陈老太的就医之路

陈老太太今年83岁,是一位独居老人。她患有高血压和糖尿病,需要定期到医院复查。

但是子女工作繁忙,无法经常陪同就医,这让陈老太太感到十分为难。

李凡接到陈老太太的陪诊请求后,立即开始准备。

这些看似普通的物品,却能在关键时刻派上大用场。

从接到陈老太太,到陪同挂号、就诊、检查、取药,再到安全送回家,李凡全程细致入微的服务让陈老太太感到十分安心。

在等待检查结果的过程中,李凡还耐心地和陈老太太聊天,缓解她的紧张情绪。这种全方位的陪伴和关怀,正是陪诊师的价值所在。

这并非欺骗,而是为了更好地保护患者的利益和隐私。

比如,有些医生可能会对非亲属的陪诊人员有所顾虑,不愿详细解释病情。

除了提供实际帮助,陪诊师更重要的作用是提供情感价值和心理安慰。

许多老年患者长期独居,缺乏与人交流的机会。陪诊师的耐心倾听和交流,能够有效缓解病人的孤独感。

随着中国老龄化趋势的加剧和独居老人数量的增加,陪诊行业的市场需求正在快速增长。

据统计,截至2021年底,中国60岁及以上人口已达2.67亿,占总人口的18.9%。

独居老人的比例也在逐年上升,这些都为陪诊行业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

另一方面,年轻人面临的工作压力越来越大,很难频繁请假陪父母就医,这种现实困境进一步推动了陪诊需求的增长。

许多年轻人宁愿支付一定费用聘请专业陪诊师,也不愿看到父母独自面对复杂的就医环境。

面对激增的陪诊需求,市场反应迅速。近年来,各种陪诊服务平台如雨后春笋般涌现。

这些平台不仅为有需求的患者和家属提供了便利,也为想要从事陪诊工作的人提供了就业机会。

面临的挑战

尽管陪诊行业发展迅速,但目前仍面临诸多问题。

首先,行业准入门槛较低,导致从业人员素质参差不齐。有的陪诊师专业知识欠缺,服务态度也不尽如人意,影响了整个行业的形象。

其次,服务价格不统一,普遍在100-500元/次之间浮动,缺乏明确的定价标准。

此外,为了增加收入,部分陪诊师还会兼职其他相关服务,如居家照护、康复训练等,这在一定程度上模糊了职业界限。

陪诊师这一新兴职业还面临着诸多挑战,最突出的问题是缺乏行业标准和监管机制,导致服务质量难以保证。

尽管如此,陪诊行业的未来发展前景依然广阔。

首先,行业将朝着专业化、规范化的方向发展。

建立统一的行业标准、准入机制和培训体系将成为必然趋势。这不仅能提高服务质量,也能增强公众对这一职业的信任。

其次,陪诊行业有望与医疗机构和养老产业展开更深入的合作。

例如,一些医院可能会考虑设立专门的陪诊服务部门,或与第三方陪诊机构建立长期合作关系。

养老机构也可能将陪诊服务纳入其服务范畴,为老年人提供更全面的照护。

此外,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线上陪诊和远程陪诊服务也将成为新的增长点。

通过视频通话、在线预约等方式,陪诊师可以为更多患者提供便捷的服务,特别是在一些偏远地区或特殊情况下。

陪诊行业的发展也推动了整个健康产业的进步。它填补了传统医疗服务的空白,为医疗体系增添了人性化的一面。

同时,陪诊行业的兴起也为社会创造了新的就业机会,特别是为一些中老年人提供了适合的再就业岗位。

结语

政府部门应当出台相关政策,规范行业标准,提供必要的监管和支持。医疗机构可以考虑将陪诊服务纳入医疗服务体系,为患者提供更全面的照护。

社会各界也应当提高对这一职业的认知和尊重,为陪诊师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

在不久的将来,我们更是有理由相信,陪诊师这个职业将得到更广泛的认可和尊重。

信源

环球时报:2023-11-04 《陪诊师兴起,要谨防黄牛穿“马甲”》

光明网:2022-09-26 《“陪诊师”兴起,不能代替医疗服务优化》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