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常理来说,这本该是一场非常精彩的战术对决。
精彩在于两支球队的战术弱点都暴露在彼此的进攻手段面前,热刺的边后卫需要在对手边锋的威胁中冒险内收,而利物浦的后场则需要在热刺的高位逼抢中尝试正常运转。
在比赛当中,这两点也都成为了双方攻击对手的渠道。
所以这场比赛很有希望发展成进球大战,至少也是攻防大战,毕竟两位教练都不是那种以牺牲自身的表现,来克制对手表现的风格。
然而,裁判成为了主角。
由于比赛在第26分钟就进入了人数不对等的情况,所以真正有意义的战术比拼的时间并不长。
开场之后,利物浦先声夺人,很快就从萨拉赫这一侧发展出了后续攻势:
随后便在前场展开逼抢:
热刺这边也一样,有身体的库卢塞夫斯基为球队带出球路:
然后在前场对利物浦进行施压:
由于热刺在后场的人员跑动量很大,换位很多,所以在阵地战阶段,热刺的优势稍微大一点:
但利物浦顶住之后,便可以通过反击和快攻来威胁对手,方向就是两个边后卫的身后:
这也是我们之前就提到的,热刺现在在战术上的优、劣势来源。
然而就在利物浦逐渐适应了比赛强度和客场环境之后,逐渐让热刺进攻不畅,并且把压力向前压迫的路上,柯蒂斯-琼斯的犯规成为了改变比赛进程的第一个转折点:
少打一人,比赛的战术要点就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本来已经快要处于下风的热刺,立刻成为了比赛节奏的主导者,并且在中前场不断地进行尝试:
利物浦这边少打一人,萨拉赫只能居中干活,而他也确实做到了。
面对范德文,萨拉赫拿出了去年对阵曼城的表现,力扛对手,为已经摸到波罗身后的路易斯-迪亚斯送上了助攻:
然而此球在现场被判越位,赛后被证实为误判,这成为了比赛的第二个转折点。
本可以借助这粒进球在客场取得领先,进一步扰乱对手心态的利物浦,被迫需要在剩余的比赛里继续承受巨大的压力,不仅是后卫线,也包括萨拉赫。
因为在上半场临近结束时,萨拉赫面对中卫就有心无力了,毕竟他也是30+的球员了:
于是在误判发生的几分钟后,利物浦便被热刺打穿左肋,陷入落后局面:
此球一进,比赛再度发生变化。
即便少打一人,利物浦也开始冒险前压,毕竟比分已然如此,再缩也意义不大,于是在输出压力的过程中,他们打到了热刺的痛处。
扳平比分的进球,来自于定位球的二次进攻:
但利物浦能够在后场来到前场,是这次哈克波抓到了乌多基的身后:
上半场伤停补时,马蒂普穿越热刺已经强度下降的逼抢线,让前场再次从热刺的边后卫区域送出威胁球:
然而利物浦虽然表现得非常顽强,而且也打到了热刺的弱点,但毕竟是十人作战,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十人作战带来的额外消耗会越来越大。
这是绕不过去的地方。
所以在下半场的开局阶段,热刺全面占据了主动,堆出了不少攻门机会:
而利物浦这边的反制,只有这次推进:
而且在第69分钟,打击再至,若塔也因两黄下场,没有办法的利物浦就此逐渐缩成了五后卫和三后腰的战术。
所以悬念就变成了换下孙兴慜,线路开展无碍,但只剩库卢塞夫斯基这一个边路强点的热刺能否凿开利物浦的防守?
最终在伤停补时的最后一刻,热刺在马蒂普的帮助下,取得了一场本该不难,却十分艰难的胜利:
从战术的角度来说,这场比赛在柯蒂斯-琼斯染红的时候就没有博弈意义了。
因为少打一人,利物浦只能将萨拉赫送进中路干活,这不是利物浦预先设计好的战术,萨拉赫也不会享受于这样的打法。
只不过形势至此,大家都只能拼命而已。
而且在博弈的层面上,利物浦便无法同时利用到热刺两个边后卫的身后,从而影响他们的战术展开,更何况下半场直接变成了9人应战。
但即便在种种不利的情况下,他们依然坚持了足够长的时间。
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热刺的问题。
他们的后场运转的确设计得很精妙,但和布莱顿一样,优势大部分都存在于有球阶段,到了无球阶段,边后卫、后腰区域的问题,该暴露还是会暴露。
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说,热刺这套东西能否继续运转下去,全仰仗于前场把握机会的能力,把握得住,后场便能喘息,一旦效率下降,问题就会浮出水面。
毕竟,如果没有马蒂普,今天的标题将会是“热刺主场被9人利物浦逼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