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故事:男子做生意被朋友骗,险些破产,道长一句话帮他解了困

江城闲聊 2024-06-04 19:38:42

嘉善县城有个年轻的书生,名叫黄坤达。

在那个年月,读书人都想考取功名,不仅能够当官,还可以光宗耀祖,多威风啊。

黄坤达日夜苦读,就为了考取功名,可一连三次参加科考,都是名落孙山,不免有些心灰意冷。

黄坤达的父亲黄员外是个买卖人,这年已经六十多了,身体大不如从前,就劝道:

儿啊,天无绝人之路,考功名这条路走不通,我看就算了吧,不要太勉强自己了,我年纪老了,渐渐有些干不动了,你还是接手家里的生意吧。

黄坤达看到父亲满头花白的头发,心里很不是滋味,不忍心看到父亲偌大把年纪,还在为自己操劳,于是断了求取功名的念想,转而开始学做生意。

黄坤达饱读诗书,知识渊博,学起做生意来,可以说是一点就通,没过多久,店铺的生意就有了起色。

黄员外看到儿子如此能干,很是欣慰,也就放心大胆把家族的生意,全都交给了他打理,自己则退居二线,安享晚年了。

但很快,黄员外就发现了端倪,儿子黄坤达心思太过单纯,特别容易相信人,别人说两句好话,就全听信了。

他不免有些担忧,这天对黄坤达语重心长的说道:

儿啊,做买卖讲究和气生财,待人和善本没有错,但也不能毫无底线啊,你的耳根子太软,太容易相信别人了,这样下去,迟早要吃亏的。

黄坤达听罢,呵呵一乐,爹爹,孩儿心里有数,你放心吧,我今后会留意的。

老话说,知子莫若父,黄员外了解儿子的本性,知道他这么说,是在敷衍自己,但又劝不动他,也就不再多言了。

过了两年,黄员外离世了,黄坤达成了家里的主人,生意上的事,全由他一人掌控,再也没人为他把脉了。

最近这一年,市场行情很不好,啥买卖都不好做,黄坤达的店铺,也是生意惨淡,只能算是勉强支撑。

这天一大早,他正为买卖不景气发愁,忽然县城杂货店的刘掌柜来了。

刘掌柜在城里经营杂货店多年,经常和黄坤达有生意上的往来,也算是老相识了。

刘掌柜进门就问道:黄兄,为何愁眉不展啊?

哎,现在生意难做啊,店铺每个月只有几两银子的进账,再这样下去,我看距离关门不远了。

诶,黄兄尽说丧气话,我这里有笔好买卖,不知黄兄有没有兴趣?

喔,不知是什么买卖。

今年江南多雨,蚕丝的产量锐减,老话说,物以稀为贵,现在县城蚕丝的价格暴涨,已经连翻了三倍,只要我们能够收购到蚕丝,运回县城售卖,肯定能够大赚一笔啊。

黄坤达听罢,顿时来了精神,急忙问道:真的,刘兄,你说的可是真的。

诶,黄兄,咱俩是多年的生意伙伴,我还能骗你不成,我现在资金不足,想拉你一起做,这要换做别人,我还不告诉他呢。

怎么样,黄兄,这可是千载难逢的好机会,千万不要错过啊,你愿意跟我搭伙干吗。

好啊好啊,不过,蚕丝这么紧俏,我们到哪去买呢。

这个你不用担心,我已经在杭州城找到了货源,我们一起去提货,只要运回县城,就发财了,顶你几年的收益了,你看意下如何?

好,我跟你干!黄坤达听到这里,的确心动了。

他和刘掌柜协商了一番,刘掌柜手里没钱,出资三成,黄坤达则出资七成。

因为货源是刘掌柜介绍的,到时候赚钱分配收益的时候,就多算他一成,两人四六开。

两人商定完毕,很快就带上银两,赶往了杭州。

杭州乃是古都,自古就是繁华之地,酒楼店铺鳞次栉比,热闹非凡。

来到杭州城,刘掌柜没带黄坤达去收购蚕丝,而是把他领进了一座豪华的大酒楼。

黄坤达登时一愣,问道:不是说去收购蚕丝吗,你带我来这里做什么?

诶,黄兄,莫急嘛,提供蚕丝的老板,今天特地在这里为你接风洗尘。

说罢,刘掌柜把他带到了二楼的一个豪华包间,屋里坐着一位三十出头的年轻人,长得是其貌不扬,一双黑眼珠子滴溜溜乱转,一看就是个伶俐鬼。

刘掌柜拉过那人,介绍到:黄兄,这位是韩光,我们这次就是来找他买蚕丝。

喔,原来是韩兄,久仰久仰。

韩光一抱拳,黄兄请坐,你远道而来,我当尽地主之谊,好好款待你一番,说罢朝外面喊了一嗓子:店小二,上菜!

诶,来啦!不大一会儿,满满一桌丰盛的酒宴就摆好了,鸡鸭鱼肉,山珍海味,应有尽有。

刘掌柜和韩光轮番向黄坤达敬酒,黄坤达本来不会喝酒,但架不住他两的一番强灌,不一会就醉的不省人事了。

黄坤达被刘掌柜搀扶回客栈休息,一觉睡到了第二天上午,醒来早已日上三竿了。

黄坤达有些急了,着急去验看蚕丝。

韩光笑嘻嘻回到:诶,黄兄急什么,老话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这杭州乃是人间仙境啊,既然来到了这里,岂能够不去游玩一番呢,走走走,我带你去西湖游玩。

说罢,韩光拉着黄坤达就往外走,黄坤达本来不想去,本来嘛,这次是来做生意的,哪有心思游山玩水。

可刘掌柜却在一旁帮腔:黄兄,客随主便,韩光怎么安排,你怎么做就是了。

黄坤达架不住两人的一番劝解,只得点头同意了,来到了西湖。

韩光安排了一艘花船,找了几个年轻貌美的青楼女子作陪,又是唱曲,又是行酒令,一群人喝酒听曲,一直玩到了深夜,才渐渐散去。

到了第三天头上,黄坤达实在是忍不住了,说到:韩兄,我已经来了三天了,现在连蚕丝的影子都没有看到,今天无论如何要去验货了。

好好好,黄兄,你不要急,我这就带你去看货,说罢,韩光叫了一辆马车,一行人来到了杭州城郊的一座小山村。

韩光将几人带进一个农家小院,黄坤达就问:蚕丝在哪呢?

诶,黄兄急什么,蚕丝我一会儿让家仆送来,你看现在都已经晌午了,你坐了一天的车,想必早就饿了,来来来,先吃饭。

黄坤达进屋一看,桌上已经摆了八大碗,虽说不如酒楼的丰盛,但是在这偏僻的小山村,能够做出这么丰盛的酒菜,已经是相当不易了。

一顿饭吃到了掌灯时分,黄坤达早就被韩光灌得七荤八素了,脑袋晕晕乎乎,只感觉头重脚轻。

韩光忽然起身说道:黄兄,你不是一直想看货吗,那随我来吧。

黄坤达摇摇晃晃来到了院里,只见地上摆了十个大箱子。

韩光打开了箱子,里面满是白花花的蚕丝,黄兄,请过目吧。

黄坤达这会儿酒劲上头,站都站不稳了,上下眼皮只打架,只想睡觉,哪有精神去看蚕丝,只不过随便扫了几眼。

刘掌柜在一旁说道,行了行了,黄兄困了,我要扶他去歇息了,就这样吧,装上车吧。

就这样,黄坤达稀里糊涂将货款交给了韩光,然后被刘掌柜搀扶回房睡了。

第二天一大早,黄坤达和刘掌柜赶着马车,带着整整十箱蚕丝赶回了县城。

听说黄坤达手里有蚕丝,各路客商都赶了过来,要买他的货。

经过一番思量,黄坤达最终将货卖给了邱员外。

这位邱员外和他合作多年,两人知根知底,交情莫逆。

邱员外付了一半的款子,余下的一半,等蚕丝出手后,再付给黄坤达,因为是熟人,黄坤达也就答应了。

黄坤达拿到钱后,刘掌柜面露难色的说道:

黄兄,我家小儿最近生病了,急等钱用,你能不能把我的那份钱,先给我。

本来这么做,是不合规矩的,但黄坤达听说他要给儿子看病,也就没有多想,先把刘掌柜的收益给他了。

黄坤达心说,只要邱员外的货一出手,余下的货款就能收回来,还发什么愁。

就在他做着发财美梦的时候,突然出事了。

这天邱员外怒气冲冲找上了门,厉声喝道:

大侄子,我跟你合作这么多年,你不该昧良心骗我啊!

邱老伯,究竟是怎么回事,你消消气,慢慢说。

哎,---你自己出去看看吧!说罢,邱员外将黄坤达拉到了外面。

庭院里停放了十个大箱子,正是黄坤达当初卖给他的蚕丝。

邱员外抓起最上面的蚕丝,下面竟然全是发霉腐烂的蚕丝,箱子的最底下竟然是糟糠。

啊,怎么会这样!黄坤达惊骇万分,急忙去查看另外几箱蚕丝,全是这种情况!

黄坤达,你今天必须给我一个交代,你好大的胆子,竟敢拿假货骗我,小心我到官府去告你!

邱老伯,你给我几天时间,我一定将这事查清楚。

好,我给你三天时间,三天后,要么你赔付我三倍的货款,要么就等着吃官司!

说罢,邱员外怒气冲冲的走了。

黄坤达不敢耽搁,心急火燎的去找刘掌柜,等到了他家一看,顿时傻眼了,人去楼空,屋里空空如也。

隔壁一位老大爷告诉黄坤达:刘掌柜早就搬走了。

搬走了,怎么可能呢,他不是说他儿子生病了,要给他儿子看病吗?

他只有一个女儿,哪来的儿子,你呀,被他骗了。

黄坤达听到这里,脑袋嗡嗡作响,他还不死心,骑上快马,就赶往了杭州,找到了韩光住的农家小院。

进去一看,只见屋里早就被搬空了,显然韩光已经逃走了。

黄坤达就向邻居打听,一位老大娘告诉他:

这个韩光啊,是个游手好闲的混混,他根本不养蚕,哪来的蚕丝,你被他给骗了。

还有那个刘掌柜,原来是韩光的表哥,两人臭味相投,裹在一起能干什么好事。

这话犹如晴天霹雳,黄坤达在原地迟愣了好半天,才缓过神来。

完了完了,这下全完了,看来刘掌柜和韩光早就蓄谋已久,设下了这个圈套,就等他往里面钻了。

黄坤达失魂落魄回到了县城,三天的时间,转瞬就到了,怎么办,现在自己哪有钱赔给邱员外,可是不赔钱,就要吃官司坐牢了。

黄坤达真是愁死了,已经做好了最坏的打算,准备把房产卖了,赔给邱员外,可那样,自己就彻底破产了,以后有何面目在县城混下去。

就在黄坤达百结愁肠的时候,门外突然响起了敲门声。

黄坤达急忙去开门一看,愣住了,来的是莫华山的明月道长。

原来黄坤达的父亲黄员外,生前信奉道教,和明月道长多有来往。

黄坤达将道长请进了屋里,就问:道长今天来,有什么事吗?

黄公子,你正为赔钱的事情而发愁吧。

这,---,哎,既然道长问到这里了,我也不瞒你了,这次被朋友给骗惨了,损失惨重,已经到了破产的边缘了。

黄公子,希望你吸取这次教训,引以为戒,莫要再轻信他人啊。

是是是,道长说的是,这次我跌了这么大一个跟头,肯定是要铭记终身啊,但现在说这些有什么用呢,世上没有后悔药啊。

诶,亡羊补牢还不晚啊,黄公子,你随我来,说罢,道长将他带到了黄府的后院。

后院有一口荒废多年的枯井,上面压了一块大石头,旁边杂草丛生。

黄公子,来帮我将井口的石头搬开。

道长,搬石头做什么?

诶,过一会你就知道了。

黄坤达不好多问,只得和道长合力,搬开了石头,再看道长趴在了井口,头朝下身子探进了井里。

他往下数了十层砖,然后撬开了井壁的砖块,拿出了一个沉甸甸的铁箱子,交给了黄坤达:

黄公子,这是你父亲给你留下的。

喔?黄坤达疑惑地打开铁箱子,霎时大吃一惊,里面竟然是黄灿灿的金条,他细数一下,足足有三十根!

道长,这,这究竟是怎么回事?

黄公子,你父亲深知你心性单纯,老实憨厚,依你的性格,今后迟早要吃亏,于是偷偷埋藏了这箱金条。

这件事他谁也没说,只告诉了我,并且一再叮嘱我,不到万不得已,不要将金条拿出来。

黄公子,现在你遇到难处,眼看要破产了,我想这箱金条是该拿出来了,或许能够帮你解困,渡过难关。

黄坤达听到这里,泪流满面,后悔当初没有谨记父亲的教诲,才落得如此下场,但又感激父亲,过世这么久,还要为自己这个不孝子考虑后路。

有了金条,黄坤达终于赔偿了邱员外的损失,随即立马到衙门报案,重金悬赏捉拿刘掌柜、韩光两个诈骗犯。

重奖之下,必有勇夫,刘掌柜、韩光逃到了遥远的塞北,还是被抓回来判了刑。

吃一堑长一智,打那之后,黄坤达和人打交道做买卖,特别小心谨慎,多留个心眼,老话说,小心驶得万年船。

过了几年,他的买卖越做越顺,生意越做越大,因为他讲究诚信,信誉也好,大伙都愿意和他做买卖,没过几年,黄坤达就成了县城首屈一指的大富豪。

0 阅读:84
评论列表
  • 2024-06-05 11:04

    一个人,要想完全脱离社会而自由,是不可能的,但是,要想深居简出,少与人交往,过半隐居的生活,还是勉强可行的。

  • 2024-06-05 11:03

    现在新买的电视机,机身后面都不带红、白、黄,三种颜色的连接口,只有一个AV接口,用一分三视频线,也连接不上影碟机,这导致新买的电视机,无法观看DVD影碟机,希望电视机生产厂家,能给新出厂的电视机,后面加上红、白、黄,三色接口,能连接上DVD影碟机。

江城闲聊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