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公众号猫姐日记
我们多多少少都知道如何满足自己的欲望,但却不晓得如何让这种满足感持续下去。所以纵观我们的生存经验,一直是在不断的做加法。
也就是说,当享受任何东西的时候,大脑不会让我们长时间保持满足感,当我们获得了某件心仪的物品,或者完成了某个目标时。
就会有新的心仪物品,以及拥有新的目标,你永远不满足于当下,这是人类的显著特征。
如果把自我价值建立在成功之上,你会通过一次又一次的胜利,来避免成功之后的糟糕感觉,解释这个现象的原因是我们身体中的,内稳态在发挥着作用。
这种物质是用来调节情绪的,让人在得到时不要过分喜悦,失去时也不要过度悲伤,尽量让身体内的情绪状态达到一种平衡的状态。
有些有钱人,在功成名就之后,购买房子、汽车、各种小玩意、艺术品,以及每一件自己喜欢的昂贵小摆件。
他所购买的东西甚至超出了自己的享用能力,在不知不觉的购买当中,家里的餐厅成了仓库,里面堆满了尚未开箱的盒子,画作堆在地板上,连挂都没挂起来,汽车也都被闲置,除了常开的几台之外,大多数都被放在了地下车库里。
这类人对时间和人脉的利用,也反映在他的各种买买买的满足上。他们在闲暇之余,也会经常旅行,确保自己有没有漏掉知名景点。
他们的摄像机里拍了很多的照片,向世人炫耀自己的所见所闻,让人觉得此人阅历丰富,财力惊人。
同样,在生活中,他们拥有数百位并不熟悉的朋友,他们热衷于与他们合影,泛泛之交会觉得此人,人脉通达,可是从另外一个角度去看,他竟然在收集人,来彰显自己的财富地位。
财富与地位,如果不是存在家族荣耀,成功人士常常会通过努力工作来积累财富,进而获得自己的社会地位。
他们的财富惊人,远远超过自己可能花费的数额,他们也没想到自己会留下如此可观的遗产。
从进化心理学来看,人类生来就热衷于越多越好,人类终其一生都痴迷于对地位、财富等事物的社会攀比。
这是社会人整日忙忙碌碌的主要诉求,也是社会运转的机制,大家在这样的机制下各取所需,让这个机制高效运转,经济的活力才能日益旺盛。
可是在这种机制下,你快乐吗?好像为了生存时,快乐就成为了一件无足轻重的事情,释迦牟尼生来就是一个王子,拥有世间一切的荣华富贵。
却偏偏要苦修去寻找摆脱生、老、病、死、苦的大道,在修了苦行只剩下一口气时,被人所救,后来在菩提树下证悟得道。
这个道是什么道?摆脱世间痛苦的方法并不是摒弃世俗之乐,而是从对这些事物的执念中解放出来。
鼓励人们保持中道,极端禁欲的苦行主义和放纵恣意的感性主义都是羁绊,都令人不得安生。
中道就是在苦行与享乐中,保持平衡,就在顿悟的那一刻,释迦牟尼成了佛陀。
金钱对于社会运转和家庭维系至关重要,权力可以帮助他人,快乐可以使生活舒适,荣誉是引导人们提升道德感的动力之源。
丰富多彩的物质世界没有什么不好的,享用物质也不可耻,享受此世的一切繁华都没问题。
物质上的富足让我们每天有饭吃,让我们的兄弟姐妹远离贫穷。它是创造力和事业有成的回报,并且它还可以令单调黯淡的日常生活变得舒适、有趣。
可是创造财富和守护财富,都需要智慧,智慧从哪里得到,无非是经历与书本中的感悟,如果只会照本宣科那就成为了书呆子,如果只知道经历却不知其然而知其所以然,那得到的财富,只不过是运气而已。
内心强大的人是因为失去过后,所以才懂得了人心险恶,知易行难,更高的爱,是敬畏,不知天高地厚的年轻人,只不过是因为从未经历过得与失的过程,所以才会狂妄自大。
平静和喜乐,不过是当你明白了自己想要做的事,以及自己幸福的源泉后,自然不会在崇拜一个脸谱化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