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为什么要发起军事行动?乌克兰在战场上又为何如此难啃?

玉书聊国际 2023-02-05 07:16:06

2 月 24 日,俄罗斯对乌克兰发起特别军事行动,保护从乌克兰分离的顿涅茨克人民共和国(DPR)和卢甘斯克人民共和国(LPR)。

此前的数周,DPR和LPR受到了乌克兰军队持续的攻击和破坏。在这两个共和国的强烈要求下,俄罗斯终于对乌克兰发动军事打击,下定决心消除乌克兰境内的新纳粹势力,以及解除乌克兰的军事力量。作为战前宣言,普京在2月21日对全国民众发表电视讲话,承认两个共和国的独立。

事实上,俄罗斯的军事行动是发生在莫斯科与西方就北约东扩(包括乌克兰加入北约)进行了数月的无效谈判之后才启动的。俄罗斯一直断然拒绝北约东扩,认为这是对其国家安全的严重威胁,但西方置若罔闻,我行我素。

正如普京所讲,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北约先后5次东扩,严重侵害了俄罗斯的生存空间:

1999年,波兰、捷克、匈牙利加入北约;

2004年,保加利亚、爱沙尼亚、拉脱维亚、立陶宛、罗马尼亚、斯洛伐克、斯洛文尼亚加入北约;

2009年,阿尔巴尼亚、克罗地亚加入北约;

2017年,黑山加入北约;

2020年,北马其顿加入北约。

如今,这场军事行动已演变成俄罗斯与西方在乌克兰的代理人战争,尚看不到结束的苗头。乌克兰与俄罗斯本属同一个民族,为什么会这样?

一切还得从斯拉夫人的历史说起。在罗马帝国时期,斯拉夫人与凯尔特人、日耳曼人被罗马称为欧洲的三大蛮族,就像秦汉之匈奴,隋唐之突厥,两宋之辽金。

凯尔特人分布在阿尔卑斯山以北的广袤平原,日耳曼人则在更北的斯堪的纳维亚半岛。后来,日耳曼人南下,不断侵占凯尔特人的地盘,凯尔特人于是迁徙到大不列颠及爱尔兰岛。今天的爱尔兰人、苏格兰人、威尔士人、英格兰的康沃尔人、法国的布列塔尼人都是凯尔特人的后裔,以红头发著称。

以黄头发著称的日耳曼人在罗马帝国的疆域内外分裂、演化成许许多多的部落集团和民族,今天的挪威人、丹麦人、瑞典人、冰岛人、德国人、奥地利人、瑞士人、盎格鲁-撒克逊人、荷兰人、弗拉芒人、卢森堡人都源自日耳曼人。

日耳曼人中的盎格鲁-撒克逊人当初追赶着凯尔特人的脚步,沿海岸线西行,在征服今比利时、荷兰境内的低地后,渡过英吉利海峡进入大不列颠岛,将凯尔特人灭绝或是赶到角落。后来,七个盎格鲁-撒克逊人的王国在对抗维京海盗入侵的过程中合并成了英国。再后来,英国殖民者扩张到纽芬兰,有了加拿大;英国的清教徒乘坐五月花号帆船到达北美洲,建立了美国;英国流放到大洋洲的囚犯建立了澳大利亚;英国到达南岛和北岛的殖民者建立了新西兰。英国、加拿大、美国、澳大利亚、新西兰,都是盎格鲁-撒克逊人的国家。

斯拉夫人起源于维斯瓦(Wisla)河谷,后来逐渐迁徙分散到北濒波罗的海、南至喀尔巴阡山的整个东中欧地区,并形成了三大部落联盟,即西斯拉夫人、东斯拉夫人、南斯拉夫人。西斯拉夫人占据西起奥得河、东至维斯瓦河的中欧地区,后来演化成波兰人、捷克人、斯洛伐克人;东斯拉夫人拥有西起第聂伯河、东至伏尔加河的东欧地区,后来演化成俄罗斯人、乌克兰人、白俄罗斯人、卢森尼亚人;南斯拉夫人生活在巴尔干半岛,后来演化成塞尔维亚人、黑山人、克罗地亚人、斯洛文尼亚人、马其顿人、波斯尼亚人、保加利亚人。

公元9世纪,日耳曼人的北支从今挪威、瑞典、丹麦所在的北欧沿着波罗的海沿岸迁徙,驾着船从第聂伯河南下,征服今基辅(KIEV)地区的东斯拉夫人,于公元882年建立了基辅罗斯(KIEV RUS)公国。

早于他们南下的日耳曼人称这些亲族为“North”(罗斯),即“北方人”。在英语对希腊语的音译中,希腊人称他们为“Rus”,称他们占领的地区为“Russia”,即“罗斯的土地”。“Russia”一词源自芬兰语“Ruotsi”,即“瑞典人”。“Ruotsi”源自古斯堪的纳维亚语“Rorslandi”,意为“划船的地方”。“Rorslandi”又源自古日耳曼语“rothra”,即“船舵”。

这些北方人既是海盗,又是商人,还充当东斯拉夫人王公的雇佣兵,他们抢劫财物,往君士坦丁堡(今伊斯坦布尔)贩卖人口,因此东斯拉夫人称他们为“Varangian”(瓦良格),即“商人”。他们也有自己的名字,自称“Viking”(维京)。在古挪威语和古冰岛语中,“Vikingar”意为“海上冒险”。古英语中有个词“vikinger”,指“海湾中的人”,另一个词“wicing”代表海盗。英语里面,很多时候v与w相通,c与k相通,因此“Viking”或者“Vikingar”的意思都是“海盗”。基辅罗斯不断扩张,向东抵达伏尔加河流域,维京人也与东斯拉夫人、黑海北岸草原上的钦察人不断融合,“罗斯”这一名称从此正式走进了历史的视野。

基辅罗斯建国的时候,欧亚大陆正纷乱不堪,风起云涌,而维京海盗的势头正劲,凭借高超的航海技术和异乎寻常的战斗力武力不断入侵从欧洲沿海到不列颠岛屿的广大区域,因此“罗斯”作为一股力量能够在东欧崛起。

当时的东方,藩镇割据的大唐帝国已经进入了迟暮之年,黄巢起义给了这个曾经的天可汗之国最后一击。在西亚,波斯人自从公元651年萨珊王朝灭亡后就一直臣服在阿拉伯人的统治下。波斯人正在经历他们长达900年的被异族统治的黑暗时期,接替阿拉伯人的将会是突厥人、蒙古人,直到十六世纪,他们才重新做回自己的主人。当时的阿拉伯帝国情况也不妙,正处于阿巴斯王朝(黑衣大食)时期,已经进入了分裂和逐渐衰落的阶段,境内封建主和总督拥兵割据、黑奴起义,乱象纷呈。拜占庭帝国(东罗马帝国)则趁着阿拉伯人的虚弱,在小亚细亚不断发起战争,削弱阿巴斯王朝的势力。而在欧洲,在西罗马帝国废墟上建立起来的各个日耳曼蛮国经过400多年的发展已变成三个法兰克王国,分别是西法兰克王国、中法兰克王国、东法兰克王国,它们分别是法国、意大利、德国的雏形。

公元950年,东法兰克王国国王奥托一世向中东欧扩张,迫使波西米亚公爵波列斯拉夫一世称臣纳贡,波列斯拉夫一世是后来波兰的第一位国王。从此以后,波西米亚(今捷克除摩拉维亚外)地区的西斯拉夫人长期受异族统治,成为东法兰克王国-圣神罗马帝国的炮灰和奴隶,以至于“斯拉夫人”的拉丁语“Sclavus”、英语“Slave”变成了“奴隶”的代名词。 其实,英语“Slavs”(斯拉夫人)源自古斯拉夫语“Slověne”,意思是“说同一种话的人”。像世界上所有其他民族一样,斯拉夫人将他们名称的含义美化成“勇敢者、英雄、光荣、荣耀”。

到11世纪中期的时候,基辅罗斯开始衰落,陷入了封建混战,分裂成十八个公国。

1235年,蒙古帝国发起以术赤的次子拔都为统帅的“长子西征”(第二次西征)。1237年,蒙古军占领莫斯科。1240年,占领基辅。1241年,蒙古军分两路蹂躏波兰、匈牙利,在里格尼茨战役全歼波兰、日耳曼联军,在赛约河之战歼灭匈牙利军六万,前锋抵达维也纳近郊,震动欧洲。正在此时,西征大军收到蒙古大汗窝阔台于年初病逝的消息,于是停战东还,拔都因不满窝阔台的长子贵由继位为蒙古帝国大汗,便留在东欧。1243年,拔都以伏尔加河畔的萨莱城为中心,建立钦察汗国(金帐汗国)。从此,罗斯人成为钦察汗国的臣民,开始向基辅以东的莫斯科方向发展。

蒙古人在读“Russia”时,发不出卷舌音“R”,于是在前面加上元音“O”,“罗斯”也就变成了“俄罗斯”。当时,位于今乌克兰西部和波兰东南部的加利西亚公国,今乌克兰沃伦州的沃伦公国,由于蒙古人鞭长莫及,不受钦察汗国统治,它们所在的地方被称为“Ukraine”。 “Ukraine”来自俄罗斯语或波兰语 “Ukraina ”,由前缀 “u” (在)和 “krai” (边缘)组成,意为“边界、边疆”。从此,“乌克兰”这个名称走进了历史的视野。

再后来的历史相去不远,比较清晰了。罗斯人在反抗蒙古人统治的过程中,逐渐形成了俄罗斯、乌克兰两大集团,以及哥萨克。1917年,俄国爆发十月革命,沙皇的统治被推翻,乌克兰人趁机建立了乌克兰共和国。在苏联时期,乌克兰成为苏联的加盟国共和国。1954年,苏联领袖赫鲁晓夫将俄罗斯的克里米亚作为“馈赠”划给乌克兰。上世纪90年代,在东西方冷战、美苏争霸、西方和平演变、改革失败等多种因素的长期积累下,苏联这个庞然大物轰然解体,15个加盟共和国独立,包括乌克兰。当时,在乌克兰的南部,突入到黑海的以俄罗斯人为主体、与俄罗斯西南角接壤的克里米亚半岛,按赫鲁晓夫当政时期的划分归乌克兰,这给克里米亚后来的独立埋下了隐患。

2012年,乌克兰与欧盟草签了联系国协定,并宣布将于2013年底正式签约,意味着乌克兰与欧盟的一体化进程迈入了实质阶段。

在此情况下,俄罗斯总统普京多次与乌克兰时任总统亚努科维奇会晤,希望乌克兰不要加入欧盟。最终,在2013年的10月20日,乌克兰与俄罗斯签署了150亿美元的贷款协议,俄罗斯大力援助乌克兰的经济发展。第二天,亚努科维奇宣布放弃与欧盟的联系国协定。

这是美国不愿意看到的,于是在美国的操纵和主导下,从2013年11月21日至2014年2月22日,乌克兰的反对派和亲欧民众走上了街头,乌克兰爆发了“亲欧盟示威运动”,并很快演变成暴力冲突。反对派的诉求也从最初的续签欧盟联系国协定,发展到要求总统下台、修改宪法、重新大选。

2014年2月21日,在欧盟和俄罗斯的调解下,乌克兰政府与反对派举行谈判,答应了除总统下台外的其它诉求,但反对派并不买账。当天晚上,亚努科维奇在家中度过最后一夜,而屋外的独立广场上,军警与示威者正发生着激烈的枪战。

第二天,乌克兰议会召开紧急会议,大量议员倒戈,议会作出解除亚努科维奇总统职务并对其通缉的决议。随后,乌克兰议会又取消俄语的官方语言地位,同时在全国的禁播俄语电视频道。至此,反对派的“颜色革命”大获全胜。

在这种形势下,乌克兰国内亲俄民众的怒火被彻底点燃,在俄罗斯族占多数的乌克兰南部和东部地区爆发了反对新政府的抗议活动。

2014年3月16日,俄罗斯族超过60%的克里米亚,在俄罗斯军队的支持下举行全民公投,96%的人赞同加入俄罗斯。这一公投极大地鼓舞了乌克兰东部地区,同时激怒了乌克兰新政府和西方国家。

2014年4月,顿巴斯地区爆发乌克兰政府军与当地民间武装的大规模武装冲突。民间武装随后宣布成立“顿涅茨克人民共和国(DPR)”和“卢甘斯克人民共和国(LPR)”。

4月底,乌克兰政府在顿涅茨克州附近集结1.5万人的军队,宣布进入战备状态。5月2日,乌克兰政府军对顿涅茨克州斯拉维扬斯克市发动大规模进攻,开始了夺回乌东地区控制权的军事行动。同一天,南部城市敖德萨也爆发了大规模冲突。

5月11日,顿涅茨克州和卢甘斯克州举行全民公投,分别以89%和96%的高票支持独立。随后,两州宣布独立,并申请加入俄罗斯联邦。俄罗斯政府对此不作回应,并拒绝承认DPR和LPR。

7月6日,乌东民兵武装控制的斯拉维扬斯克失守,顿涅茨克州完全暴露在政府军面前。

8月,DPR和LPR的控制范围缩小了一半,卢甘斯克州被政府军攻陷,顿涅茨克州岌岌可危。

在俄罗斯、法国、德国的调解下,乌克兰政府与乌东民兵武装分别于2014年9月和2015年2月在白俄罗斯首都明斯克签订两次停火协议,此后大规模战争得到控制,但冲突不断。

在2014年乌克兰“颜色革命”前,当罗马尼亚、保加利亚和波罗的海三国等加入北约时,北约再一次向东扩张,而波罗的海三国的加入特别具有挑衅性,因为它们曾经是苏联的加盟共和国。另外两个前苏联成员乌克兰和格鲁吉亚也与北约越走越近,在 2014 年“颜色革命”之后,乌克兰亲西方政府将加入北约作为作为政府的优先事项,甚至在 2019 年将此目标写入乌克兰宪法。

正是北约和西方持续性的压迫和攻势,引起了俄罗斯的强烈反弹。亲西方的泽连斯基政府不遵守明斯克协议,是对俄罗斯愤怒的烈火喷油。

2022年2月15日,俄罗斯国家杜马(议会下院)以351人赞成、16人反对、1人弃权的压倒性优势通过了支持顿巴斯独立的决议草案。随后,2月21日普京在电视讲话中承认顿巴斯地区独立,2月24日俄罗斯军队出兵乌克兰。可以说,这其实是乌克兰在2014年发生颜色革命之后开始的安全危机的高潮。乌克兰军队、极端民族主义者和新纳粹在顿巴斯地区对俄罗斯族残酷的镇压和迫害,导致俄罗斯最终作出这一决定,因此俄罗斯要对乌克兰进行“去军事化、去纳粹化”的手术,迫使乌克兰“中立”。

但显然,俄罗斯的军事进展没有预想的那么顺利,在西方的干预和军事援助下甚至有演变成长期战争的可能。乌克兰军队的战斗力也没有想象中的糟糕,他们所表现出来的战斗意识和顽强不禁让人陷入沉思。

乌克兰在战场上为什么让俄罗斯如此难啃?答案是2014 年,关键的2014 年,“衰败”的乌克兰军队按下了刷新按钮。

2014年,美国的一位国家安全分析官认为乌克兰的军队“老旧”,它的海军处于“令人遗憾的状态”,而前乌克兰军队最高指挥官维克多·穆任科(Victor Muzhenko)甚至说他们的军队是“一支真正处于废墟中的军队”。然而八年后,乌克兰军队在对抗规模更大、装备更精良的俄罗斯军队时表现得出奇的强劲。

可以说,乌克兰人对俄罗斯如此的顽强抵抗是西方长期改造的结果,美国主导的北约为此准备了八年。八年后,它得到了“回报”。

北约对乌克兰军队的改造体现在四个方面:国防改革、军事援助、军队指挥思想的改变、军事志愿营的建设。另外,美国仔细研究了2008年的俄罗斯-格鲁吉亚五日战争,对俄军的战术有相当程度的了解。

广泛的国防改革

2014年,亲西方的乌克兰新政府启动了一项对国家安全和军事防御的全面审查工作,确定了许多直接导致战斗力差的问题,如腐败猖獗、部队得不到报酬、基本物资短缺、后勤和指挥效率低、医疗服务差、无法抵抗网络攻击。

2016 年,当时的乌克兰总统波罗申科针对审查结论启动了五个方面的全面改革,即指挥和控制、规划、作战、医疗和后勤、部队的专业化发展,计划在四年内完成目标。

乌克兰作为与俄罗斯同根同源的民族,千年以来一直依附俄罗斯,其地缘结构决定了一直被大国争夺的命运,因此从立国起就在东西方之间摇摆,也不断在国内俄罗斯语人口占多数的东部与乌克兰语占多数的西部之间寻找平衡。也许,乌克兰对来自俄罗斯的可能的干预一直怀有某种恐惧,这促使乌克兰加速了国防改革,尽管所有的改革措施尚未完全实施,但在过去六年中应该取得了明显的改善。

美国军事援助

为支持乌克兰的军事改革,在2014年克里米亚加入俄罗斯及乌东地区寻求独立后不久,美国增加了对乌克兰的财政援助。

2014年,奥巴马政府提供了2.91亿美元的援助,截至2021年底,美国总共提供了27亿美元的培训和设备。作为援助的一部分,美国在雅沃里夫军事基地帮助训练乌克兰士兵,这个基地迅速成为世界上一流的训练中心。从 2015 年开始,每年约有五个营的兵力在这里训练。

2016 年,波罗申科要求来自美国、加拿大、英国、立陶宛和德国的高级国防顾问就乌克兰军队的现代化提供建议,目标是到 2020 年达到北约的标准、规范和程序。北约的一项规定是要求文官控制军队; 当时,乌克兰的国防部长是一名现役将军。北约的另一个重要标准是确保乌克兰在部署军队时能够将其后勤支持与其它北约部队一体化。

西方的支援还包括各种武器和装备,包括悍马、无人机、狙击步枪、定位敌人火力来源的雷达和用于在白天或晚上识别目标的热瞄准镜。乌克兰人特别感兴趣的一项是获得更好的反坦克导弹。当俄罗斯在 2014 年派遣 T-90 坦克越过边境支持乌东民兵时,乌克兰现有的武器无法穿透 T-90 的装甲。

2017年,美国向乌克兰提供了第一套标枪反坦克导弹。

在上个月俄罗斯的攻势迫在眉睫时,西方国家向乌克兰运送了更多的武器和弹药,包括来自立陶宛和拉脱维亚的毒刺导弹、来自爱沙尼亚的标枪反坦克导弹和来自英国的反坦克导弹。

军队指挥思想的改变

2014 年,乌克兰的军事文化不鼓励初级军官-在地面指挥战斗的中尉和上尉冒险。由于无法作出决定,初级军官必须先获得许可才能采取行动,因此就排除了所谓“自律行动“的可能性。当最初的战场命令不再相关或不适合不断变化的形势时,就会出现这些主动行为。考虑到现代战争的速度、机动性和杀伤力,自律的行动可能是成败的关键。

2014 年在顿巴斯与乌东民兵及俄罗斯军队作战时,乌克兰人很快了解到,排长和连长等下级军官的行动不能每一个都等待上级的批准,战斗变化的速度实在是太快了。由此,一种新的文化已经出现,乌克兰人现在正在用更新版本的目的来证明手段的合理性:结果比过程更重要。这种文化转变,再加上在顿巴斯八年的战斗,乌克兰造就了一代具有实战经验的军官。

军事志愿营的建设

2014 年,来自乌克兰各地的志愿者涌向顿巴斯,与乌东民兵作战。由于人数太多,不得不组建整个志愿者营,但训练的时间很少,志愿者们穿着不搭调的迷彩服被投入到迅速建立的部队中,然后带着大杂烩式的武器被派往前线。然而,这些志愿者为乌克兰动员兵力争取了时间,来并帮助坚守防线,以防止俄罗斯军队进一步深入。

为了解决组织志愿者的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乌克兰通过了一项法律,于2022年1月1日生效。该法律设立了领土防御部队,作为军队内的一个独立部门,其中一些职位是为职业士兵准备的,其他人则是预备役人员。这支部队包括10,000个和平时期的职业岗位,并将120,000名预备役人员组成20个旅。由此,乌克兰的极端民族主义组织、亚速营等新纳粹都被编入了国防军。俄罗斯在这支部队完全建立之前就发动了进攻,但是随着战争的继续,它扩充了乌克兰军队的建制,增加了乌克兰的国防力量。

尽管进行了这些改革,并且乌克兰迄今为止一直在抵抗,但俄罗斯军队的实力依然让乌克兰人相形见绌。美国及西方用尽各种手段制裁俄罗斯,竭力削弱其有生力量,又不断对乌克兰进行各种支援,并在场外观察和研判战争双方的每一个动作,就像一个拳击教练,在学员身上检验自己的教学成果,希望将那个强大的对手重重击倒,永无翻身之地。可惜的是,美国只迷信武力,也终将毁灭在武力之下。

正如普京所说,在乌克兰发生西方支持的政变后,在乌克兰军队与顿巴斯近八年的内战后,在解决基辅与讲俄语的顿巴斯之间冲突的所有外交手段都用尽之后,莫斯科不得不开始行动。莫斯科对抗的不只是基辅,而是以美国为首的整个西方世界。非常人做非常事,终结美国的霸权,这是一项艰巨的挑战,需要坚定的决心,这是俄罗斯在过去和当前一再表现出来的。

0 阅读:68

玉书聊国际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