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故事:书生借宿女子家,溜进女子房内,女子:等你多时了

博学的星 2024-02-10 22:13:08

一、李天明

清朝康熙年间,河北一个名叫清凉镇的小镇上,住着一个叫做李天命的年轻人。李天命今年18岁,他家世代都是普通农民,但李天命从小聪明好学,老师看他不同凡响,劝他的父母送他去学堂念书识字。

李天命的父亲李成是个朴实的农夫。李天命的母亲张氏是位勤劳能干的妇人。李成和张氏生了两个儿子,老大李天生,小了李天命5岁。李天生继承父业,帮着李成耕种田地。李天命从小就聪明过人,特别喜欢听乡野传奇和读书识字。李成和张氏虽然自己不识字,但看得出李天命与其他孩子不同,知书达理,又细心聪慧。

李天命7岁那年,村里来了一个年过五十的老学究,他名叫田老先生,以前参加过科举,虽然终身未中,但读书见多识广。田老先生见李天命聪明,就对李成和张氏说:“你们李家的天命聪明过人,必须送他去学堂念书识字,日后必成大器。我可以白天教他识字读书,你们就让他晚上回家帮忙干点粗活。”

张氏犹豫着说:“学费太贵了,我们家实在担负不起。天命还小,也可以先在家里帮着做农活,长大了再说吧。”

田老先生摇头说:“天命的才华绝不能埋没在田野里。我看他将来定能高中功名,光宗耀祖。你们就省吃俭用些,我可以教他几年,只收你们很少的学费。”

李成和张氏商量后,还是决定省下来一点钱,把李天命送到田老先生新开的私塾去读书。

李天命进入私塾后,勤奋好学,白天聚精会神听田老先生讲学,晚上回家帮着干农活。他的识字能力提高很快,田老先生看他学习如此出色,就找李成商量,想完全免除李天命的学费,让他能安心读书。

李成再三谢绝老先生的好意,坚持每月付一次书费。他说:“天命是我儿子,教书育人是老先生的本分。我们不能一分钱不付,也不能占老先生的便宜。”

于是,李天命就这样在田老先生的教导下,努力读书识字。他勤奋好学的品质很快在私塾里脱颖而出,成为田老先生最得意的学生。

二、参加考试

三年后,李天命21岁,再次参加乡试,但遗憾未能考中。他的父母虽然略感遗憾,但还是鼓励他继续努力。

李天命21岁那年,清凉镇的学子们齐聚京城,参加一次大型的考试。这是李天命第一次离开家乡,远赴他乡赶考。父亲李成给他准备了路费和粮食,叮嘱他一定要保重身体,万事小心。母亲张氏将自己存下的几个钱塞给李天命,嘱咐他路上千万当心,遇到困难一定要找人帮助。

李天命一一应下,背上简单的行囊,踏上了人生的第一次远行。一个人出门在外,对李天命来说是件新鲜刺激的事。他沿途打听路线,遇到善良的人便帮忙指引他正确的方向。白天赶路,晚上寻找可以借宿的地方。经过数天后,李天命终于来到了京城。

在京城住下后,李天命开始认真准备考试。他白天在考棚里应试,晚上回到自己的寓所温习笔记。考试进行了三天,题目出得很难,许多学子都颇感吃力。李天命凭借自己的知识储备,勉强将试卷做完。

等待放榜的日子里,李天命难掩心中的紧张。他不知道自己的答卷是否够好,能不能选进去。终于,在一个阳光明媚的早晨,县城张贴出了金榜题名。李天命翻看半天,终究没能找到自己的名字。他告诉自己要再接再厉,未来还有机会。

考试结果送回老家,李成和张氏略感遗憾,但还是开导儿子:“天命啊,人生的路长着呢,失败是成功的母亲。你要继续努力读书,我相信下次一定可以高中志向!”

李天命点点头,振作起精神来。他决定再接再厉,努力备考下一次考试。

三、再次赶考

再过三年,24岁的李天命决定努力再考最后一年。他知道,如果这一次还考不上,以他家的贫寒,就无法支持他继续读书准备科举了。

时值康熙四十七年,李天命已24岁,这是他最后一次机会了。家里的经济情况已经无法支持他长时间读书应试了。李天命一个人在书房里呆坐了一整天,脑海里思前想后。

晚上,张氏将饭菜送到书房,看儿子面色凝重,不禁问道:“天命,你怎么整天坐在这里发呆?是不是又要去京城赶考了?”

李天命点点头,沉痛地说:“母亲,这是我最后一次机会了。如果这次还考不上,只能放弃读书,自己学点手艺谋生了。我们家实在无法再支持我去应考了。”

张氏叹了口气,语重心长地说:“天命啊,人要知足常乐。你从小到大读了那么多书,就是到此为止,也已经很不容易了。考不上也不要灰心,我和你父亲永远支持你。”

第二天清晨,李天命整装出发去京城赶考。临行前,李成把自家多年积蓄的十两白银全都交给儿子,以备路费。张氏红着眼眶叮嘱道:“一定要照顾好自己,路上有什么困难赶快找人帮助。我们一家人都期待你凯旋!”

李天命激动不已,跪下来向父母叩拜谢恩。他发誓这次一定会全力以赴,绝不辜负父母的期待。

四、路旁晕倒

第二天清晨,李天命背上简单行囊,踏上了北上的旅途。因为家里已经花光了积蓄,他只能步行前往京城,距离上千里,路途遥远。

这一次,李天命一个人步行北上,目标直指京城金銮殿,距离上万里。李天命计算好路线,预测全程需要数十天时间。虽然京城遥远,但他满怀期待,这是实现他理想的最好机会。

第一天,李天命从清凉镇出发,按照计划走了30里路。天气很热,仲夏时节毒辣的太阳晒在身上,汗水浸透了衣裳。尽管口干舌燥,他还是咬紧牙根走下去。

第二天,李天命继续上路。然而行至中午,天气愈发炎热,他感到一阵头晕目眩。李天命赶快在路边歇息,稍作休整,再上路时,还是感觉头重脚轻。

在河边睡了一个午觉后,李天命勉强精神些,继续赶路。可是头晕的症状丝毫未减,双腿也沉重无力。太阳渐落时分,他眼前发黑,脚步蹒跚,终于无力再行,倒在了路边……

这时,李天命隐隐约约听到有人在呼唤自己。他挣扎着想要起来,但浑身没什么力气。“姑娘,这个年轻人你看怎么样了?”一个妇人的声音传入李天命的耳中。紧接着,一个甜美的声音说:“母亲,他可能中暑了,我们得救救他!”

这是李天命在陷入黑暗前听到的最后的话语。

五、女子搭救

当李天命醒来时,发现自己躺在一张柔软的床上,身上盖着被子。

这是哪里?发生了什么事?

这时,房门吱呀一声打开,一个年轻女子走了进来。看到李天命醒转,她惊喜地说:“母亲,他醒了!这位游子醒了!”

一个四十多岁的妇人紧跟着走进来,笑着对李天命说:“年轻人,你终于醒了!昨晚我和女儿从镇上回家,发现你倒在路边,就把你背回了家。你这是要去哪里?身体看起来很虚弱啊!”

原来,李天命是在路上虚脱晕倒,被好心的妇女母女二人救回了家中。

李天命虚弱地坐起来,结结巴巴地说:“多谢这位恩人相救,若非你我就丧命荒野了。我叫李天命,本是清凉镇人,现在赶赴京城参加考试。不知今日几号了?”

妇女温和地说:“我叫孙桂英,这是我女儿小梅。今天是六月初四,你已经在我家躺了一天一夜了。要到京城的路途遥远,你这身子恐怕坚持不到呢。”

小梅端来热腾腾的鸡汤,扶李天命喝下。鸡汤的热力渐渐传遍全身,李天命精神好了些。他向孙桂英详述自己的遭遇,汲取她们的恩情。

孙桂英点点头说:“你还需数日调养身体。就暂时在我家歇歇脚,待日子差不多了我再给你准备些干粮,你就上路吧。有缘再见面,我等你胜利归来。”

李天命连声谢过,感激孙桂英母女的善良和救命之恩。

六、金榜题名

几日后,李天命的身体恢复了不少。他知道时候不早,该上路了。

这天清晨,孙桂英为李天命准备好干粮水袋,叮嘱他路上须得谨慎,遇到困难要寻人帮助。小梅红着眼眶送他出门,再三叮嘱他务必平安归来。

出了村子,李天命沿着官道继续北上。他按部就班地走,一天约有四十里。晚上寻僻静处借宿,白天继续赶路。一路上,他时常想起孙桂英和小梅,感激她们的救命之恩。

经过十余日赶路,李天命终于抵达京城。他在城边寻了间廉价旅社歇脚,开始认真准备考试。白天到考棚认真考试,晚上回到旅店温习笔记。

三天后,考试结束了。李天命按捺不住心中的紧张与焦虑。面对这最后一次机会,他不知自己的命运如何。数日后,贴出了金榜题名。李天命仔细翻看,在角落处找到了自己的名字——他终于如愿考取!

李天命激动万分,泪水盈眶。这一刻,他想起父母的期盼,想起孙桂英母女的照拂之情。他决心报效朝廷,也要回去好好感激恩人。

考试结束后,李天命第一时间收拾行囊,踏上归途。他迫不及待要回去找小梅,给她一个大大的惊喜。

七、闺房叙话

经过十几日急行军,李天命终于回到了家乡。他第一时间去见父母,将自己高中进士的喜讯告知。李成激动得说不出话来,张氏已泪流满面。

与父母喜极而泣后,李天命来到孙桂英家,想当面谢谢她们母女的救命之恩。然而敲门无人应答,李天命心里咯噔一下。

这时,邻居老刘过来打招呼:“小李啊,你回来了?可惜你没赶上,孙桂英上个月就病逝了。小梅现在一个人在家,但邻里都帮着照看她。”

李天命震惊道:“怎么会这样!上次我离开时阿姨还身体很好嘛!”老刘叹了口气说:“孙桂英身体本就不太好,你走后没多久就染病,最后没能挺过来。小梅现在一个人,过得甚是可怜了。”

李天命赶快推开门,溜进小梅的房间,只见小梅正在哭着整理母亲的遗物。看到李天命,小梅的眼泪夺眶而出:“你终于回来了!我等你多时了,我母亲走了,现在只剩我一个人了!”

李天命心疼不已,郑重地对小梅说:“小梅,你跟我走吧!我一定会好好照顾你的,你现在没有依靠,就跟我回家吧。”

小梅泣不成声,但还是点点头。李天命知道,这段情谊将伴随余生。他会用全部的爱来守护小梅,也会以自己的人生回报孙桂英的救命之恩。

一轮明月高悬夜空,银辉静静洒在小梅的身上。李天命轻轻拭去她的泪水,牵起她的手,踏上了新的人生旅途。

八、命运的抉择

自从李天命高中进士回乡,过上了几年平稳日子。他娶小梅为妻,两个人相濡以沫,感情甚笃。李天命也孝顺父母,孙桂英的灵位每日都要上香供奉。

一日,朝廷公文送达李家,任命李天命为邻县知县。李天命欣喜不已,叩谢皇恩后立即启程就任。小梅无比自豪,她的夫君终于能施展抱负了。

到任不久,李天命就以清正廉明著称。他体察民情、惩治贪官、整顿吏治,让百姓见证了官场清明。任内李天命著书立说,劝课农桑,教导百姓增产节俭。父老感叹道:“天命知县真是良才,我们百姓才得以喘口气。”

就这样,李天命在这个县任职了两年有余,深得民心。这期间小梅也生下了一子,取名李天贵,意为承父业,再创高峰。李天命备感人生圆满。

一日,知府忽派人齐来知县衙门,请李知县速赴府城谈话。原来,朝廷调任李天命为陕西某府新任知府,以奖励李天命未为官清正。

李天命欣然前往就任。小梅开始打点行装,准备随夫离开故乡, 踏上新的征程。但就在这个时刻,一封家书突然送达——李天命的父亲已卧病在床,生命垂危。

人生的选择关头,李天命面临抉择。是甘做宦海浮萍,追名逐利地仕官?还是回家乡尽孝道,相夫教子?

0 阅读:330

博学的星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