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两国都不愿提及的血战,美军:这是一场没有胜利希望的战争

觅翠谈历史 2023-10-31 14:35:00

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按钮,方便以后持续为您推送此类文章,同时也便于您进行讨论与分享,您的支持是我们坚持创作的动力~

文|韩莎莎

编辑|t

引言

2021年国庆档,随着电影《长津湖》的热映,抗美援朝的历史再次出现在大家面前。但很多有过近代历史知识的人也有个疑问,提起抗美援朝最出名的一般都是上甘岭战役和几个比较特别人物,为什么很少有人说起长津湖这段历史。

(电影《长津湖》剧照)

从电影中也能看出志愿军的这段波澜壮阔的经历,为什么大家很少提及?事实上不仅仅是中国,当时战争的另一个当事人美国也很少提起这段战争经历,原因是这段彻头彻尾的血战,美国人不敢提,而中国人不忍心去回忆。那么当年的长津湖到底发生了什么呢?

一、长津湖战役背景

1950年6月,随着美军登陆仁川港,朝鲜战役扩大并全面爆发,北朝鲜军队在面对装备精良准备充分的美军后,接连败退很快就被打到了家门口,双方甚至将战火蔓延到了中朝边境的鸭绿江一带,朝鲜向中国求助,希望中国方面能派兵支援。

(鸭绿江上的断桥)

当时新中国刚刚成立不到一年时间,不管是国内还是国际上都遇到了不小的阻碍,而且当时美军轰炸鸭绿江也不无试探中国底线的意思,为了给新中国营造一个安全稳定的发展环境,国家决定派兵进入朝鲜保卫家乡,打出自己的尊严。

10月志愿军入朝参战,第一批入朝的志愿军主力部队是当时正在东南沿海训练,准备拿下台湾,总人数约为15万的宋时轮第九兵团,这支队伍战斗经验丰富,但同时也有一个缺憾那就是队伍中多是南方人,主战场之前也一直在南方。

(开国上将宋时轮)

而入朝参战已经10月份,眼看着冬天就要来了,不知道这次他们要面对的风雪和严寒到底能不能扛得住。果然刚到沈阳就出了问题,第九兵团的战士刚从东南回来,穿着十分单薄,但长白山对面的朝鲜此时已经进入深秋,很多人都穿上了薄棉衣。

眼看战士们要上火车了,急坏了东北军区的领导,立即将全部的库存棉衣棉被运到火车站,但即便如此也只凑够了5万套,远远不够第九兵团的战士们装备。当时战事紧急,领导们决定先让战士们入朝,他们在后方尽快筹集物资运过去,绝对不能让战士们挨饿受冻。

(长津湖战役中牺牲的志愿军战士)

可令所有人都没想到的是,敌人很快对我军运输线路进行了封锁,还没等战士们吃饱穿暖,第一场大战就开始了。这一战是在朝鲜第二大人工湖长津湖进行,这里海拔1000多米,到了11月下旬开战前,长津湖周边的温度已经骤降至接近零下40度。

因为气候严寒供需无法保证,而战士们根本没有足够的棉衣,开战前已经有1000多名战士在严寒中牺牲了。但大家还是按照指挥部要求到达指定作战位置进行部署和隐蔽。

这次的作战分为链各个方向,第20军需要潜伏到长津湖附近的柳潭里西南方向做准备,27军则被部署在新兴里北部和柳潭里相接的地方隐蔽。他们面对的对手是美国海军陆战第一师和美10军第七师,装备精良且作战经验丰富,几乎从败绩。

(朝鲜战争中的美国人)

可以想象志愿军战士们面对的将是怎样艰难的一场战斗。11月27日战斗正式打响,隐蔽多时的志愿军吹起号角,发起了对敌人的猛攻。

二、东方的“凡尔登绞肉机”

事实上抗美援朝这场战争是无比艰难的一战,但却是中国的立国之战,我们的战士用小米加步枪打败了装备精良的美军,中国人也向全世界展现了我们取得这场战斗胜利的实力和信心。

电影《长津湖》中的很多情节就是当年战争的真实写照,比如战士们在雪里吃着硌牙的冻土豆和潜伏时牺牲在雪地的“冰雕连”,无不向我们展示着这场战斗的艰难。

(图片来源于网络)

11月28日,战斗第一阶段结束,美军即便是有着大量的坦克装甲的现代机械化部队,依旧不可避免的被志愿军切割分散,有着号称从无对手的世界最强“北极熊团”,被志愿军打的毫无还手之力。

兵团司令宋时轮将军在了解到战况后,当即决定将四个包围圈里的敌人全部歼灭,坚决不给敌人任何反扑的机会。

但随着战斗的推进,志愿军部队也遇到了困难,气候寒冷加上缺少食物,导致不少战士失去战斗力,而且我军装备也始终无法突破敌人的坚固防御工事。

(影视作品中战士们食用的冻土豆)

美军方面情况也没好到哪里去,不管他们怎么打,都犹如困兽始终无法突破志愿军包围圈,根本无法按照原定计划继续向北推进。

双方在长津湖僵持了接近一个礼拜的时间,直到12月5日,美军开始频繁突围想要后撤。宋时轮将军下令立即对美军展开围堵,同时调遣26军前往长津湖支援,用以补充战斗力。

这是继27日发动总攻后,又一次严峻的考验,从难度上来讲也要更为困难。但战士们并没有任何退缩。

(网络图片)

面对敌人的坚固掩体,战士们只能卧伏在雪地中躲避敌人的攻击,很多人倒下了就再也没能站起来,参与战斗的也面临着相当大的伤亡比例。

战士们发扬的是坚决完成任务的精神,既然上级下达指令不能让美军后撤,那么就是用血肉硬抗,战士们也将美军牢牢地封锁在包围圈内。

说起来有点不可思议,美军在第一天突围的过程中,枪炮打了无数,尝试过各种办法,可也仅仅是向后撤退了500米这么近,还伤亡了3000多人,整个北极熊团命丧当场。这也就是为什么这场战役被美国当时国务卿艾奇逊称为“美国史上路程最长败退”的主要原因。

(影视作品中的水门桥)

双方随即陷入僵局,美军一定要逃,但我们肯定不会给他们这样的机会,所以后续的作战重点就是针对水门桥的争夺,这里是美军撤退的必经之路,只要炸毁就等于断了美军所有的退路。

水门桥位于长津湖以南6公里的地方,因为美军的动向和目标,导致这次战斗战线的再一次拉长。

为了拿到水门桥的控制权,美军派出了40多辆坦克装甲,死死的据守在水门桥两端。而志愿军指挥部也再次下达命令:不惜一切代价炸毁水门桥。

(图片来源于网络)

负责执行炸桥任务的是20军58师第127团,由于敌人的火力封锁加上炸药的威力有限,导致前两次执行的失败,虽然两次对桥造成了损害,但并不严重,敌人很快就予以修复。

然而后方的敌人很快就要突围,一旦他们上桥后撤,以后或许再也没机会将其歼灭。于是上级再次派出了20军第80师的两个小分队,每人背负50公斤炸药,前往水门桥配合执行炸桥任务。

这是一场注定有来无回的战斗,但所有执行任务的志愿军战士还是毅然决定背起炸药,他们躲过了敌人的层层阻拦,最终到达指定位置准备最后的一场拼杀。

(影视作品中准备炸桥的志愿军战士)

12月6日夜间,在战友的掩护下,几百名志愿军战士开始对水门桥发起冲击。前面的战士牺牲了,后面的依次递补,最终到达桥下的战士几乎是踏着战友的血肉走了过来,短短几百米的路程,走出了无尽的悲哀。

最终战士们以自己牺牲换取了任务的结束,水门桥包括桥体到基座全部炸毁瘫痪。后方的美军陷入绝望中,他们再没有退路,等待他们只有志愿军的步枪和手榴弹。

战争年代很难说什么是幸运还是不幸,被困在长津湖的美军或许是幸运的,因为了最后时刻指挥部依然派出了大量人手和兵力前去支援,最终有1万人逃出长津湖留得一条性命。

(战士们已经被冻成冰雕)

但他们也是悲哀的,即便做好了过桥将迎接志愿局阻击的准备,但依旧被之前与志愿军的战斗经历吓惨了,更别说撤退经过水门桥时被眼前看到的场景震撼了。

接到潜伏桥边阻击美军的20军58师麾下,整整一个连125位志愿军战士,因为埋伏的时间太过漫长,又不想被敌人发现,等到美军经过时他们已经被冻成了整整齐齐的冰雕,直到牺牲都将身体牢牢地钉在雪地里。

(被冻成冰雕的志愿军战士)

生活在和平年代的我们无法想象这是怎样的场景,又是怎样坚定的信念能让他们从容赴死。但我想当时看到这个场景的美军,或许有那么一刻能够感受到战争的残酷,能体会出一个全民一心保护的国家有着怎样的潜力和毅力,没有人能将他们打败,即便手握多么先进的武器。

结语

长津湖系列战斗中,我们之所以取得这样的优势,是战士们用自己的牺牲换来的。中国志愿军用自己的实力打破了美军“想要回家过圣诞节”的妄想。

在这场战斗中,我们以伤亡14000多人的代价,歼灭敌人7000余人。为什么我们从来不提长津湖这场战斗,是因为不敢、不忍心、不想去回忆这段历史。

美国人也是如此,他们不敢去面对自己的失败,更不敢相信自己输在了饿着肚子、穿着破烂,装备只有步枪和手榴弹的志愿军手里。

历史带给我们的是沉痛的教训,也是血与泪的悲歌,它告诉我们落后就要挨打,只有强大自身,才能让国家真正强大起来,中国的人民才能直起腰板做人!

参考资料:

赵延垒. "抗美援朝战争长津湖之战述评." 军事史林 5(2020):11.

徐立凡. "真实的长津湖战役究竟有多惨烈?." 西部教育研究(陕西) 000.011(2021):P.82-83.

0 阅读:0

觅翠谈历史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