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子突发腹痛、呕吐,拒绝医生检查,哪知病情让他后悔都来不及

王献勇说养护 2024-07-21 22:21:08

声明:本文内容均引用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进行撰写,文中已标注文献来源及截图,为了方便大家阅读理解,部分故事情节存在虚构成分,意在科普健康知识,请知悉。

早晨七点半,急诊室的气氛略显轻松,值夜班的医生们疲惫不堪,但总算熬过了平静的一夜,心里挂念着即将到来的早餐和短暂的休息。

然而,这种宁静很快被一阵急促的脚步声打破。

门诊护士急匆匆地闯了进来,声音略带慌张:“快,外面来了一位男性,说是腹部剧痛!”医生们立即紧张起来,所有的倦意瞬间被驱散。

急诊科主任立即走向门诊,身后的年轻医生们也跟了过去。

门诊大厅里,一名三十岁左右的男子蜷缩在椅子上,双手紧紧捂着腹部,面色苍白,痛苦地扭动着身体。

医生们围了上去,急诊科主任率先发问:“怎么回事?”

男子额头上满是汗珠,勉强抬起头:“肚子好痛啊,要命了!”他的声音断断续续,透出一股无力感。医生们迅速检查了他的生命体征,发现虽然痛苦,但他的脉搏和呼吸还算平稳。

医生们让男子躺到检查床上,护士准备好了心电监护仪。医生撩开男子的上衣,轻轻按压他的腹部。男子的反应极为剧烈,疼得他忍不住哼出声来,但他还是强忍着没有进一步拒绝检查。

医生问道:“什么时候开始痛的?”男子回答:“凌晨四点左右就开始痛了,还吐了几次,我以为没事,所以没来医院。”医生皱了皱眉,继续询问:“为什么现在才来?”

男子勉强挤出一句:“撑不住了,实在是太痛了。”医生点了点头,对护士说:“准备抽血,做个全面检查。”男子却摇头拒绝:“不抽血了,给我止痛就行了,我觉得是吃错东西了。”

医生耐心解释:“不检查清楚,止痛药也只能缓解一时,根本问题不解决,你的痛苦只会加重。”男子固执地摇头,医生无奈,只好让他签署拒绝检查的协议,然后给他注射了止痛药。

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男子的痛苦并没有减轻,反而越来越严重。他开始感到心慌和胸闷,忍不住大声抱怨:“你们的药怎么没效果?我要去投诉你们!”

医生依旧冷静:“你现在的症状很可能是急性病,止痛药不能根治。我们需要做进一步检查。”男子这才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但依旧犹豫不决。医生继续说:“如果你不愿意配合检查,我们也无能为力。”

男子终于点了点头,同意了医生的建议。护士迅速为他抽血送检,医生也为他做了心电图。检查结果显示,这名男子可能患有心肌梗死。医生立即联系心内科会诊。

几分钟后,心内科医生赶到现场,与急诊医生一同对男子进行详细检查。男子的面色越来越差,呼吸也愈加急促。心内科医生在听诊后判断:“这可能是主动脉夹层,需要立即做心脏超声和进一步血液检测。”

然而,接下来的检查结果却让医生们大感意外。心脏超声显示男子存在心衰和心律失常,但并没有主动脉夹层的迹象。医生们不得不暂时搁置最初的判断,继续进行讨论。

就在此时,男子的状况急转直下,心电监护仪的警报声骤然响起,显示心率急剧下降。医护人员迅速将他转移到ICU进行抢救,但情况已经极其危急。医生们全力以赴,但男子的心跳还是逐渐停止,最终抢救无效死亡。

患者的死亡令他的家属震惊和愤怒,纷纷要求医院进行尸检,并要求赔偿。医院决定同意家属的请求,进行详细的尸检以明确死因。

最终的尸检结果让所有人都大吃一惊。原来导致男子死亡的真正原因是一种罕见的疾病——右肾上的嗜铬细胞瘤。

这种肿瘤会分泌大量的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导致剧烈的腹痛和心血管症状,极易被误诊为其他急性病症。

医生们恍然大悟,男子的种种症状都与嗜铬细胞瘤密切相关。这起悲剧不仅反映了医患沟通的问题,也提醒医生在面对复杂病情时,需保持高度的警惕和耐心,避免误诊误治,确保患者得到及时准确的治疗。

医患沟通与信任问题

在这起悲剧中,男子因腹痛拒绝进一步检查,导致误诊并最终死亡,这一过程反映了医患之间的沟通与信任问题。

急诊医生的诊断和治疗决策都需要基于患者提供的症状和病史信息,以及所进行的医疗检查。然而,患者的抵触情绪和拒绝配合使得医生无法全面了解病情,从而影响了诊断的准确性。

急诊室内,医生与男子之间的多次对话显示出明显的沟通障碍。医生尝试解释检查的重要性,但男子固执己见,只要求止痛药,不愿进行进一步的诊断。

这种对医疗建议的拒绝不仅延误了治疗时间,也增加了病情恶化的风险。医生多次建议做全面检查,但男子的反应却是不断地推辞和抱怨,这让医生们在处理急症时倍感压力。

男子从凌晨四点开始感到剧烈腹痛,并且伴有多次呕吐,但直到早晨他才前往医院。医生们质疑他为何拖延就医,男子却认为自己的症状并不严重,只是普通的消化问题。

这种轻视病情的态度在急诊室并不少见,许多患者在症状初现时并未意识到其严重性,导致病情恶化后才寻求医疗帮助。这种拖延就医的行为不仅给自己带来风险,也增加了急诊室的负担。

医生们在接诊时首先考虑的是最常见的急腹症和心血管疾病,根据男子的表现,他们怀疑是胃穿孔或心肌梗死。

由于男子拒绝配合全面检查,医生只能基于有限的信息做出初步判断,并给予止痛药物治疗。然而,男子的症状并未缓解,反而加重,最终导致医生们不得不重新评估病情。

在进一步的检查中,医生们考虑了多种可能性,包括心肌梗死和主动脉夹层。心内科医生的会诊意见认为是主动脉夹层,并建议立即进行心脏超声和进一步的血液检测。

最终的检查结果却排除了这一诊断,显示男子存在心衰和心律失常,但并非主动脉夹层。

急诊医生面对男子的症状变化和检查结果,感到困惑和压力重重。他们多次尝试与男子沟通,解释病情的复杂性和检查的重要性,但男子的拒绝和抱怨使得沟通变得困难重重。

这种情况下,医生们需要迅速做出决策,以尽可能避免病情进一步恶化。

在男子最终出现严重心律失常并失去意识后,医护人员迅速将他转移至ICU进行抢救,但最终未能挽回他的生命。医生们在事后分析时,认识到患者的拒绝配合是导致误诊的重要原因之一。

虽然医生们在尽力挽救患者生命,但由于信息不足和沟通不畅,导致了最终的悲剧结果。

尸检结果揭示了男子真正的死因——右肾上的嗜铬细胞瘤。这是一种罕见的神经内分泌肿瘤,常导致剧烈的腹痛、高血压和心血管症状。由于症状复杂多变,嗜铬细胞瘤极易被误诊为其他急症。

在本案例中,医生们先后考虑了胃穿孔、心肌梗死和主动脉夹层等多种可能性,但由于缺乏全面的信息,未能及时诊断出嗜铬细胞瘤。

嗜铬细胞瘤

嗜铬细胞瘤是一种罕见的神经内分泌肿瘤,主要发生在肾上腺的嗜铬细胞组织中,但也可以在其他部位的嗜铬细胞组织中出现。

这种肿瘤会分泌过量的儿茶酚胺类激素,包括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导致患者出现一系列症状,如高血压、心悸、头痛、出汗和体重减轻等。

嗜铬细胞瘤的病因与风险因素:

遗传因素:嗜铬细胞瘤的发生与遗传因素密切相关。某些遗传性疾病,如多发性内分泌腺瘤症候群(MEN)、冯·希佩尔-林道(VHL)综合征、神经纤维瘤病和家族性嗜铬细胞瘤等,都会增加患病风险。

这些疾病通常具有家族遗传性,家族成员中若有类似病史,应提高警惕。

基因突变:研究发现,多种基因突变与嗜铬细胞瘤的发生有关,如RET、VHL、SDHB、SDHD等基因的突变,这些基因的异常可导致细胞增生和肿瘤形成。

3. 年龄和性别:嗜铬细胞瘤可发生在任何年龄,但多见于30-50岁的成年人,且女性患病率略高于男性。

嗜铬细胞瘤的症状:

高血压:由于肿瘤分泌过量的儿茶酚胺,患者常出现高血压,且血压波动较大。高血压是嗜铬细胞瘤最常见的症状,约90%的患者都会表现出这一症状。

心悸和心律失常:过量的儿茶酚胺会导致心率加快,心悸和心律失常。这些心血管症状有时会误导医生,使其误诊为心肌梗死或其他心脏疾病。

头痛和出汗:肿瘤分泌的激素会引起阵发性的头痛和过度出汗,尤其在夜间或体力活动后症状更明显。

体重减轻和代谢异常:由于激素对代谢的影响,患者可能出现体重减轻、食欲减退和其他代谢异常。

诊断嗜铬细胞瘤的方法:

血液和尿液检测:检测儿茶酚胺及其代谢产物(如甲氧基肾上腺素和甲氧基去甲肾上腺素)的水平。嗜铬细胞瘤患者的血液和尿液中,这些物质的水平会显著升高。

影像学检查:CT扫描和MRI是诊断嗜铬细胞瘤的常用方法,可以明确肿瘤的位置和大小。肿瘤通常表现为明确的肿块,且具有特征性的信号特征。

功能性影像检查:间碘苄胍(MIBG)扫描和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PET扫描)有助于确认肿瘤的功能特性和位置。MIBG扫描特别适用于嗜铬细胞瘤的诊断,因为肿瘤通常会摄取这种放射性物质。

临床症状评估:阵发性高血压、心率加快、面部潮红、出汗和头痛等症状是诊断嗜铬细胞瘤的重要线索。

嗜铬细胞瘤的治疗:

手术切除:手术切除肿瘤是治疗嗜铬细胞瘤的主要方法。在手术前,通常需要通过药物控制血压和心率,以减少术中风险。

药物治疗:手术前后可能需要使用α-受体阻滞剂和β-受体阻滞剂来控制血压和心率。对于无法手术的患者,可考虑化疗或放射治疗。

长期随访:术后患者需要定期复查,监测儿茶酚胺水平和影像学变化,以预防复发和转移。

嗜铬细胞瘤的预后:

早期诊断和治疗可以显著改善嗜铬细胞瘤患者的预后。然而,由于其症状多样且非特异性,嗜铬细胞瘤容易被误诊为其他疾病。

因此,医生在遇到复杂和不典型症状时,应考虑到嗜铬细胞瘤的可能性,进行全面的检查和评估,以减少误诊风险,确保患者得到及时准确的治疗。

参考资料:

《亚临床嗜铬细胞瘤的临床认知与研究》.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24-05-04;

《肾上腺嗜铬细胞瘤的MRI表现:常见特征及少见特征》.临床放射学杂志;2024-04-03;

1 阅读:104

王献勇说养护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