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6年8月26日,安徽省的一个村庄。清晨的雾气还没散,但空气中已经透出一股不安的感觉。
村民们聚集在村东头的周继鼎家门口,议论纷纷,脸上写满了惊恐。昨天还好好的一个人,怎么就一夜之间变这样了呢?真是造孽啊!
谁说不是呢,一家五口人啊,这可是灭门惨案啊!这周继鼎平时看着挺老实的,怎么就惹上这种事了呢?
人群中,各种猜测和流言像病毒一样迅速传播,将原本平静的村庄搅得人心惶惶。谁也不知道,在这个看似平常的夏日清晨,一场令人毛骨悚然的悲剧,已经拉开了序幕。
案发现场位于周继鼎家中的堂屋,地面上大片的血迹触目惊心,空气中弥漫着一股浓重的血腥味。
周继鼎的妻子和两个儿子倒在血泊中,奄奄一息,而他年幼的女儿则早已没有了呼吸,永远地定格在了那个冰冷的夜晚。
接到报警后,警察马上赶到现场,围起来开始调查。眼前的情景让见多识广的办案民警也忍不住倒抽了一口冷气。
现场乱七八糟,家具倒了一地,东西到处都是,看起来像是刚经历了一场激烈的争斗。奇怪的是,除了受害者身上的伤痕,现场竟然一点可疑的线索都没有。
更令人费解的是,根据周围邻居的描述,案发当晚他们并没有听到任何异常的动静,仿佛凶手凭空出现,又悄无声息地消失在了夜色中。
这到底是怎么做到的?凶手究竟是何方神圣?随着调查的推进,越来越多的问题显现出来。
首先,周继鼎的女儿被发现时衣着反常。虽然正值炎热的夏季,但她却穿着长袖衣裤,与当晚闷热的天气格格不入。
而且,她的致命伤在头部,但衣服上却没有沾染任何血迹,反而是在小腿裤管上发现了一些喷溅状的血点,而她的腿部却没有明显的伤痕。
其次,周继鼎的儿子虽然受伤最轻,只是鼻梁处被划伤,但案发时他却一直处于昏迷状态,直到被送往医院后才苏醒过来。
这显然不符合常理,一个小小的伤口,怎么可能会导致昏迷?种种迹象显示,这起案件没那么简单,背后可能还有更多隐情。
案件陷入僵局,调查方向该何去何从?
指控与审判面对扑朔迷离的案情和巨大的破案压力,警方决定从受害者周继鼎的社会关系入手,寻找案件的突破口。
经过走访调查,警方了解到,周继鼎一家平时与人为善,并没有什么深仇大恨。但在不久前,周继鼎因为计划生育问题与同村的周继坤、周家华、周在春、周在华和周正国五人发生过矛盾,双方甚至还大打出手。
难道是他们怀恨在心,伺机报复?顺着这条线索,警方将五人列为重点怀疑对象,并展开了秘密调查。
然而,五人却对案发当晚的行踪交代得十分清楚,并且都有人证可以证明,似乎与案件并无关联。
就在案件陷入僵局之时,周继鼎的妻子在医院苏醒过来,她向警方提供了一条重要线索:案发当晚,她迷迷糊糊地看到,有几个人影闯入了家中,其中一人好像是周继坤。
有了受害者家属的指认,警方更加确定了自己的判断。警方把五个人叫去,继续调查。
面对警察的审讯,五个人都坚称自己和案子没关系,说自己是无辜的。在压力和威胁下,他们最终不得不承认了那些子虚乌有的罪名。
1999年,轰动一时的“5周”杀人案正式开庭审理。法庭上,公诉人根据警方的调查结果和五人的“认罪口供”,指控他们犯有故意杀人罪,并提出了有期徒刑乃至死刑的量刑建议。
不过,在庭审过程中,案情却出现了意想不到的转折。
真相的碎片庭审现场,五名被告人一改之前的态度,当庭翻供,声称自己遭到了刑讯逼供,被迫认罪。他们声泪俱下地控诉着办案人员的暴行,展示着身上触目惊心的伤痕。
“我们是被冤枉的!我们根本就没有杀人!”“他们逼我们认罪,用棍棒打我们,还用烟头烫我们……”“求求你们,还我们一个公道!”五个被告人的发言如同晴天霹雳,让在场的人都大吃一惊。
旁听席上的家属更是情绪激动,哭喊声、叫骂声此起彼伏,法庭秩序一度陷入混乱。为了查清事实,法庭决定暂时休庭,进一步调查案件。
调查越深入,疑点越来越多,警方的证据也开始出现漏洞。首先,警方始终没有找到任何直接证据能够证明五名被告人与案件有关。案发现场啥都没留下,没有指纹、脚印,也没发现任何作案工具。
另外,警方提供的证人证言也有很多让人存疑的地方。在19名出庭作证的证人中,竟然有18人当场翻供,声称自己之前是被迫作伪证。
“警察说,如果我们不按照他们说的做,就让我们吃不了兜着走!”我们都是本分的农民,哪见过这种场面,只能听他们的安排了。
证人们的改变口供,让案件又变得扑朔迷离了。更令人意外的是,唯一没有翻供的证人,竟然是受害者周继鼎的小女儿。
在法庭上,这个年幼的女孩坚持声称自己亲眼看到了五名被告人拿着凶器闯入了家中。然而,当被告人律师询问她是否能够认出五名被告人时,小女孩却支支吾吾,答不上来。
“你爸爸是不是让你每天都记住这句话?”被告人律师的一句话,瞬间击溃了小女孩的心理防线。“是……是的……”小女孩低下了头,承认自己之前的话都是父亲逼迫她说的。
原来,周继鼎在案发后一直怀疑是五人所为,为了报仇雪恨,他便逼迫女儿记住他们的样貌,并教唆她指认五人为凶手。
真相似乎越来越近了,但周继鼎的突然自杀,却让案件再次陷入僵局。
面对疑点重重的案情和各方压力,法院最终做出了一个令人匪夷所思的判决:周继坤等五人因故意杀人罪,分别被判处死刑、无期徒刑和有期徒刑。
正义的天平对他们并不友好。
漫长的平反之路被判刑后,周继坤等五人并没有放弃希望,他们坚信自己是无辜的,并开始了漫长的申诉之路。在高墙之内,他们一边忍受着失去自由的痛苦,一边坚持学习法律知识,为自己的案件奔走呼号。
他们不断地给各级司法机关写信,陈述自己的冤情,请求重新调查。然而,他们的申诉之路异常艰难。
由于案件年代久远,很多证据已经遗失或损毁,当年参与办案的人员也大多调离了原岗位,想要找到新的证据,难如登天。
就在他们快要坚持不住的时候,终于看到了一线希望。2002年,一名叫做陶晓侠的律师在一次偶然的机会中,接触到了“5周”杀人案。
她是一名经验丰富的法律工作者,很快发现了这起案件里的不少问题。为了查明真相,还五人一个公道,陶晓侠毅然接下了这个烫手山芋。
她不辞辛劳,多次奔赴案发地,走访了大量的村民、证人,甚至还找到了当年参与办案的部分警务人员。
她一个细节都不放过,认真翻看了每一份案卷,希望能从中找到案件的关键线索。经过长达数年的调查取证,陶晓侠终于掌握了大量足以推翻原判的证据。
她发现,当年警方在办案过程中存在着严重的违法违纪行为,包括刑讯逼供、伪造证据、隐瞒真相等。
周继鼎的突然自杀,让整个案件变得更加扑朔迷离。
正义的曙光2018年,在陶晓侠律师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下,安徽省高级法院决定对“5周”杀人案进行再审。这一次,法庭没有让正义再次缺席。
2018年4月11日,安徽省高院对“5周”杀人案进行了再审,最终宣判周继坤、周家华、周在春、周在华和周正国无罪。
法官一宣布判决结果,庭上立即响起了热烈的掌声。旁听席上的家属们再也抑制不住内心的激动,相拥而泣。
“我们终于等到了这一天!”“正义可能会迟到,但永远不会缺席!”21年的冤屈,终于在这一天得到了洗刷。
然而,对于五名被告人来说,这21年的牢狱之灾,却已经成为了他们人生中无法抹去的伤痛。他们失去了青春,失去了亲人,失去了原本应该拥有的幸福生活。虽然可以获得一大笔国家赔偿,但这五个人还是选择了拒绝。
“我们不要钱,只希望严惩那些当年办案不公的人,还我们一个清白!”他们的诉求得到了很多人的支持。最终,当年参与办案的多名警务人员因玩忽职守、徇私枉法等罪名,分别受到了法律的制裁。
“5周”杀人案的平反,是中国司法进步的一个重要标志。
它警示着我们,要时刻牢记程序正义的重要性,杜绝刑讯逼供,保障人权;要坚持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让正义的阳光照耀到每一个角落。
参考资料:人民政协网——"五周杀人案"5名被告人18名证人称遭刑讯 当庭翻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