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教育部部长先后前往新疆、西藏召开援疆、援藏干部人才座谈会,深入交流了对口支援工作情况,并前往高校进行实地调研。
对口支援,值得关注!
我们首先可以将目光聚焦在此次被调研的高校上。教育部部长在新疆和西藏主要调研了新疆大学、新疆交通职业技术学院、西藏大学、西藏职业技术学院这四所高校。
教育对口支援工作开展至今,这四所高校都有了阶段性的成果,也都和很多其他地区的高校建立了对口合作关系。
例如新疆大学接受了以清华大学为组长,西安交通大学、武汉大学、中南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为副组长的15所高校对口支援团,并和天津大学、华东理工大学、北京化工大学建立了对口合作关系。
新疆交通职业技术学院接受了陕西、湖南交职院的助力,成为了新疆的学分制改革试点高职院校。
西藏大学接受以北京大学为组长单位,武汉大学、西南交通大学为副组长单位,中央财经大学、四川大学等高校为成员的对口支援及合作建设高校团队,与天津大学、西南财经大学等十余所高校建立了长期战略合作关系。
西藏职业技术学院接受了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北京电子科技职业学院等高校和单位的对口援助,在干部、教师、专家和建造实验室、提供资金等方面得到了很多援助。
我国的对口支援政策,其实实施已久。
1979年,52号文首先提出了对口支援的政策。1996年,国家在《关于组织经济较发达地区与经济欠发达地区开展扶贫协作的报告》中提出加强东西互助合作。2001年《教育部关于实施“对口支援西部地区高等学校计划"的通知》的颁布标志着高校对口支援进入新的阶段。高校对口支援行动初期,支援高校以执行任务的方式开展对口支援。
2006年《关于进一步深入开展对口支援西部地区高等学校工作的意见》的出台表明政策重点由执行任务转变为提高西部高等教育质量。2010年《关于进一步推进对口支援西部地区高等学校工作的意见》的颁布表明,服务和促进东西部地区经济社会协同发展成为新的政策重点。
2016年《教育脱贫攻坚“十三五"规划》颁布,中央密切关注对口支援的教育扶贫工作,协同发展成为了新的主题。
历经二十年的努力,对口支援省市也将一份份“成绩单”交给了西部。
党的十八大以来,各援疆省市累计选派干部教师3.2万人次,投入教育资金271亿元,实施教育援疆项目5671个,捐赠各类物资9亿元……
自2010年党中央、国务院作出对口援青重大决策以来,北京、上海、天津、江苏、浙江、山东六省市对口支援青海六州,共落实青海教育援助项目260余项,援助资金达12.7亿元……
党的十八大以来,承担对口支援西藏任务的中央国家机关、有关省市、中央企业已先后选派近7000名干部人才援助西藏工作。近10年来共投入援藏扶贫资金171亿余元,实施援藏扶贫项目2311个……
从政策和现有的成绩可以看到,对口支援工作正在逐渐完成从“帮扶”到“合作”的过渡。支援高校与受援高校的援助形式已经由单向式转变为双向互动式。对口支援政策经历了二十多年的发展,从一开始的无偿救助式帮扶,逐渐转变成“输血”到“造血”的过渡,再变成东西扶贫协作的初级阶段及东西协作深化阶段。
教育对口支援硕果累累!
自从教育对口支援工作开展以来,有很多东部985高校在支援西部的工作中都做出了突出贡献。这其中,清华大学作为我国的一流高校,在对口支援西部的工作中也一样“一马当先”,对西部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做出了杰出贡献。
2001年5月,清华大学作为首批13个支援高校之一,开始对口支援青海大学。2010年6月,清华大学作为组长单位,与9所支援高校,开始团队式对口支援新疆大学。清华大学对口支援工作成果显著:2017年新疆大学入选一流大学建设高校、青海大学入选一流学科建设高校;2018年两校均入选“部省合建”高校。2021年,清华大学继续教育学院、清华大学对口支援办公室分别获评“全国脱贫攻坚先进集体”。
在清华二十余年的对口支援工作中,有许多干部、教授和科研人才都在西部种下了教育的种子。从一任任校长,到一位位教授和科研人才,这条建设西部高校的路上,每一个接力棒都稳稳地传递着。教育的种子在西部本来贫瘠荒凉的土地上,生根破土,开花结果。
西部教育的发展也不会遗忘几十年为之努力奋斗的栽培者。今年,从清华大学来到青海大学数十年,青海大学第一位院士校长的王光谦,和从北京师范大学来到青海师范大学担任校长的史培军,一起获得了青海省委省政府首次授予的记大功奖励。
在日前教育部部长主持的第十批中央和国家机关、中央企业援疆工作总结表彰暨第十一批中央和国家机关、中央企业援疆干部人才欢迎大会上,清华大学自动化系张林鍹获“第十批中央和国家机关、中央企业优秀援疆干部人才”光荣称号,被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委和人民政府荣记二等功。
除了派驻干部、教授、专家等人才到西部地区的高校对口援助,东部高校还以共同科研项目、建立研究院等方式与西部高校达成合作。近年来,东西部高校合作的科研项目在各领域内不断涌现。
最近北京大学就在西藏大学建立了青藏高原研究院,计划将以北京大学青藏高原研究院、西藏大学高原生态环境与健康院士专家工作站为平台,开展多元化合作,不断拓展合作广度深度,为西藏发展提供人才支持和科技支撑。
北京大学口腔医学院和银川市口腔医院共同研发了“口腔数字化诊疗技术规范及应用推广”项目,此项目针对宁夏及周边地区口腔数字化诊疗技术落后的现状,对宁夏及周边地区推广临床数字化诊疗和规范化诊疗流程。
上海交通大学和宁夏大学合作完成的重大科技攻关项目也在近年完成验收,该项目以根域限制的原理为基础,开发新的盐碱荒漠土地枸杞和葡萄栽培技术体系,形成可复制推广的低成本、简易和高效栽培技术标准和规范,提高种植效益。
除此之外,上海交通大学中国公益发展研究院组织东部多个公益慈善基金会,与新疆红石慈善基金会、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红石慈善基金会开展座谈会,深度调研,洽谈合作。
西部高等教育谋发展,需变“输血”为“造血”!
西部高等教育的发展,依然行驶在高速路上。
一方面,多年来的支援成果,在教学水平、学校发展现状、西部学生就业情况中都有明显的体现;另一方面,国家依然大力扶持西部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近年来,不断出台的文件和政策逐渐由“输血”向“造血”转变,希望通过不断修改、完善、创新对口支援的运行机制,鼓励更多先进、科学的教育理念与技术投入到高校建设中。
麦可思研究发布的《2023年中国本科生就业报告》(就业蓝皮书)数据显示,2022届本科院校毕业生半年后的毕业去向落实率西部地区达到85.9%,仅次于我国东部地区的就业落实率,高于我国中部、东北地区。
前几个月,教育部在兰州召开的新时代振兴中西部高等教育工作会暨教育强国战略咨询会上,发布了《全面振兴中西部高等教育“兰州倡议”》。“兰州倡议”提出,中西部强则中国强,振兴中西部高等教育事关教育强国整体战略,事关中国式现代化总体进程。中西部高等教育地位特殊、使命重大,前景广阔、未来可期。
“兰州倡议”不但能体现中西部高等教育工作者的共识,还能体现出他们对中西部高等教育发展的期望。要想实现中西部高校集群发展,中西部高校需要将自己的办学特色和区域发展的需求紧密结合,培养更多可以扎根中西部,切实解决中西部问题的人才,不断创新,“制造”更多的中西部新鲜血液。
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师范大学党委书记程建平,全国政协委员、西北师范大学校长刘仲奎共同认为,在对口支援工作中,支援高校要提高认识,不能仅仅停留在“支援”本身,要从命运共同体的高度来定位支援高校与受援高校之间的合作,共同解决受援高校所在地区的关键问题。对口支援不仅仅是支援高校单方面的付出,也不是受援高校单方面的接受。受援高校必须找到自己的学科优势、特色特长,从而和支援高校互相取长补短,在合作过程中达到共赢。
西部高等教育在未来,一定可以在这一阵阵的“东风”下,结出更多的“硕果”。
主要参考文献:
[1]田贤鹏,曲俊利.从单向援助到协同发展:中国高校对口支援政策回顾与展望[J].重庆高教研究,2023,11(01):89-101.
[2] 教育部官网、中国教育报、央视新闻、各学校官网。
[3] 藏大发布、新疆交通运输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