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驻华大使谈“中国冲击”,耶伦却说中美更亲密,到底谁是对的

冯善智talk 2024-10-02 13:52:52

随着美国大选投票日临近,涉华议题又成了美政界精英们爱蹭的热点。新总统上任,会采取什么样的对华策略,关系到政客们的切身利益,他们有的代表“深层政府”,有的为美国企业界说话,经常自相矛盾,很多时候我们都忍不住要问,美国的对华政策,到底是谁说了算啊?

驻华大使是个对华鹰派

什么是中国冲击

美国驻华大使伯恩斯,是最近一个朝中国“开炮”的人,他称赞拜登的关税政策阻止了第二波“中国冲击”。尤其是对进入美国市场的中国电动汽车征收100%关税,极大保护了美国本土的制造业。伯恩斯常年待在中国,被认为是美国政界的“知华派”,他说的这个“中国冲击”也很有代表性。

所谓“中国冲击”,是在2001年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之后出现的。西方国家认为,中国的制造业发展太快,出口到欧美的商品太多,导致他们本国的制造业衰退,失业率增加、劳动力参与率降低,引发一系列社会问题。这个概念在某种程度上看是没错。中国商品以物美价廉著称,出口到欧美国家,确实是降维打击。

拜登“遏制”中国毫无成效

这20多年,来自中国的日用品逐步“攻占”西方市场,没加入一个行业,就会“卷爆”海外竞争对手。以前,因为我们还没有产业转型,出口的商品技术含量低,利润也不高,美西方还不太在意,但当我们开始在芯片、轮船、电动汽车、大飞机等高附加值领域出手时,美国人就坐不住了。

美国的严重误判

在他们看来,中国就该继续搞低端制造业,不要到能赚大钱的产业里跟欧美竞争。继续花钱买欧美国家的芯片、汽车、轮船不好吗,中国人付出劳动,西方把钱拿走,这就是“基于规则的世界秩序”啊。本来呢,西方国家也是这么安排的,但他们漏算了一点,中国发展的速度,实在是太快了。

大家想想本世纪初,咱们生活中,有什么高科技产品是中国产的吗?手机、电脑、汽车,这些东西都是欧美品牌,还卖得死贵。再看现在,情况是不是完全不一样了?西方国家回顾自身的发展经验,认为中国想实现产业升级,起码要花50年,有的预测甚至是100年,他们就有充足的时间,来“塑造”中国的发展进程,让这个14亿人口的大国,始终服从于美国制定好的国际秩序。

美国对华强硬始于奥巴马

2008年金融危机,咱们当了美国的“白衣骑士”,时任美国总统奥巴马提出“G2集团”的概念,说要和中国共分天下,他没想到,中国会果断拒绝,还走出了一条完全超出美西方想象的路。这就导致,特朗普和拜登两任总统,无法在短时间内解决“中国冲击”,哪怕他们提出的“制造业回归”是对的,历经多年“经济自由化”之后,美国也没有这个能力去实现了。

耶伦突然说软话

加征关税能解决“中国冲击”吗?答案是不能。自2018年特朗普打响“贸易战”以来,美方对中国商品加征的高关税一直没有取消。据美媒统计,美企进口中国商品的量没有减少不说,价格还格外地高。也就是说,美国消费者几乎承担了对华加征关税的全部成本。据华尔街推算,美国政府每对中国商品加征100美元关税,就有92美元,是由美国企业和美国消费者来支付的。

这还不算因为跟中国闹僵之后,双方爆发军事冲突的风险大增,和自2020年以来,中国出台的一系列出口管制和反制措施。如果把这些都算上,美国付出的成本将极其昂贵。可能是想清楚了,靠“脱钩断链”搞不定中国,美国财政部长耶伦,突然转变立场,称赞中美间关系比以前“更加亲密”。耶伦说,尽管面临激烈竞争,但两国找到了“建设性地讨论和解决分歧”的办法。

耶伦预计还会来一次中国

这话说得,多少莫名其妙,如果说互抽一巴掌也算肌肤相亲的话,那确实中美关系比以前要亲密。这更像是什么呢,耶伦老太太即将卸任,说点软话为后来者铺路,同样的道理,伯恩斯展现强硬的对华立场,也是想在下一届政府里,求个一官半职。总体来看啊,未来的中美关系,依然会激烈竞争,双方的矛盾是结构性的,不会因为某位官员的态度而改变,我们要面对的挑战,也还在后面。

2 阅读:104

冯善智talk

简介:评论员,自由撰稿人,专栏作家、知名博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