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悲白头翁》:刘希夷笔下的生命哀歌

无心随墨 2024-06-22 19:32:19

《代悲白头翁》:刘希夷笔下的生命哀歌

岁月悠悠,时光匆匆,年华易逝,人生易老,生命的慨叹成为人类永恒的话题。古人常以花喻容颜之朱黄,生命之兴衰,人生之荣辱,刘希夷的这首《代悲白头翁》可谓此中之代表。《红楼梦》中的林妹妹写有一篇令人悲泣的《葬花吟》,据说也是受到了这篇诗歌的影响。

《代悲白头翁》

洛阳城东桃李花,飞来飞去落谁家?

洛阳女儿惜颜色,坐见落花长叹息。

今年花落颜色改,明年花开复谁在?

已见松柏摧为薪,更闻桑田变成海。

古人无复洛城东,今人还对落花风。

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

寄言全盛红颜子,应怜半死白头翁。

此翁白头真可怜,伊昔红颜美少年。

公子王孙芳树下,清歌妙舞落花前。

光禄池台文锦绣,将军楼阁画神仙。

一朝卧病无相识,三春行乐在谁边?

宛转蛾眉能几时?须臾鹤发乱如丝。

但看古来歌舞地,唯有黄昏鸟雀悲。

这首诗也题作《白头吟》,或《代白头吟》,是一首拟乐府诗。乐府“相和歌辞”中有“白头吟”之题,写此题的诗人甚多,其中也不乏名作,如相传出自卓文君的“皑如山上雪”。旧题描写遭遗弃的女子向男子表达决绝之意。而刘希夷这首却用来表达青春易逝、生命无常,这也体现出刘希夷的创新意识。

诗歌开篇即以“洛阳城东桃李花,飞来飞去落谁家?”洛阳,作为当时的东都,象征繁华与荣耀,而春天的桃李花,则是美好与青春的象征。然而,这花飞花落,看似无定所的飘零,实则暗示着人生同样难以预测的命运与归宿。

“洛阳女儿惜颜色,坐见落花长叹息。”诗人笔锋一转,将焦点转向城中的女子,她们珍惜青春美貌,面对落花不禁长叹,这一画面生动地反映了人们对美好事物易逝的共同哀愁。

“今年花落颜色改,明年花开复谁在?”诗人进一步深化了对时间流逝的感慨,指出不仅是花,连人都无法逃脱岁月的侵蚀。

接着,“已见松柏摧为薪,更闻桑田变成海”,使用了松柏、桑田这些长久稳定的象征物被改变的比喻,强调了自然界与人类社会的沧桑巨变,暗含着对永恒与短暂的深刻思考。

诗人又以“古人无复洛城东,今人还对落花风”来强调时间的无情,古今对比之下,凸显出个体在历史长河中的渺小与无力。

“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这句诗不仅是全诗的高潮,也是最为人熟知的名句,它简洁而深刻地概括了自然界的循环往复与人生的一去不复返之间的鲜明对比。

“寄言全盛红颜子,应怜半死白头翁。”诗人在此处发出警醒,告诫那些正处于青春鼎盛的年轻人,要怜悯那些已经步入老年的白头翁。通过“此翁白头真可怜,伊昔红颜美少年”对比曾经的美少年与如今的白头翁,强烈地展现了人生从盛到衰的转变。

诗人描绘了“公子王孙芳树下,清歌妙舞落花前”的繁华景象,以及“光禄池台文锦绣,将军楼阁画神仙”的奢华生活,与“一朝卧病无相识,三春行乐在谁边?”的孤寂形成鲜明对比,展现了人生境遇的无常,让人不禁感叹人生如梦,繁华易散。

“宛转蛾眉能几时?须臾鹤发乱如丝。”诗人用“宛转蛾眉”形容女性的美丽,与随后的“鹤发乱如丝”形成强烈反差,再次强调了青春的短暂与衰老的突然。

最后,诗人以“但看古来歌舞地,唯有黄昏鸟雀悲”收尾,将视角拉远至历史的广角,昔日的繁华与欢笑之地,如今只剩下黄昏时分鸟雀的悲鸣,这既是自然景象的描绘,也是对过往繁华不再、世事无常的深刻感慨。

《代悲白头翁》是一首哀婉深情的生命悲歌。这首诗以洛阳城东的落花起兴,抒发了对无常人生的深深感慨,以及对红颜易老、英雄末路的悲悯。通过对比红颜少年与白发老翁的命运变化,展现了作者对生命流转、世事无常的哲思。

无论是古代还是现代,人们都在面对同样的自然规律和生命课题。而诗中的“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两句,以简洁而富有哲理的语言,道出了自然界恒常与人类个体易变之间的鲜明对比,成为了传颂千古的名句。

2 阅读:23
评论列表
  • 2024-06-22 21:16

    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