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票永远对未来定价,这种变化是动态的,反映到财务数据上,就是业绩的变化,一阶导数和二阶导数,一阶导数就是同比变化,二阶导数则是业绩增速的变化。例如某公司Q1增长50%,Q2增长60%,二阶导数就是正值,增速越来越快,就越受市场欢迎。正常情况,业务在季度之间有着显著的淡旺季,例如白酒,同比及同比变化便是最常用的指标。
如果公司或行业处在景气度拐点的时候,景气度持续上行或下行,就需要关注业绩的环比变化,指示作用非常显著,例如2021年的半导体。
个股对业绩的边际变化非常直接,放眼整体,市场对经济的边际变化是非常敏感的。例如2018年的行情,在“毛衣战”和“美国加息”的背景下,市场对经济的预期一下在降,GDP增速不断下台阶,结果就是上证综指在2018年跌跌不休。如果穿越到2018年,重新复盘当年的行情,是这样的:
1月,市场保持过去的惯性,继续上涨,新能源、消费电子、建材等仍在乐观的情绪中。
2月,股价冲高隐含着最乐观的预期,此时美国加息预期强烈,美债收益率上行,无风险收益率上行,风险偏好降低,估值下行,股价开始下跌,此后有所反弹。3月,毛衣战开始,经济的预期悲观,指数继续下跌。
4-5月,开始披露一季报和年报,业绩很好,但预期转差,市场整体还是震荡。
到了6月,去杠杆的威力显现,市场开始预期经济会进一步下行,上市公司大股东的股权质押开始爆雷,开始急跌。
三季度,预期已经足够差,市场也跌了一波,不温不火的垃圾时间。
10月,茅台三季度业绩下滑,加剧了市场的恐慌,又是一波急跌见底。
年底,股权质押、商誉减值、业绩低于预期等,该爆的雷都爆了,利空出尽,最终等来2019年的牛市行情。
2022年的异同之处?2022年,经济面临类似的问题,美国加息,资金外流;美债收益率上行,估值下降;一季度业绩最好,后面未知;出口承压,外汇贬值;内外环境都有困境。
相似之处很多,唯一的不同之处是:
2018年的经济前高后低,当年的GDP增长目标是6.5%,前面越是超额完成任务,后面的政策就越会坚定不放松,这也是2018年初看好“房地产”的资金被套的原因。
2022年的经济可能是前低后高,GDP增长目标是5.5%,目前没有松口的迹象,一季度是4.8%,二季度大概率更差,那么下半年的政策就越会松动,除非经济目标改变。
从预期的角度看,前面太好,后面的预期就有下调空间;前面不好,后面的预期就有上升空间;人的天性又喜欢往乐观的方向想问题,所以4月底以来的反弹,就是这种写照。
当然,今年比较特殊,懂的都懂,因此不确定性仍然很大,思想上还是要做好“熊不停”的准备,但心态应该积极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