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康有为《癸亥秋九月登华山顶作》

探索者Ylr 2023-11-09 10:35:06

癸亥秋九月登华山顶作

太华峰头踏碧鬟,餐霞三日不思还。

帝释岩高谢世路,莲华界妙岂人间。

骑龙青天览日月,闻鹤碧夜抚河山。

即未成仙乐长隐,石泉齿齿松柏顽。

(作者:清·康有为)

作者简介:

康有为(1858—1927),原名祖诒,字广厦,号长素,广东南海人。世称“康南海”。光绪二十一年(1895)中进士,在北京发动“公车上书”,反对签订《马关条约》,组织成立强学会。光绪二十四年(1898)在光绪皇帝支持下主持维新变法,失败后逃亡海外,组织保皇会。辛亥革命后,主张立宪,反对共和,对中国近代政治和学术有重要影响,有《大同书》《新学伪经考》《孔子改制考》等著作百余种。

点评:

自1895年发动“公车上书”、组织强学会始,康有为一直活跃在晚清民国的政治舞台上。辛亥革命后,康有为宣扬尊孔复辟,成为保皇党的领袖,谋划溥仪复位,从一个政治改良运动的先驱蜕化为革命运动的阻碍者,很快就被当时政坛所遗弃。晚年的康有为结交名士,狎妓纵酒,游赏山水,过着近乎隐遁的生活。

1923年,康有为西行入陕,遍游关中,并作《陕西游记》,《癸亥秋九月登华山顶作》一诗也作于此时。诗中颔联“帝释岩高谢世路,莲华界妙岂人间”中“莲华”一词,既有佛教文化内涵,又特指华山西峰莲花峰,还隐含宝莲灯的传说,一语多义,非常巧妙。全诗极言华山高险,风景奇美,远离尘嚣,俗人难至,抒发了“即未成仙乐长阴”的隐逸情怀,是逐渐淡出公共视野的诗人晚年生活的真实写照。

0 阅读:6

探索者Ylr

简介:一位有30多年教育工作经历的高校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