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这六个人,屈原怨恨地走向江边

观世传真侠 2024-06-07 05:22:34

因为六个人,屈原怨恨地走向了江边

端午节来了,人们首先想到的是屈原,因为六个人物,屈原走到了江边。

一、楚怀王

屈原生活在楚怀王时期,正是秦国积极向外扩张,采取远交近攻的策略,决心灭楚的时候。在这种情况下,楚国只有富国强兵,与其他国家建立同盟,才能有效地抵抗秦国。

当时楚国上层社会官僚之间有功则互相嫉妒、相争相夺,朝庭中充满了阿谀奉承的败坏风气。贤明的忠于国家事业的臣子被排挤、受迫害。

面对着秦国的崛起,屈原主张联合齐国一起对抗秦国,在他强有力的外交政策下,楚国的国力在增强,楚国成为了战国时期的强国。

可惜屈原过于耿直的性格让他得罪了众权贵,屈原在外主持外交事宜,为楚国劳心劳力的时候,有一群奸佞小人在楚怀王的面前进言,他们不断的攻击屈原,导致楚怀王开始怀疑屈原的忠心,渐渐的疏离了屈原。

公元前305年,楚怀王打算与秦国订立黄棘之盟,屈原竭力反对。被奸佞小人蒙蔽双眼的楚怀王,认为屈原其心可诛,因此他把屈原逐出楚国郢都,将他直接流放在汉北地区。

二、 彭咸

屈原所处的时代是战国时代的后期,当时各诸侯国经过长期以来的兼并战争,由春秋时代百十个国家而只剩下了齐、楚、燕、韩、赵、魏、秦等七个大国,即所谓“七雄并峙”的局面。而在“七雄”之中,又以秦楚两个国家为最强,它们互相抗衡,都有统一中国的可能。

理想和现实的巨大矛盾,让屈原产生了自尽的念头,有一些人认为屈原之所以选择在五月初五投身汨罗江市,因为当日是楚国国破,是秦国白起攻破了楚都。

也有的人认为是屈原刻意而为之,因为农历五月是楚国的凶月,饱读诗书的屈原为何会选择在凶月鬼节这一天投身汨罗江。因为屈原心中有一位偶像。这位偶像的名字叫做彭咸,彭咸是殷朝的贤臣,彭咸也是投江而死的。

在《离骚》中,屈原曾经多次的表达了想要像彭咸一样投河自尽的想法。(参见卿何郡主说历史2023-05-04 )

三、上官大夫

在屈原任职期间,楚国的政治和外交都取得了不少成就。例如他对内主张“举贤授能”,刷新政治,并奉命起草“宪令”,为国家富强而立法,限制旧贵族的权益。对外他曾两次出使齐国,主张合纵抗秦,收复祖国失地。

屈原的政治主张和政治才能,特别是他的果于执法的精神,却遭到了旧贵族势力的反对。他们对屈原横加诬陷。离间屈原和楚怀王的关系,终于使昏庸的楚怀王“怒而疏屈平”,使屈原遭到排挤,不得再参予国事。

这件事《史记·屈原列传》中是这样记载的:“怀王使屈原造为宪令,屈平属草稿未定,上官大夫见而欲夺之,屈平不与,因馋之曰:王使屈平为令,众莫不知,每一令出,平伐其功曰:以为非我莫能为也。王怒而疏屈平。”这段记载的意思是说:楚怀王曾经命屈原制订宪令,草稿未定,上官大夫看到就抢,欲改动内容,屈原不给。于是,上官大夫在楚王面前说屈原坏话:“你让屈原发号施令,大家都没有不知道这件事的,可是,每发出一道命令时,屈原就夸耀自己的功劳,说这件事只有我才能做,别人是做不到的。”

楚王大怒,从而疏远屈原。关于“夺稿”的事,后人曾有过许多不同的解释,但可以肯定,上官大夫曾夺稿不成进而谗毁屈原,说明屈原和腐朽贵族势力的斗争已经到了白热化的程度。至于这个上官大夫,具体是谁,司马迁并没有说,但有一个人,与其是很像的,这就是靳尚。

四、靳尚

张仪跟楚怀王说齐王的坏话,还跟他搞了个私人盟约,秦国以600里土地为代价,换取楚、齐断交。盟约一出,楚怀王很高兴,张仪很得意,屈原很生气,屈大夫认为张仪不是什么好鸟,这时张仪的阴谋,张仪的“连横”战略是破坏六国团结,且屈原历来主张“抗秦和楚”,这与张仪的“断齐连秦”恰恰相反,屈原的意思是杀张仪绝后患,楚怀王不同意。后来,楚怀王让张仪骗的一塌糊涂,差点死在秦国。楚怀王上了当,楚国一片冤屈,楚怀王肠子都悔青了,耿直的屈原更是坐不住了,三番五次揭楚怀王的伤疤,并且一再强调“抗秦和楚”,为此他跟楚怀王“结怨”了。

后来张仪买通楚怀王身边的大臣靳尚。这边楚怀王对屈原和他的政治主张不待见,那边靳尚天天吹耳边风,说屈原的坏话,四处抹黑他。最后,楚怀王下决心必须要惩罚屈原,屈原被流放了。

五、舜帝

屈原是出身于楚王同姓的贵族,最初曾得到楚怀王的信任,担任了三闾大夫,以及左徒(仅次于令尹,相当于副宰相)的要职。《史记》上记载,他这时“入则与王图议国事,以出号令;出则接遇宾客,应对诸侯。”即:在朝庭上的时候,可以与楚王直接商讨国家大事,为国家发号施令;对外,可以接遇宾客,从事外交方面的事务。

早年期间,屈原受到楚怀王的信任,曾经参与了楚国的国事讨论,参与制定法律,主持楚国的外交事务,当时的屈原是踌躇满志,意气风发的。他一心救国,下定决心,一生追随舜帝,

屈原一直认为自己是古帝高阳氏的后裔,楚国人在农历五月初五这一天又要祭拜舜帝,所以一大部分人认为屈原并不是无意之间选择在五月初五投身汨罗江的,而是刻意而为之,他之所以在这一天投身汨罗江,主要是在山河破碎,神仙绝望的情况下,表达终身追随舜帝的决心。(见卿何郡主说历史2023-05-04 )

六、子兰

屈原的生卒年代,由于记载不详,很难确定,大约生于楚宣王三十年,即公元前三四〇年,死于顷襄至二十一年,即公元前二七八年左右。

楚怀王不接受教训,后来又被秦国骗了一次,最后死在了秦国的大牢里。国君死了,做臣子的屈原很伤心,哭了几天几夜,他觉得这次楚怀王受骗,与靳尚与子兰有关,他恨透了靳尚、子兰。

楚怀王死后,他的儿子楚襄王即位,任命子兰为宰相,如此搭配,楚国岂能不亡?屈原忧国忧民,可他一个人救不了楚国,只好四处骂人,天天骂子兰,见一次,骂一次,无休无止,子兰当然受不了,利用自己的权势给屈原捏造了诸多罪名,屈原第二次被赶出都城,第二次被流放到湖北一带。

在屈原第二次流放期间,秦国战神白起领兵攻破了楚国的都城。噩耗传来,屈原悲痛欲绝,无法释怀,国家没有了,活着还有什么意思呢?他以投江自尽的方式表达了对国家的热爱,临死前,他心中自然是满满的恨、悲和冤屈。

屈原偶像彭咸,追随舜帝的贤德和理想,忧国忧民,理想远大,却又碰上了楚怀王这个可怜的昏君,靳尚、子兰、上官大夫这样的陈旧之人,理想与现实的巨大矛盾下,他慢慢地走向了江边。(张洪兴)

0 阅读: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