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老话“人到老年三不做,孝子贤孙无人祸”,何意?有何道理?

历史酿的酒 2022-05-23 21:01:31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包罗万千,其中的一个分支,便是俗话。顾名思义,俗话指的是那些通俗易懂的、广为流传的话语,别看俗话通俗易懂,但是俗话言简意赅,很多俗话是经过一代又一代的人,口口相传,流传至今的,可以说是古人对日常生产生活细致入微的考察,是古人的智慧结晶,很多俗话,是有其存在的道理,尤其是那些涉及到为人处世的俗话,即使时至今日,仍然起到一定的指导意义,例如今天要讲的这句农村老话——“人到老年三不做,孝子贤孙无人祸”

这句俗话所说的“三不做”,指的是哪四不做呢?

第一、不切实际的倚老卖老

生老病死,是自然界的发展规律,一个人纵使再青春美丽、活力动人,也有人老珠黄,年老色衰的一天,这是定数,谁也不可逃避,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成长过程,也是老去的过程,没有人的人生是一帆风顺的,每个人一路走来,都历经了千辛万苦,积累了许多见识、阅历和经验,这些经验对于年轻人而言,很多是有借鉴意义的,因此,俗话道——“家有一老,如有一宝”

然而,凡事都有利与弊的一面,随着时代的发展,日新月异,社会的发展变化速度,是超乎人们的既定想象,有时候,老年人的建议,已经不切合实际,变得不受用了,这时候,作为老年人,就应该反思自己,就事论事的考虑是否正确,而不是一味不切实际的倚老卖老,将“吃的盐比你吃的饭还要多”为借口。

活到了学到了,年轻人要向老年人请教,而对于一些新生事物,年轻人接受程度比较快,反而老年人也要向年轻人学习。

第二、不顾晚节的为老不尊

“尊老爱幼”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何为“尊老”?并不是所有老人都应该得到尊重的,因为古人尊老也是有选择性的,那些值得尊重的老人,理应得到年轻人的尊重,受之无愧,而那些不值得尊重的老人,则不应该受到尊重,与以德报怨,何以报德的道理一样,如果不值得尊重的老人,也得到了尊重,那么对于那些值得注重的老人而言,岂不是不公平?记住古人的一句话:为老不尊,为幼不敬。

第三、于事无补的疾世愤俗

《论语》中就曾说道:“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人到了晚年,经历了世事沧桑,很多事情,都会放开了点,因此,人到了老年,切记不可叹老磋贫、不可满腹牢骚,不可疾世愤俗,因为这些都是于事无补的。

老年人就像是年轻人的人生导师,对于年轻后代,有指导的作用,如果一个老年人,整天满腹牢骚,给家庭带来了各种负能量,这不但让自己不开心,同时也让整个家庭,跟着一起烦恼。

以上,便是这句农村老话前半句所说的“人到老年三不做”,分别是不做不切实际倚老卖老的事情、不做晚节不保为老不尊的事情,不做疾世愤俗于事无补的事情,至于俗话的后半句“孝子贤孙无人祸”,是衬托前半句的,意思是家中的老人如果能够有这三不做,则子孙后代会更加孝敬、整个家族也会更加和睦,生活更加幸福。

0 阅读:172

历史酿的酒

简介:静静地,做一枚历史观察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