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陈旭
“民以食为天”的中国人,似乎带富了不少食品企业。早些年的娃哈哈便是如此,更是直接将宗庆后送上中国首富的位置。
虽然如今的中国首富换了一波又一波,“民以食为天”这句话却依旧发挥着“造富”作用。虽然中国首富之位难以再次夺得,但是地方首富还是不在话下的。
身价高达600亿的福建首富家庭,便是靠着食品,获得财富的“恩宠”的。而他的“孩子”不是别人,正是超市、小卖铺随处可见的——达利食品。
其实就创始人许世辉来讲,几乎一生都“奉献”给了食品行业。早在1980年的时候,年仅23岁的许世辉就开始在食品行业“打工”。
通过不懈的努力,终于在自己30岁的时候,成功成为当地惠安蜜饯厂的厂长。不过这个工厂其实也不算大,只是在“偏僻”角落的一个乡镇工厂罢了。
虽然可能工厂不算太大,但是成为厂长的许世辉,终于可以在自己的天地里抒发想法了。在接手成为厂长的第三年,他就创办了小型集体所有制企,取名为:惠安县民政美利食品厂。
可当时的美利食品仅有一条专门用来生产散装饼干的生产线,也就使得工厂的经营并不可观。于是许世辉开始,逐渐转型。达利食品的名字,便是在发展的过程中创办的。
在完成达利食品的家族私有化后,许世辉第二个要做的事情,自然是提高销量。不然即便达利食品成为了许世辉家族的“私人物品”,要是不能造富,也不过是个“摆设”罢了。
那么达利食品究竟是如何发展,带着这个创始人成为福建首富的呢?许世辉和达利食品的发展,其实是那个年代不少中国企业的“缩影”。
既然自己的想法不够、点子不够,为何不去“效仿”别人呢?毕竟一些产品已经小有成就,“借”过来用用,省去了不少可能“翻车”的麻烦。于是早些年的达利食品,靠着模仿一步一步发展起来。
无论是现在的达利园派,还是可比克、和其正、乐虎,其实都能够找到它们的“原型”。这些出自达利食品之手的“热门”产品,其实都是“模仿”的产物。
我们就以最典型的达利园派为例,看看它的“聪明才智”体现在哪里。
2000年前后,韩国企业带着“好丽友”登陆中国市场,而其中的好丽友派获得中国消费者的喜爱与追捧。不过相对而言,价格也比较高。
于是趁胜追击的达利食品,迅速在2002年的时候推出了达利园蛋黄派,并“搬进”各大超市。虽然口感上可能会稍微硬一点,但是只要好丽友派1/3的价格,还是迅速获得了中国消费者的“芳心”。
就这样靠着模仿一款又一款产品,让达利食品成为中国食品界的“翘楚”。尤其是2015年登上资本市场以后,企业飞升,创始人财富也激增。身价接近600亿的许世辉家族,就这样成为了福建首富。
不过2021年,达利食品却也面临着上市后的第一次负增长,以及净利润增速创新低的“尴尬”。这个靠着“模仿”发家的食品企业,当没有东西可以效仿的时候,是不是也该靠创新“自救”了呢?靠“山寨”发家成功,但想靠着“山寨”长久地发展下去,或许没那么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