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年前,14岁河南女孩何碧玉,以750分考入清华,后来怎样了?

家有三经 2021-06-26 15:36:38

教育的意义在于让公民有能力承担应尽的社会责任,每个人都有受教育的权力,每个人都有通过教育提升自己,改变命运的机会。

但是看似稀松平常的普及教育背后,一个国家付出的财富和精力是超乎常人想象的。

仅2019年,全国教育经费投入就超过5万亿元,占GDP比重超过4%,国家之所以愿意投入如此巨大的财力、物力、人力,是因为教育关乎人才培养,而人才关乎国家命运。

但就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时刻,就在中国急需各方面人才建设的关键时刻,却依旧有人享受着国家提供的便利,转身投入其它国家的怀抱。

1985年出生的何碧玉,在14岁那年就以河南省高考状元的身份考入了清华大学。

她从小就展露出了远超常人的智慧,在她10岁那年,她通过层层筛选,进入了新乡市一中的少儿班,这是仿照北京八中少年班设立的“天才班”,目的是为了对智力超常的儿童进行鉴别和培养。

我们必须要承认,个体上的差别是实际存在的。教育公平并不意味着要否认客观差距,而是通过后天的教育,让主观意愿发挥最大的作用。

如果对所有人都一视同仁,否定智力超常个体的存在,这实际上就是对教育资源的浪费,孔子就曾说过要因材施教,激发每个人最大的潜力,才是教育应该发挥的作用。

进入少儿班,就意味着是“官方认可”的“天才”。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何碧玉熟练地掌握了初高中的所有知识,并在2000年的河南省高考上不负众望,以750分的成绩成为了当年河南省的高考状元。

少儿班今天依旧存在,但是人们对待少儿班的态度却也愈加的谨慎,因为少儿班虽然挖掘出了一批智力超群的“天才”儿童,但是这种天才往往不是全方位的。

如果让这些天才和“资质普通”的学生站到一条赛道,仍以传统的方式对他们进行培养,这既是对少数人的不负责任,也是对多数人的不负责任。

既然我们可以为这些“天才”提供一个相对独立的教育环境,那么我们也应该为他们寻找一条合适的赛道。

进入清华大学的何碧玉依旧保持着旺盛的求知欲,虽然生活在一群二十多岁的大学生里,她显得格格不入,但在课堂上,她绝对有资格和来自五湖四海的优秀学子平起平坐。

经过一段时间的相处,老师和同学都对这位小同学青睐有加,不仅在生活上给予诸多帮助,也时时刻刻着她的学习成果。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少年班的设立就是何碧玉人生中遇到的第一个伯乐。正是因为少年班的存在,才让她显得如此特殊,她才能将聪明才智更好的发挥到正确的地方。

国家为了发掘千里马,在资源分配上进行了必要的倾斜,可以说“天才”们的成功,有国家一半的功劳。

就在何碧玉即将完成大学学业的同时,她也收到了来自美国华盛顿大学的邀请。

毕业后的何碧玉顺势进入了华盛顿大学,继续自己的学业,先后取得了硕士学位和博士学位,因为在校期间的突出表现,她在毕业后得到了一份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的工作。

优秀的人绝对不会被埋没,只是需要时间去挖掘。历史上有无数的天才落魄地离开了人世,但是何碧玉身上的光环让她轻而易举地获得了成功。

这时的她只有24岁,但她的学术水平已经得到了学界的共同,远在中国的老师同学们也密切着她的一切,也会为她取得的成绩而感到喜悦。

出于关心,老师和同学们也和她讨论过毕业后的就业问题,向她介绍起国内的就业形势,但当时的何碧玉以学术环境为由,希望继续留在美国进行学术研究,老师和同学们选择了尊重她的选择。

人人都有选择的自由,我们无权干涉,但正是这份自由,让多少人误入歧途而不自知,每个人都能为自己的选择给出答案,但这个答案往往不是选择的依据,而是为了将选择正当化的存在。

时间一晃而过,已过而立之年的何碧玉在美国事业有成。她取得了美国国籍,在大学有一份体面的工作,成为了人人羡慕的大学教授。

但是她的选择再一次引起了人们的讨论,虽然人人都有选择的权力,但人人也都有自己的立场,当我们将民族与国家前置时,个人的选择不应该和国家的利益冲突。

更何况从小就被光环笼罩的何碧玉,享受的是常人不能享受的教育资源,而这一切的背后,都是整个国家利益的分配。

即使在今天,类似的事情依旧不断上演,从我国第一批公派留学生开始。人们就将注意力放在了那些享受了国家福利,却不履行建设国家“义务”的留学生。

虽然没有一条法律限制他们的选择,但是无论是出于民族感情还是个人原因,知恩图报才是我们做人的底线。

祖国哺育了我们,我们就应该去建设她,让她变得更加美好,而不是置身事外,将自己的成功归功于自己,将粉饰过的借口作为背叛国家的理由。

个人的贡献对于推动国家建设和历史进程的发展都是微小的存在,但是我们仍需要这一份小小的力量。

如果一个人不能建设自己的祖国,那么他也不会对其它国家有任何的贡献,实现自己人生价值的第一步,就是要找到自己的归属。只有明白了自己存在的意义,才有可能更好的发挥自己的价值。

离开自己的祖国不需要借口,因为没有什么理由可以被原谅,也没有什么理由可以被理解,在建设祖国过程中跑掉的人,永远无法得到谅解。

虽然我们不提倡事事与爱国挂钩,但这从来不妨碍我们以一个爱国者的视角去观察世界,理解世界,改造世界。

0 阅读:263

家有三经

简介:更新出优质作品,一起探讨儿童成长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