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也没想到在这11月里,一块小小的瑞士卷蛋糕竟成了互联网竞技场的主角,引发了一场全民参与的舆论风暴。然而这起看似琐碎的家庭小拌嘴却引发了网友们的热议。此次事件因为有着很强的共鸣性和话题性,迅速突破圈层引发了全网关注,甚至引起了官方的介入调查。
这不禁令人深思:这块小小的瑞士卷竟能撬动如此巨大的社会能量,让网信办都出手了,这是为何?
“瑞士卷”引发的家庭风波2023年10月末,一则关于“瑞士卷分配”的短视频在网络上迅速发酵。视频中,一位女性,我们姑且称她为孙女士,抱怨自己的丈夫不让她吃剩下的两块瑞士卷,控诉丈夫的“双标”行为和不尊重,而丈夫的理由是“留给孩子吃”。
这看似寻常的夫妻拌嘴,却迅速在网络上发酵,成为热议话题。刚开始的时候舆论几乎一边倒地同情孙女士,谴责男主的“双标”行为:自己吃了两块,却阻止妻子享用。
“瑞士卷怎么分”一度成为社交平台上的热门话题,无数网友加入讨论。
网友们纷纷向自己的男朋友或者是丈夫发问:“如果你有8个瑞士卷,你怎么分?”
并在网上分享自己的家庭分配案例,甚至衍生出各种调侃和段子。
真实性与道德审判这种看似“传统”的育儿观念,在当下社会引发了广泛争议。许多网友们认为,现在这个年代已经不愁吃不愁穿了,实在是没必要强行“苦了自己”,更何况母亲付出的心血不是一个瑞士卷能比的。而且,如果丈夫觉得要留给孩子吃父母不能吃,那为什么他也吃了却要求妻子留给孩子呢?
“瑞士卷”事件在网上持续发酵,开始有部分网友对女主的行为表示质疑,他们认为孙女士在视频中展现出的委屈和控诉,更像是一场精心设计的表演。网友们开始质疑为什么夫妻间的日常争执会被拍摄得如此“专业”,镜头切换和角度都恰到好处,仿佛预先设定好的剧本。
随着事件热度的不断攀升,越来越多的网友开始深挖女主的背景。有网友发现,女主并非视频中所描述的“全职太太”,而是一位拥有丰富带货经验的网络主播。
社交媒体的推波助澜在这件事中,社交媒体给这件事的热度狠狠地加了一把火。它一方面加速了事件的传播,让更多人参与到讨论中来;另一方面,也放大了事件的影响,加剧了舆论的激化。
点赞、评论、转发,这些看似简单的操作,却在无形中塑造着公众的认知和判断。“瑞士卷”事件之所以能够引发如此广泛的社会讨论,其背后反映的是当代女性在家庭角色和社会责任中的矛盾与冲突。
因为大家的固有思维里总是“男主外,女主内”,女性常常在家庭中担任的角色就是生儿育女、照顾家庭,仿佛有了孩子母亲就要围着孩子转,一切以孩子为主。而社交媒体就是用这一点撬动了当代人的心,他们纷纷为这种固有思维中的“男女不平等”发声。
事件后续发展与官方介入而据女主在社交平台上发布的信息:她曾患抑郁症5年,随后与丈夫离婚,后面接受治疗病情有所好转后选择和丈夫复婚。但是有网友却发现,女主在视频中展现出的情绪和状态,与一位抑郁症患者的典型表现并不相符。
社交媒体和流量经济的兴起,为“瑞士卷”事件的快速传播提供了温床。作为一名带货主播,流量的价值更是发挥到了极致。
在这件事发酵后,女主的抖音粉丝数量迅速增长。这不禁令人怀疑,这起事件是否是一场精心策划的营销炒作?
孙女士随后给出了自己的解释,称视频内容属实,只是为了记录生活,没想到会引发如此大的争议。她还表示自己和丈夫的感情很好,视频只是片段,不能代表全部。但是这样的解释并没有平息舆论的质疑,反而引发了更多的不满。
随着事情舆论在网上发酵越来越火,网信办也介入了这件事,官方的介入无疑将这件事推向了新的高潮。官方的介入也意味着事件已不再是单纯的家庭纠纷,而是涉及到网络信息真实性、社会公序良俗等更深层次的社会问题。
官方的调查结果将直接决定事件的最终定性,我们期待着官方的调查结果来平息这场闹剧。
结语回看“瑞士卷”事件的发展,从最初的视频曝光,到网友的热议,再到官方的介入调查,以及最终女主账号被封禁。这起事件就像一面镜子,照出了社交媒体时代流量经济的种种乱象,也引发了人们对网络伦理和社会责任的深刻反思。
“瑞士卷”事件,看似只是一件不起眼的家庭琐事,却折射出当代社会中存在的诸多问题:女性在家庭中的角色和地位、社交媒体的伦理与责任、流量经济的利与弊等等。这起事件,也提醒我们,在信息时代,要保持理性思考,不盲目跟风,不轻易被煽动。
在这个信息传播飞快的世界,信息的每一次传播都带着新的、不同的内容。但是对于这些信息我们须维持冷静客观,勿轻信盲从,应多方求证,作出理性判断。只有我们全社会共同努力,才能构建一个更加健康、和谐、有序的网络空间。
信息来源:极目新闻《宝妈吃瑞士卷被丈夫数落引关注,网友质疑是剧本,当地网信办:将核实调查》
当事人个人抖音账号
文|芷缘
编辑|芷缘
摆拍有意思吗
应该立法,所有人发布的视频若非真实必须注明
这种事情层出不穷的,提高自己的脑子别被骗就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