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提要
在金融科技发展背景下,建设高性能固定收益平台至关重要。然而,国内各券商普遍面临着业务系统供应格局分散,投研流程各环节孤立,投资交易链路复杂且性能不足等问题。对此,银河证券构建一体化的投资交易平台,依托自研的交易底座和投资决策中台,形成对内自营投资终端和对外机构客户服务的产品体系,贯通业务流程的全生命周期,以支持固定收益业务的全景化布局。
一、自营投资固定收益业务现状
自营投资固定收益业务(简称FICC业务)涵盖固定收益(Fixed Income)、外汇(Currencies)、大宗商品(Commodities)及衍生品全品类资产。当前国内FICC市场主要聚焦固收业务,涵盖三个方面:一是自营投资,即,使用公司自有资金或外部融入资金进行自营投资,投资范围包括利率债、信用债、货币市场工具、衍生产品、商品、基金、ABS、REITs等各类金融产品;二是做市业务,即针对FICC金融产品,为市场投资者提供双边报价,给市场提供流动性服务;三是根据客户需求,提供相应产品和服务,例如提供现金理财类(报价回购(天天利))、风险管理类(收益凭证、收益互换、利率互换、信用风险缓释)等FICC产品和服务。
为了满足FICC业务不断扩展的需求,需要建设一个高性能、高集成度的FICC系统。这不仅可以提升交易效率、降低操作风险、促进业务创新以及提升竞争力,还可以满足监管要求并推动金融科技发展。然而,国内各券商在推进FICC系统建设过程中普遍面临以下三个问题:
第一,目前国内FICC业务系统供应商分散,缺乏一体化平台,系统之间互不兼容,流程割裂,操作效率低下,提高了数据整合、业务协同和风险管理的复杂度,且需求响应时效不可控,迭代开发成本高昂,限制了业务创新与扩展。
第二,随着金融行业数字化进程的推进,“投研一体化”成为主流趋势。从投前的研究,到投资交易过程以及风险管理、合规、检查,再到投后的分析等等一系列环节,“系统烟囱林立,信息孤岛遍布”的状况比较普遍。投研一体化需要构建统一的平台,将投资研究与投资决策的各个环节紧密集成,涵盖从数据管理、因子研究、策略构建、历史回测、策略评估、模拟交易、实盘交易到绩效分析的全生命周期的综合管理,对于提升投资决策的效率和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第三,市场形势瞬息万变,投资决策应能够对其变化及时响应并高效率执行。在投资交易全链路中,行情处理、报盘、风险控制及策略执行等关键环节执行复杂度高、处理速度慢,从而成为制约整体性能的短板。因此,通过全面极速化升级投资交易全链路,能够助力金融机构凭借高性能的投资决策机制在竞争激烈的金融市场中脱颖而出。
二、平台化战略框架
银河证券作为国内领先的券商之一,近年来在FICC业务系统建设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和实践,致力于构建一个更加高效和协同的业务生态。银河证券的平台化战略是其金融科技赋能的关键突破口,通过顶层设计和战略规划,构建一体化的投资交易平台(简称一体化平台),以支持FICC业务的全景化布局。
图1 银河FICC平台化战略框架
自主研发的交易底座和极速订单引擎,整合交易、管理、风控、清算、簿记等多个功能,逐步集成现有各投资管理柜台中的共性功能,并结合指令管理、账户管理等运营中台以及风控管理、风险计量等风控中台,实现一体化平台整体资源的优化配置与高效利用。
一体化投资决策中台是金融机构提升投资决策效率和质量的关键工具,整合投前、投中、投后全生命周期的投资管理需求,从而紧密集成投资研究与决策过程。
依托一体化交易底座和投资决策中台,形成包括交易员工作站、策略研发工作室、投资及风险管理工作站等在内的自营投资终端,以及机构版客户端、应用程序编程接口(简称API)、软件开发工具包(简称SDK)等机构客户服务,实现业务流程的全生命周期一体化贯通。业务场景覆盖自营投资、策略研发、客需交易、做市报价等内部场景,以及报价面板、组合管理等外部场景,旨在满足多样化的业务需求。
三、平台化治理措施
在实施平台化战略的过程中,银河证券采取了一系列治理措施,以确保固定收益平台能够有效地连接并整合既有的各孤立系统,提升FICC业务的自动化和智能化水平。
(一)梳理海量数据资源,推进标准化建设,实现数据治理
市场行情品种繁多,包括交易所行情、货币中介报价行情等全市场、全品种的行情数据以及多源聚合的资讯数据。这些数据来源广泛、结构复杂、规模呈指数性增长。为确保系统间有效通信、减少数据错误及延迟,一体化平台制定了统一的接口标准和数据规范,从而简化接入流程,方便后续扩展,提高数据处理效率和准确性。此外,提供了SDK支持回测、仿真和实盘对快照、Tick、K线等多种数据的行情回放和订阅,并内置金工计算器方便业务人员使用。
(二)整合三方柜台系统,打造交易底座平台,提高业务协同效率
固收业务广泛覆盖多个市场及不同厂商的柜台系统,部分功能重叠且相互孤立,极大地增加了数据整合、业务协同及风险管理的复杂度。通过对接第三方柜台的管理接口,逐步剥离用户、账户、指令、簿记等功能并迁移至一体化交易底座平台中统一管理,以提升未来业务需求响应速度,提高业务风险管理水平,增强业务联动能力。
(三)多进程解耦设计提高系统稳定性、可用性、可扩展性
交易系统对稳定性要求苛刻,而纷繁复杂的任务如行情接收、策略运算、柜台交互等往往使其变得臃肿不堪而难以维护和拓展。为摆脱困局,一体化平台采用多进程架构,通过进程间通信技术统筹协调,使基础信息服务、行情服务、柜台交互服务和策略服务分别在独立进程中运行,从而避免因某一个服务的崩溃影响其他服务,既保证了系统的稳定性,也大幅提高了系统的可用性和可扩展性。
(四)兼顾通信和实时存储,满足高频、极速量化交易
做市商系统对性能要求极高,在履行做市义务时,需要不断地提供买卖报价,在合理价格区间执行交易指令。为满足高性能要求,一体化平台利用共享内存技术和内存映射文件技术,实现高效的数据处理和通信。共享内存技术允许多个进程之间快速交换数据,而内存映射文件技术则能够在通信的同时,将数据异步保存到磁盘。二者有效结合,确保了数据处理的速度和安全性,降低了系统延时。
(五)优化策略框架,满足多样化需求
市场的变化导致策略的时效性瞬息万变,为避免错过最佳时机,采用敏捷开发方法,快速迭代策略,缩短从策略设计到实施的周期,确保策略能够及时响应市场变化。一体化平台利用分节点、定制化的策略管理技术,满足快速响应市场和高效资源利用的需求。在开发语言方面,支持C++、Python两种语言,C++策略以动态链接库的形式运行,保证策略的保密性和高效性;Python策略则依赖Pybind库,将Python策略接口和C++策略接口的方法、参数对齐,从而保证策略接口的一致性,满足业务人员易上手的开发要求。
(六)构建自主可控的定价模型,提高市场流动性
为增强市场流动性,促进价格发现,提升交易效率,并确保定价机制的合理性、独立性和可控性,银河证券开发出一系列先进的资产定价模型。依托这些模型,可实现自动化报价、快速响应询价以及自动风险管理对冲策略。未来,银河证券将在现有定价模型的基础上继续深耕,利用人工智能算法深入研究市场规律,对现有模型进行持续优化和升级迭代,以便能够对市场动态做出快速响应。
(七)构建因子库,强化回测、仿真、实盘信息互通
为了满足业务盯市的需求,一体化平台利用固收回测系统构建各类因子和策略,为交易员捕捉交易机会,方便业务人员开展投研工作。与智能量化策略交易系统相互配合,使得策略在仿真环境中回测成功后可以顺利过渡到实盘交易。在因子开发中,依托高性能时序数据库高效读写、快速查询、复杂分析、分布式并行计算以及低延迟流数据处理等特点,开发实时高频因子,及时捕捉市场变化,并应用在策略回测和实盘交易中。
四、平台化治理效果
2019年,银河证券自研打造了债券投资支撑系统,以报表类开发为切入点,逐步扩展到风控和数据投研类需求的开发。
2020年以来,银河证券以FICC做市业务系统搭建为契机,自主规划并构建智能量化策略交易系统,参与银行间债券做市、上/深交所场内债券做市、国债期货做市、REITs和ABS做市等,是市场唯一荣获2023年沪深交易所债券做市所有奖项的机构,也是市场唯一一家连续三年获得国债期货优秀做市商金奖的机构。银河证券不断扩展业务品种,积极开展银行间市场多项创新业务,目前已支持银行间现券、标债远期、利率互换、标准利率互换、债券篮子、债券利差等品种的自动化报价,成为首批通过债券篮子、债券利差、标准利率互换等接口报价并达成交易的金融机构。截止到2024年9月中旬,已上线涉及六大交易品种的四十余类交易策略,智能量化策略交易系统从收到行情到批量报撤单的穿透时延控制在30微秒以内。
2023年,银河证券建设固收回测系统,实现了固收各品种的全面覆盖,满足了业务盯市的需求;同时构建了基于低延时流计算引擎的因子库,开发高频因子,与回测、仿真、实盘全面贯通,成功应用于实盘交易中。
2024年,银河证券启动建设一体化交易底座,整合各投资柜台基础功能,支持业务个性化、差异化需求,提升业务响应速度,强化风险管理,提高交易效率。
五、结语
综上所述,为了高效应对市场变化、持续优化研发效能,银河证券积极拥抱数字化转型,深化固定收益平台化战略,依托金融科技赋能,构建高效、安全、开放的金融交易新生态。一体化的投资交易平台推进FICC业务领域的链路不断拓宽,实现由重资本向轻重并举转型升级,不仅能够应对FICC业务全景化布局的挑战,还能够在市场竞争中把握先机,显著提升交易执行效率、降低运营成本、增强风险管理能力,为金融机构提供更加灵活、便捷的金融服务。同时,通过加强与第三方投资业务柜台厂商的合作,促进资源共享与优势互补,实现业务的持续增长,共同推动FICC业务领域的高质量、创新发展。
作者:白淼、郭悦、赵振怡,中国银河证券股份有限责任公司信息技术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