靖难之役:建文帝做了哪些愚蠢决定,导致满手好牌打成烂牌

历史总探长 2022-10-16 22:15:32

说实话,建文帝赢在了起点,却输在了终点,也输给了朱棣的胆量。

我们以这张地图为例,靖难之役,大抵可以分为四个阶段。前三个阶段是朱棣最艰难的阶段,这段时间,他游走在北平、河北、山东三地。

那时候,山东就是他运转兵力南下的极限。再继续南下随时又被切断后路的可能。

第四阶段,就是朱棣统兵绕过1000公里防线,奇袭南京、登上帝位的传奇故事。

1398年,朱元璋病逝,皇太孙登位不到一年内,周王朱橚、齐王朱榑、代王朱桂、岷王朱楩皆被废为庶人,湘王朱柏被逼自杀。

公元1399年,七月。

北平的朱棣靖难起义,扛起了叛乱大旗。

北平、河北、山东这三个战场,因建文帝雄厚的兵力,白沟河一战,李景隆损失近60万大军,朱棣虽然前期胜利较多,但也并不能抹除明王朝正统兵力的碾压性优势。

尤其是攻打山东期间,济南城的盛庸和保定的平安双向配合,一个宁死不出城,一个则统领了二十万大军在保定一带不断袭扰后方,导致想要南下攻城的朱棣十分的被动。

那时候,朱棣的想法还十分符合战争逻辑,他尚不敢直接深入1000公里直扑南京。因为朱棣如果真的敢下定决心南下,一旦失败,不仅他的大本营北平荡然无存,他南下的军队也极有可能被包抄吞并。

朱棣攻打山东战役中,因为盛庸、平安两位军事将领的高度配合,朱棣首尾不能相顾。他害怕被包围在济南一带,最终只能选择放弃攻打济南,退回了北平。

时间来到靖难战役第三年,朱棣再次从北平南下,在德州再遇悍将盛庸。这一次,一向长于守城的盛庸选择出城进攻朱棣,双方交战正酣,狂风大作,盛庸大败退回城中。

事情还没有结束,朱棣和盛庸在城外交战时,北面的平安也领兵南下包抄朱棣,两军再度交战。

结果可能出乎大家的想象,同样狂风大作,平安大败,败退真定。

与此同时,明朝大军又从真定、山海关两地北上进攻朱棣。

朱棣再一次选择北上回援。

靖难战役前三年,朱棣的想法始终都是巩固北平、荡平河北、威逼山东,然后稳步南下,攻占应天。

明王朝强大的兵力始终在掣肘着朱棣,他的大本营北平始终被明军主力牢牢牵制,使他连基本的战略计划都无法完成。

这一切的改变,还要靠南京城的细作。

靖难战役的第四年初,南京的一名小太监传信,南京城极度空虚。

朱棣惊呆了!!!一个伟大且冒险的计划在他心中酝酿。

走,南下。

于是,整个靖难战场出现了滑稽的一幕。

朱棣的大军往南跑,河北、山东的明朝军队也跟着往南追。

不同的是,朱棣的燕军完全掌握了战场主动权,明朝军队却极为被动追击,在追击过程中不断损兵折将。

南下途中的灵璧一战,朱棣重创朝廷追击主力,这股主力还包括从应天城北上拦截的主力。

此后的朱棣再无后顾之忧,顺利饮马长江,拿下了应天成。

事后,我们再来分析这场战争。

朱棣到底赢在了哪里呢?

其实,我倒觉得未必朱棣的战术有多高明,也未必是建文帝就蠢得不知所以。我们今人审视古代历史很容易陷入上帝视角的误区,也很容易以成王败寇来的结果来分析一场战争。

试想,如果朱棣当年南下被包抄歼灭呢?

后人又如何评价这场战争呢?那时候的评价会不会是朱棣太蠢了呢?

我个人的理解建文帝没有做过什么愚蠢的决定,他只是输在了四叔的胆量上。

因为,有时候胆量恰恰是必杀技。

2 阅读:1865
评论列表
  • 2022-11-21 02:49

    打仗厉害,运气也好,南京居然降了,哪怕建文固守待援,或者弃城跑去别地建都呢?

  • 2022-11-25 15:26

    济南是铁铉守的 不是盛庸

  • 2023-01-29 11:32

    不太明白,奔袭一千公里,中途这些城池守将难道都是纸糊的,还是说不愿中立看热闹,还有感觉老朱封了那么多王,关键时候也没几个真出力帮忙的

    高凌潼 回复:
    你猜那些健在的藩王在帮谁?
  • 2022-10-17 18:58

    靖难时北元在干什么?

    滴滴滴答滴滴滴答 回复:
    靖难的时候明朝在干什么![呲牙笑]北元就在干什么!可以说机会千载难逢啊。[笑着哭]
    左牵黄右擎苍 回复:
    北元自个也内乱不止

历史总探长

简介:胸无点墨,不如看史明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