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见友人妻子漂亮,羡慕之余提笔写下一首词,感动世人近千年

甲子光年 2024-09-09 16:28:21

在历史的长河中,有这样一段佳话,它融合了才情、友情与爱情,让后人传颂不衰。北宋文坛巨匠苏轼,以其横溢的才华和坎坷的仕途为人所知,而他的友人王巩,同样是一位才华横溢却命运多舛的文人。

当苏轼见到王巩的妻子宇文柔奴时,不仅为她的美貌所动,更为她的才情与坚韧所折服,于是挥毫写下一首词,感动世人近千年。

苏轼,北宋文坛的全才,诗、词、文、书、画无一不精,他的才华如同璀璨星辰,照亮了那个时代的文化天空。然而,他的仕途却如同过山车般跌宕起伏,几经贬谪,始终未能如愿施展抱负。

王巩,1048年出生于山东莘县,是宋初名相王旦的孙子,自幼受家学熏陶,对诗词绘画有着浓厚的兴趣。成年后,他凭借自己的才华,在文坛上崭露头角,成为小有名气的诗人和画家。

苏轼与王巩的相识,源于对诗歌的共同热爱。两人一见如故,意趣相投,很快便成为挚友。王巩曾任太常博士、扬州通判、宗正寺丞等职,与苏轼同朝为官,相互扶持,共同面对官场的风风雨雨。王巩一生正直、热忱,勤于著述,他的作品如《甲申杂记》等,至今仍被后人传阅。

北宋时期,党争激烈,改革派与保守派之间的斗争如火如荼。苏轼,这位才华横溢的文人,因不愿卷入党争,选择保持中立,却因此遭到了两派的排挤。元丰二年,苏轼因御史弹劾而被贬,这便是著名的乌台诗案。此案牵连朝野上下20多人,其中王巩是被牵连者中获惩最重、被贬最远的。他被贬至岭南最偏荒的宾州,而苏轼也因此被支离主流官场长达30余年。

在王巩被贬的日子里,有一位女子始终陪伴在他身边,那就是宇文柔奴。柔奴不仅貌美姿佳,更精通书画、能歌善舞,是一位多才多艺的女子。她的父亲曾是御医,却因宫廷斗争蒙冤而死,母亲也因此病殁。柔奴被叔父卖入歌舞坊,后幸得陈太医赎身,并传授她医术。在一次偶然的机会中,她与王巩一见钟情,随后被王巩收入府中。

当王巩被贬至宾州时,家中的歌姬舞女纷纷请辞,唯有柔奴,这位有情有义的女子,愿意陪同王巩前往。在宾州的五年里,柔奴悉心照料王巩,陪伴他度过了无数个艰难的日子。她还用自己的医术帮助当地的百姓,赢得了人们的尊敬和爱戴。

五年后,王巩奉诏回京,苏轼设宴为他接风。在宴席上,苏轼好奇地问:“岭南那里究竟好不好,听人说那里的生活应该并不好过吧?”还没等王巩应答,柔奴轻声答道:“此心安处是吾乡。”随即王巩微笑着说道:“吾与柔奴在岭南已经结为夫妻,无论生活境况何等不便、何等艰难,柔奴都告诉我只要心思安定淡然,何处都可以是自己的故乡。”

苏轼被柔奴的乐观豁达和深情厚意深深打动,当即挥毫写下《定风波·南海归赠王定国侍人寓娘》:

“常羡人间琢玉郎,天应乞与点酥娘。尽道清歌传皓齿,风起,雪飞炎海变清凉。万里归来颜愈少,微笑,笑时犹带岭梅香。试问岭南应不好,却道,此心安处是吾乡。”

这首词通过细腻而生动的笔触,描绘了歌女柔奴的非凡才情与超然品格。词中,苏轼以“琢玉郎”和“点酥娘”分别喻指王巩与柔奴,赞美了他们的风姿与美貌。

更为动人的是,柔奴从遥远的岭南归来,容颜未老,微笑时犹带岭梅香,这不仅是对其外在美的赞美,更是对其坚韧乐观精神的颂扬。当苏轼试问岭南是否不好时,柔奴的回答“此心安处是吾乡”更是道出了她随遇而安、超然物外的人生态度。

晚年,王巩迁居于江苏高邮,注重养生,过着平淡而宁静的生活。他继续勤于著述,留下了许多宝贵的文化遗产。宋徽宗政和年间,王巩去世,终年70岁。他的一生,虽然仕途坎坷,但在文学和艺术上取得了卓越的成就,更与苏轼结下了深厚的友谊。

柔奴的故事和苏轼的词作,被后人传颂不衰。她的坚韧、乐观和深情,成为了人们心中的楷模。她的那句“此心安处是吾乡”,更是成为了流传千古的名言,激励着无数人在逆境中保持内心的安宁与坚定。

1 阅读:44

甲子光年

简介:喜欢历史,喜欢分享历史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