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剖析赫哲民族服饰的特色与变化分析

强强聊历史 2023-04-06 21:31:00

文|侯博士的笔记

编辑|侯博士的笔记

前言

赫哲族是一个人口极少的聚居民族,主要居住于三江平原边缘地带。

他们的聚居点分布于同江市和抚远县之间的四个沿江集镇,保留着传统的民族生活习俗。

赫哲族的民族文化具有浓郁的东北地域特色,包括他们的服饰,也展现出极强的民族特色。

赫哲传统服饰的民族特色

赫哲族的传统民族服饰不仅仅是赫哲民族文化的表现,也是其作为一种民族文化的载体,体现了许多超出其本身意义的内涵。

这些内涵涉及了生产方式、原始信仰、地域特色、节日礼仪等诸多方面。从这些方面来看,赫哲传统服饰具有以下特色。

主要生产方式在服饰习俗中的体现

长期以来,赫哲族一直是一个闭塞的渔猎民族。在传统的渔猎生产活动中,他们创造了许多适应于渔猎的工具,如桦皮船、鱼皮服装等。

过去,赫哲人的生活基本上依赖于渔猎活动的猎获物。因此,他们的服饰的原料和制作工艺都受到这种生产方式的限制。

渔猎活动的猎获物主要包括鱼类和兽类,它们自然地成为赫哲民族服饰原料的主要来源。

赫哲族是以捕鱼为主的民族,他们视鱼为“伊马哈”,鱼在他们的日常生活中无处不在。

赫哲人的生活习俗也深受鱼的影响。在过去,任何其他原料都难以取代鱼,因此鱼皮成为了服饰的主要原料。

在物质财富本身的稀缺情况下,鱼成为了赫哲人的真正的“衣食父母”。

鱼皮衣裤是最具有赫哲民族特色的服饰。过去,赫哲人曾被外族蔑称为“鱼皮鞑子”,虽然带有民族歧视的性质,但却反映了鱼皮衣与赫哲人之间的密切关系。

黑龙江下游水深江阔,生长着许多体型庞大、皮厚而坚韧的鱼,如象蝗鱼、大马哈等。

这些鱼的鱼皮成为了鱼皮衣的主要原料。制作鱼皮衣的方法是先用刀从鲜鱼身上剥下完整的皮,晾至半干,然后经过数十次堵压、蹂制,最后手工缝制而成。

这种服装因其防水性能出众,多用于渔装。总之,鱼对赫哲人的整体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也成为了赫哲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除了捕鱼,狩猎也是赫哲民族的传统生产活动之一。

在赫哲的许多节日游戏中,如射箭、射草靶等,都与狩猎有关。

狍皮和貂皮是制作服装的良好材料,因为狩猎主要在冬季进行,而北方的寒冷气候对耐寒和耐磨的要求很高。

在赫哲猎手中,冬季狩猎服通常由冬狗皮制成,秋季狩猎服则由夏狗皮制成,而冬季貂皮帽也很常见。

其他像熊和野猪等野生动物的皮毛较为粗硬,一般不用于制作狩猎服装。总的来说,源于渔猎,用之于渔猎是赫哲传统服装的重要特色之一。

赫哲服饰中的原始信仰

赫哲族曾是一个生产方式原始、生产力落后的民族,其服饰也反映了其原始崇拜习俗。

在原始崇拜信仰中,赫哲人特别崇拜与自身生活密切相关的物品。

由于捕鱼是赫哲人主要的衣食来源,因此,鱼在赫哲人的原始崇拜中占有重要地位,体现在衣饰上的图案中,如鱼鳞、鱼尾、波浪形等。

赫哲人的荷包上也绣有各种鱼的图案,腰带上还挂有各种木或金属的小鱼制品,充分表现了他们对鱼的崇拜心理。

此外,赫哲人也崇拜熊、老虎等动物,虽然在衣饰上没有太多反映,但在萨卡奇阿梁村的岩画中有很充分的体现。

由于冬季严寒,赫哲人非常崇拜火,猎手外出打猎,如在路上遇到未灭的火堆,一定会下拜祈祷,然后绕开火再继续走路,决不敢踏灰烬而过。

赫哲人也重视水,因为它是鱼的栖息之所,这也体现在他们的服饰中。

赫哲人传统服饰偏重于红、青蓝色,这也是原始崇拜在服饰中的重要体现。

赫哲传统服饰的地域性

赫哲族居住在黑龙江、松花江和乌苏里江三江交汇处的沿岸地区,这里的气候属于明显的寒温带,冬季漫长而夏季短促,植物生长期短,种植业生产受到极大的困难。

然而,这里的三江地带鱼类丰富,山林众多,为渔猎生产提供了良好的基础。此外,由于这里的陆路交通不便,外地的棉麻织品很少运到这里,因此传统服饰的主要原料是鱼皮和兽皮。

赫哲人佩戴的饰品原料也有很强的地域特色,多为鱼兽骨质,少数为金质,而玉和银则很少见,因为黑龙江上游多产金,而玉和银则需从外地运进来,而在那个时期,交通状况不便,运输这些物品几乎是不可能的。

此外,值得一提的是赫哲人的靴子,当地俗语称之为“东北三大宝,人参、貂皮、鞋草”。

貂皮本身是重要的服饰原料,前面已经提到过。赫哲人的靴子通常由牛皮和鹿皮制成,中间填充靳靴草,以达到保暖的效果。

这种利用当地资源的制靴方式具有很强的民族地域特色。

赫哲节日礼仪及专门服饰

赫哲人的服饰在其节日礼仪中有着重要的地位。在过年、婚丧、演唱伊玛堪等重要活动或节日中,赫哲人会穿着特别的服装。

其中,专门服装主要指的是演唱伊玛堪的艺人所穿的服装以及萨满的神服。节日服装多为棉麻质的长袍,色彩丰富多彩,但现在已经很少见到了。

演唱伊玛堪的艺人在年节和篝火聚会中穿的演唱礼服多为红色或青色的长袍,绣有花边和纹饰,质料以丝麻为多。

在日常生活中,艺人不一定要穿这种服装。

萨满在赫哲人的宗教信仰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被认为是神的使者,有着驱鬼消病的能力。

赫哲人将萨满的神服视为非常神圣的服饰,包括帽子、裙子、鞋子、袜子、手套和神铃等饰品。

这些神服通常是用兽皮制成的,饰有各种动物图案,充满神秘的色彩。萨满的神服中包含着许多崇拜图腾的元素,是赫哲人宗教信仰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赫哲传统服饰的变化分析

赫哲传统服饰变化的背景

赫哲地区的传统服饰在不断地变化中。这个变化是由于一系列背景问题的推动所导致的。

其中,国家对三江平原的开发和三江沿线口岸的对外开放是两个极为重要的时间标志,它们促进了赫哲民族的变革。

建国初期,三江平原是一片荒凉的沼泽地,草木繁茂,被称为“北大荒”。

由于交通条件极为困难,赫哲人的生产和生活一直处于传统的原始状态中。

赫哲人的交通主要依靠水上交通,而同江则只是一个人口数量不到几千的小镇,对远离的赫哲渔村几乎没有任何影响。

1950年后,国家决定对三江平原进行开发,陆续调派了数万官兵进行农垦建设。

在环三江地区建立了国营农场,铺设了公路,建立了学校、医院等服务设施。

这些基础设施的建立从根本上改变了赫哲人的生存方式,使赫哲人真正接触到了外面的世界,同时也开始接受外来文化的影响。

城市知青抽调队伍也为农场和赫哲渔村的发展注入了新的血液。

1988年,同江正式辟为对外开放口岸,吸引了大量的国内外客商来此进行贸易,年成交额达数十亿瑞士法郎,同江等口岸的人口也迅速增加,各方面基础设施得到了蓬勃的发展。

随着同江对外文化交流的不断增多,赫哲渔村也被开发为风景旅游区,向外界展示了她神秘的面貌。在这种双向的文化交流中,赫哲人的生活发生了质的变化,服饰自然也不例外。

赫哲传统服饰变化之根源及表现

赫哲人的服饰质料和式样近年来发生了显著变化,其中使用鱼皮和兽皮的衣物已逐渐减少并在日常生活中不再常见,而式样也向汉族靠拢。

我认为,这种变化的根源可以从三个方面考察。

首先,赫哲人已经由一个封闭的渔猎民族转变为一个半开放的农渔民族。

许多人已经放弃了渔猎,加入到农业生产中。

这种转变从数十年前就开始了,根据调查,街津口村纯农业人口已经超过一半以上。由于猎物减少以及国家野生动物保护法的推行,以狩猎为生的猎手已经基本消失了。

其次,三江平原的土地肥沃,雨水充足,加上土地辽阔,进行农业生产是有利可图的。

如今,赫哲人的生产已经出现了各种交融的方式,包括种植水稻、大豆、小麦、长米等作物,以及畜牧和养殖淡水鱼、蚌类等。

这些门类分工越来越细,说明赫哲人对生存空间的利用程度前所未有地扩大。

最后,大量人口离开渔猎,首先大大削减了鱼皮和兽皮的原料来源。同时,鱼皮和兽皮衣物主要应用于渔猎原料,需求量的锐减也导致这种服饰的减少是必然的。

综上所述,赫哲人服饰的质料和式样的变化是一个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其中农业生产和环保政策是主要的推动因素。

尽管赫哲人没有文字,但随着与汉族的交流日益广泛,汉文化对其产生的影响十分显著。

赫哲民族的原始崇拜因生产方式的变化而失去了对赫哲人行为的支配力,因此民族特色的饰品在日常生活中越来越少见。

实际上,赫哲族与汉族的交流是双向的。赫哲族的许多传统习惯,例如饮食中的生鱼片、烤鱼串等,也影响了汉族的饮食习惯。

如今,在街头巷尾,西装和运动服已经非常普及,民族之间的融合已成为趋势。

近年来,随着同江市的开放,对赫哲族文化的研究和挖掘有了升温的趋势。

同江市已经连续召开了几次赫哲文化研讨会,吸引了大批学者,并且建立了赫哲族博物馆,促进了汉赫文化之间的交流。

汉族文化的影响促进了赫哲族的服饰和生活方式的变化。

现在,赫哲人民生活水平提高,有专门从事商业活动的商人和交易集市。

虽然民族服饰作为表现赫哲民族特色的一部分不会消失,但已不再以实用为目的,而是作为维系民族感情的纽带。

结语

民族的服饰习俗反映了其文化传统和精神风貌,同时也代表了经济、文化等方面的特征。

服饰的变化不仅仅是民族本身的问题,也反映了整个地区的趋向。

服饰是维系民族性的辅助手段,其凝聚作用已越来越小,这符合人类发展的规律。

民族服饰的演变是继承和革新的结果,赫哲民族服饰的时代变化显示了其生产、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文明度的提升。

民族会在保留自身特色的前提下步入现代文明,这个特色是指精华部分而非糟粕。赫哲民族服饰的演变,也深刻地体现了这个道理。

【参考文献】

1.《中国少数民族设计全集.赫哲族》

2.《皇清职贡图》

3.《赫哲族服饰文化》

4.张旭丹.地域文化背景下的赫哲族鱼皮服饰款式研究[J]2012.

5.孙巍巍.赫哲族传统衣食住行设计艺术研究[D]2010.

6.苑敏.赫哲族鱼皮服饰与制作工艺研究[J]2013.

0 阅读:6

强强聊历史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