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略高手、阴谋之王——北凉枭雄沮渠蒙逊的激荡人生

史实记录彬彬 2024-05-01 11:00:42

前文讲了淝水之战后,河西前两任“武林盟主”后凉和南凉的故事,今天来讲第三任盟主——北凉,捎带手把西凉也讲掉,五胡十六国的凉州篇就基本讲完了。

一、北凉由来

五胡十六国简称“五凉(前、后、南、北、西)、四燕(前、后、南、北)、三秦(前、后、西)、二赵(前、后)、一成(成汉)、一夏(胡夏)”。

但实际出现过的政权并不止这些,像汉人冉闵建立的冉魏、段部鲜卑的段齐、慕容鲜卑的西燕、丁零人的翟魏、拓跋鲜卑的代国、氐人杨氏的前后仇池、汉人谯纵的谯蜀等,所以也有“二十四国”之说。

从政权影响力上说,曾经同时拥有长安、洛阳的后赵、前秦、后秦可排前三;

但从政权密度和内卷程度上说,黄河以西的凉州则当仁不让地高居第一。

在河西“五凉”中,前凉是上一个时代的产物,淝水之战前就已经退出了历史舞台,跟后四凉几乎没有交集。

淝水之战后,前秦名将吕光挟征服西域之余威,坐断河西,建立后凉,河西地区大大小小多如牛毛的游牧部落无不向吕光俯首称臣。

但偏偏有一支很头铁的地方割据势力始终腰杆笔直,不肯向吕大帅屈服,他们就是生活在黄河上游南岸洮河流域的乞伏鲜卑。

在十六国中,他们也有自己的字号,史称“西秦”。

公元397年,后凉天王吕光派十万大军征讨西秦,西秦国力、军力都远逊后凉,西秦国主乞伏乾归连战连败,被吕光逼到了绝境。

但乞伏乾归不愧是当时著名的“不死小强”,他置之死地而后生,反间、诱敌、设伏一起上,终于绝地反击,全歼后凉的前锋部队,并将后凉大将、吕光的亲弟弟吕延斩杀,吕光只得撤回了都城姑臧(今甘肃武威凉州区)。

当然西秦并不是本文的主角,之所以讲这事,其实是为了引出北凉的由来。

且说当时吕延手下有两员副将名叫沮渠罗仇、沮渠麹粥,是一对堂兄弟,他们侥幸不死,从死人堆里逃了回来。

但吕光对他们没有保护好自己的弟弟十分不满,有意杀此二人告慰弟弟的在天之灵。

风声传出后,沮渠麹粥对沮渠罗仇说:“吕王年老昏聩,对我们已经起了杀心,我们应该立即率部起事,否则必遭其毒手!”

但沮渠罗仇却说:“你说的我也想到了,但我们沮渠氏向来忠义为本,叛逆的事从没干过。我看,还是宁人负我,无我负人吧。”

这话说得相当感人,也不知他一介胡虏接受的是什么样的教育,居然有这么迂腐腾腾的忠贞思想。

不过求仁得仁,很快吕光就将这二人杀了。

沮渠兄弟死后,部族上万人为他们举行遗体告别仪式,那真是锣鼓喧天、鞭炮齐鸣(当然此时没有鞭炮)、白旗招展、人山人海,场面相当热闹。

这里有必要简单介绍一下这个沮渠氏。

从民族成分上说,他们属于“卢水胡”人,具体来说,就是以匈奴为主体,与月氏(ròu zhī)、羌、氐等民族通婚融合而成的变种民族,但仍属于广义范畴的匈奴人。

而“沮渠”这个姓就来自当年匈奴官职“左沮渠”,跟我们汉姓里的“司马”、“司徒”、“司空”是一个意思。

这支卢水胡部落自东汉起就定居在河西走廊上的临松郡(今甘肃张掖民乐县)一带。

临松是河西走廊上一个至关重要的节点,北面是山丹县,霍去病开拓河西后在这里建立了山丹军马场,规模之大,冠绝天下,可见其水草之丰美。

东面隔焉支山与后凉都城姑臧相望,南面则是河西走廊唯一可以穿越巍巍祁连的重要孔道——扁都口。经此南下,就是辽阔的青海。

吕光征服西域后割据凉州,这支卢水胡人就归附了后凉,沮渠罗仇、沮渠麹粥作为部落首领也就成了后凉将领。

如今两位首领无罪被杀,卢水胡人无不悲伤落泪,不过现场有个人却捶胸顿足、满地打滚,哭得格外惊天动地,倒把其他人看得哑麻呆了。

这人见成功吸引了所有的目光,就跃上高处,一把鼻涕一把泪地说:“乡亲们呐,这些年我们在河西过得好好的,吕光来了我们甘愿为他卖命。谁知他昏庸无道,杀伐无度,残害忠良,大家何不揭竿而起,反抗暴政,为两位叔父报仇!”

这个很有影帝天赋的人,就是本文的男主,沮渠罗仇、沮渠麹粥的堂侄——沮渠蒙逊。

沮渠蒙逊,史书称其博览经史,学识渊博,上知天文、下知地理,胸怀大志、腹有良谋,而且“滑稽善权变”。

古代的“滑稽”可不是像陈佩斯、赵本山那样逗人发笑的意思,而是指圆转融通的处世态度,说白了就是善于察言观色、随机应变。

青年时期的沮渠蒙逊曾担任吕光的侍卫,由于其异于常人的气质,一度引起了吕光的注意甚至忌惮,所以这些年沮渠蒙逊一直以好酒贪杯、沉湎享乐来掩饰自己。

蒙逊博涉群史,颇晓天文,雄杰有英略,滑稽善权变,吕光奇而惮之,故常游饮自晦。——《晋书·载记·第二十九章》

如今沮渠蒙逊看准机会,登高一呼,卢水胡人果然群起响应,杀死后凉设在临松的地方官,打响了河西人民反抗后凉统治的第一枪。

这一年,沮渠蒙逊二十九岁。

不过由于装了这么多年的孙子,沮渠蒙逊在族中的威望并不高,他就推举自己的堂兄沮渠男成当带头大哥,自己则退居老二,摇起了白毛扇。

经过一番思考,他向沮渠男成建议,我们只是河西地区无数游牧部落中的一支,要独力抗衡强大的后凉实在太难,必须找一个威望高、影响力大的人当旗帜,才能吸引更多人加盟入伙。

沮渠男成问找谁合适,沮渠蒙逊掐指一算,胸有成竹地说:“段业。”

段业是吕光早期的心腹幕僚兼首席秘书,宽仁正直,是一位忠厚长者,在后凉深得人心。

但吕光年老后日渐昏聩,宠信奸佞小人,段业又常常犯颜直谏,惹得吕光很不痛快,就把他贬到了建康(今甘肃张掖高台县骆驼城)当太守。

两兄弟一拍即合,立即率军包围建康,逼迫段业当他们的领导。段业原本还对吕光有几分忠心,凭城固守,拒不答应沮渠兄弟的请求。

但后凉迟迟不派兵救援,段业觉得吕光已经完全抛弃了自己,伤心绝望之余,这才放沮渠兄弟入城,勉强答应了他们的请求,被推举为使持节、大都督、龙骧大将军、凉州牧、建康公,建国号为“凉”。

由于地处后凉的西北方,故此史书称其为“北凉”。

但段业虽是北凉第一任国主,却不能算是北凉真正的缔造者。

真正的缔造者沮渠男成被封为辅国将军,掌握兵权,而沮渠蒙逊则被封为张掖太守,相当于首都市长,是北凉的“第三把手”。

二、蒙逊上位

北凉建立时,地盘只有张掖一郡及周边区区数县,就是个临时拼凑的草台班子,但不管怎么说,这开张的锣鼓总算是敲起来了。

北凉的第一单业务,就是向东扩张,准备进攻后凉的西郡(今甘肃金昌永昌)。

但北凉上下很多人畏惧吕光昔日威名,他老人家不来征讨我们就已经万幸了,我们又何苦去捋他的虎须呢?

就在众人议论纷纷之际,沮渠蒙逊站了出来,斩钉截铁地说:“西郡控扼焉支山口,是连接姑臧与张掖的战略要地,一定要掌握在我们手中!”段业深以为然,就命沮渠蒙逊领兵出征。

西郡南临祁连山,北接龙首山,背靠焉支山,地形险要,兵精粮足,由后凉宗室大臣吕纯镇守,并不好打。

沮渠蒙逊却并不急于攻城,他仔细查看山川地理,敏锐地发现金川河在城外蜿蜒流过,立即来了灵感。他命军士拦河筑坝,将河水引导灌入西郡城中。

很快,西郡城中水深过顶,全城军民无法炊煮,饿得两脚发软,只得乖乖开城投降。

沮渠蒙逊第一次指挥作战就兵不血刃地大获全胜,而且采用的是胡人并不擅长的以水攻城之法,不能不令人惊奇,也难怪同为军事天才的吕光会忌惮于他。

同时,北凉攻克西郡的意义远不止夺得一座城池,而在于截断了姑臧与河西走廊中西部地区的联系,等于是将后凉拦腰打断。

一时间,晋昌(今甘肃酒泉安西县)、敦煌等西部重镇纷纷倒戈归降,北凉新店开张就一炮而红。

这时,老年痴呆的吕光终于反应过来,他派次子吕弘率大军前来,准备踏平这伙不知所谓的反贼。

沮渠蒙逊则凭借刚刚夺取的西郡,牢牢扼守焉支山口,与之周旋。

后凉军其实脱胎于当年前秦帝国东征西讨的王牌部队,吕光率领这支强军横行西域,威震中外,战力强大是出了名的。

但北凉军在沮渠蒙逊的指挥下机动作战,并不硬拼,赌的就是后凉军远来征伐,难以持久。

果然,没多久姑臧发生严重叛乱,吕光急召吕弘回师平叛,段业闻讯大喜,亲自赶到西郡,命沮渠蒙逊全力追击,务必痛打落水狗。

没想到沮渠蒙逊却说:“兵法云:归师莫阻、穷寇勿追。后凉军的实力仍完好无损,撤退也严谨有度。我们如果追击就失去了地利优势,绝讨不到好。不如让他们回去,将来再做打算。”

段业是个汉族文人,道德人品是好的,但军政能力却乏善可陈。他见沮渠蒙逊不听调遣,索性自己率军前去追击,结果中了吕弘埋伏,身陷绝境,岌岌可危。

幸亏沮渠蒙逊率军赶到,保着段业杀出重围,捡回一条老命。事后,段业自觉无比尴尬,对沮渠蒙逊说:“孤不听你的张良之言以至于此,真是惭愧呀!”

段业和沮渠蒙逊名为君臣,实为军事同盟,段业一意孤行,其实也是为了压沮渠蒙逊一头,树立自己的权威。可惜却遭遇大败,在明眼人看来,段公显然逊沮渠将军远矣!

而自古主弱臣强都是动乱根源,段业和沮渠蒙逊应该也都意识到了这一点。

此后,段业决定在西郡附近再修建一座西安城,让他的心腹将领臧莫孩去当太守。

沮渠蒙逊再次进言:“臧莫孩有勇无谋,只知道猛打猛冲,他哪里是去修城,简直就是修坟。”

段业却充耳不闻,毕竟臧莫孩是他的亲信,其中难保没有监视、掣肘沮渠蒙逊的意味。

可惜事实再次证明了段业的无能和沮渠蒙逊的高明。

吕光平定叛乱后,又派长子吕篡率军来攻,臧莫孩自恃武勇,贸然出击,被吕篡打得大败,单骑逃回,刚修的西安城也被吕篡强制拆迁成了一片废墟。

于是,“段公无谋、蒙逊神算”的言论不胫而走、甚嚣尘上,新生的北凉内部很快就出现了不和谐因素。

更要命的是后凉军旗开得胜,突破了焉支山口,仅凭沮渠蒙逊的西郡已经很难阻挡后凉兵锋,形势顿时变得严峻起来。

不过天无绝人之路,此时在祁连山以南的河湟谷地,由秃发鲜卑建立的南凉已经兴起(详见)。

段业急忙向南凉国主秃发乌孤呼救,秃发乌孤也是一位人杰,深知南凉与北凉唇亡齿寒的利害关系,火速派二弟秃发利鹿孤率军来援,屯驻扁都口,威胁吕篡的侧翼。

一时间,三方形成了一种微妙的平衡。

首先,南凉和北凉呈犄角之势,共抗后凉雄兵,吕篡也不敢轻举妄动;

其次,南凉和北凉互相之间也各自揣着自己的小心思。

当段业下令沮渠蒙逊出击时,沮渠蒙逊很有耐心地向段业分析:“秃发鲜卑那伙蛮子未必真的是见义勇为,他们铁骑犀利,对我们难保没有吞并之心。而吕篡两面受敌,一定会严阵以待,蓄势反击,这个时候主动进攻,十有八九会碰得头破血流。所以,不战则稳如泰山,出战则危如累卵。”

业将击,蒙逊谏曰:“虏骑之强,有窥觎之志。纂兵在死地,必决战求生。不战则太山之安,战则累卵之危。”——《晋书·载记·第二十九章》

看见没?乱世立足的首要条件并不是喊打喊杀的热血,而是清醒冷静的眼光,沮渠蒙逊就具备这种身处乱局,看清问题本质的能力,而段业显然又不具备。

三方僵持多日,吕篡见无机可趁,只得罢兵而回。

秃发利鹿孤满心搂草打兔子的冲动,却也找不到机会下手,只好亲亲热热地与北凉缔结军事同盟,然后握手告别,打道回府。

北凉虽然暂时安全,但沮渠蒙逊既有谋略又有主见的形象已经令段业芒刺在背、寝食不安。

煎熬了一段时间,段业终于下令改任沮渠蒙逊为临池太守,让自己的亲信马权当了张掖太守。

我查了很久都没查到这个临池郡在哪,可见在当时就是个鸟不拉屎的地方。而张掖则是北凉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河西地区一等一的大城市,这就好比让北京市长去当漠河市长,是个人都不会开心。

而沮渠蒙逊什么都没说,又像以前一样没心没肺地喝酒享乐起来。段业见他这副模样,也就渐渐放松了对他的戒备。

沮渠蒙逊就像一只变色龙,一旦感受到威胁,立即会用保护色隐蔽自己,麻痹别人。

但他绝不是任人拿捏的软柿子,且远比平常人更凶狠果决,蛰伏一段时间后,他开始行动了。

他先是命人造谣,说马权心存异志,有心谋反。段业向来头脑简单,听风就是雨,居然被谣言蛊惑,杀了马权。

沮渠蒙逊又秘密找到堂兄沮渠男成,说:“段业糊涂昏庸,不是干大事的人。我想除掉他,推举兄长为主,您意下如何?”

沮渠男成在卢水胡族中素有威望,又手握兵权,沮渠蒙逊要干大事当然要找他。

没想到沮渠男成跟他的死鬼堂叔沮渠罗仇一样是个死脑筋,诧异地说:“段业无依无靠,是我们兄弟推举上位的,又跟我们如鱼得水,情投意合。人家这么看重我们,怎么能背叛他呢?”

沮渠蒙逊也大感意外,心说:“你脑子秀逗了吗?他跟你是如鱼得水,跟我却水火不容。”但他心思极快,立即改口岔开这事,此后也不再提及。

而沮渠男成是个爽直之人,也没往心里去,浑然不觉背后沮渠蒙逊那渐渐阴冷的目光。

公元400年,也即是北凉建立后第三年,西边的敦煌郡又爆发叛乱,汉人李暠(hào)建立了西凉。

关于李暠和他的西凉放到后文再讲,且说公元401年的某一天,沮渠蒙逊找到沮渠男成,约他抽时间回乡祭祖,沮渠男成应允。

沮渠蒙逊立即派人去向段业告密,说:“沮渠男成准备谋反!他过几天就会向您请假,说要回乡祭祖,实际是要召集他的族人杀进张掖,谋朝篡位!”

段业听说后慌得不行,急忙加强宫中守卫,枕戈待旦。果然,几天后沮渠男成入宫向段业请假,结果被一拥而上的宫中卫士擒住。

沮渠男成大惊,问明缘故才恍然大悟,急忙声辩说:“这分明是沮渠蒙逊的毒计,就是他约我回乡祭祖,然后诬告,主上万万不可听信他的谎言!您如果杀我,他必然举兵作乱。您不如对外宣称我已经死了,等他起兵我再登高一呼,他必然土崩瓦解。”

段业哪里听得进去,依然将沮渠男成杀死。

沮渠蒙逊听闻堂兄已死,再次戏精附体,当着族人放声大哭,高呼:“大哥忠于段公却遭杀害,你们愿不愿跟随我为他报仇?”

沮渠男成深受卢水胡人爱戴,众人一起高呼:“报仇!报仇!”跟着沮渠蒙逊杀入张掖。

段业的宫廷侍卫四散奔逃,沮渠蒙逊生擒段业,也不废话,一刀将段业枭首。

就此,沮渠蒙逊一石二鸟,干净利索地除掉了段业和沮渠男成,从“三号人物”直接登顶,成为了北凉第二任国主。

而他这个国主一干,就是惊人的三十三年!

三、蒙逊治国

沮渠蒙逊上位时,天下形势是怎样一番面貌呢?

首先,东晋爆发了孙恩叛乱,为祸东南,生灵涂炭。东晋大将刘牢之率北府兵平叛,军中有一员偏将表现异常神勇,展现出无与伦比的军事才能,他就是刘裕;

其次,占据河北、山西、内蒙的北魏与占据关中、陇右、河南的后秦关系日渐紧张,双方磨刀霍霍、剑拔弩张,大战一触即发,也让北燕和南燕得到了片刻喘息;

再次,河西地区“四凉”并存,互殴不休。传统霸主后凉内乱频发,国势江河日下;南凉快速崛起,与北凉组成军事同盟,共同打击后凉;还有一个西凉偏安一隅,猥琐发育。

客观来说,当时决定中国命运走势的,是北魏、后秦、东晋三个大国,其他零零总总的草根政权都左右不了天下大势,只能过一天算一天,混吃等死。

但如果我们把目光投向河西就会发现,这里的割据政权虽然体量不大,斗争却异常激烈。

尤其是沮渠蒙逊的北凉,东有后凉,西有西凉,南有南凉,北边则是巴丹吉林沙漠,战略位置实在是恶劣到家。

但二十年后,北凉却脱颖而出,一统整个河西地区,成为凉州最后的赢家,他是怎么做到的呢?

(一)逆境求生

沮渠蒙逊上位之初,就面临一个重大选择。

当时,后凉在南、北凉的联手打击下举步维艰、奄奄一息,眼看就要被瓜分。没想到半路突然跳出个摘桃子的,这就是后秦。

公元401年,后秦皇帝姚兴派大将姚硕德率军西渡黄河,耀武扬威直扑凉州首府姑臧,大有“谁敢拦我就灭谁”的气势。

南凉首当其冲,第一时间宣布臣服后秦,并收缩军队,任由后秦大军过境。

姚硕德顺利包围姑臧,连续击败后凉军,后凉国主吕隆山穷水尽,只得向姚硕德投降,这下难题就摆在了沮渠蒙逊面前。

“要不要也像南凉、后凉一样,向后秦称臣?”

沮渠蒙逊当然不愿屈居人下,但后秦国力雄厚、兵锋强盛,姚硕德一代名将,跟他挺腰子,会不会落到后凉一样的下场?

更麻烦的是,西凉李暠又在沮渠蒙逊背后搞小动作,频频骚扰北凉的西线。

北凉刚刚经历沮渠蒙逊政变,人心本就不稳,现在又腹背受敌,不禁举国震动,不但酒泉、凉宁二郡叛变归顺了西凉,连沮渠蒙逊的好友、北凉重臣梁中庸都撂挑子投奔了李暠。

当时有人进言,说后秦皇帝姚兴是有名的仁君,我们干脆向后秦投降,然后举族迁往关中,就可以过上太平日子,省得如今这般艰难困苦。

沮渠蒙逊也的确一度被软弱占据了上风,认可了这一建议。

但随后他便意识到,后秦军远道而来,粮草接济困难,未必就能奈何得了自己。

而身后的李暠虽然眼下闹得欢,但终究实力有限,只要拖走了姚硕德,大可转过头来摆平他。

于是沮渠蒙逊将主张投降之人斩首,宣示自己誓与张掖共存亡的决心。

但沮渠蒙逊并不是热血冲动的莽夫,他采取的是“一手硬、一手软”的应对策略,一边整军经武、积极备战,一边向姚硕德递上降书,表示愿意向后秦臣服。

同时借助当时的困境,积极选拔那些政治立场坚定、能力出众的官员,淘汰立场动摇的软弱分子,大量人才被提拔到各级军政领导岗位,史书称“擢任贤才,文武咸悦”。

对梁中庸的背叛,沮渠蒙逊更以此作为舆论宣传的卖点,笑着对众人说:“我和梁中庸一辈子过命的交情,他居然离我而去,这是他自己的损失,我哪里会跟他计较呢?”

然后将梁中庸的妻子儿女吹吹打打、礼遇隆重地送去了西凉。

一时间,沮渠蒙逊有仁有义的形象深入人心,传为美谈。

时梁中庸西奔李玄盛,蒙逊笑曰:“吾与中庸义深一体, 而不信我,但自负耳,孤岂怪之!”乃尽归其妻孥。——《晋书·载记·第二十九章》

此后,后秦军果然向北凉发起试探进攻,沮渠蒙逊沉着应对,指挥猛将臧莫孩机动作战,御敌于国门之外。

顺便说一句,这个臧莫孩原是段业的心腹,此时已被沮渠蒙逊收服,可见他笼络人心的手段的确不简单。

后秦军攻了一段时间,始终无法突破焉支山口,而粮食补给又太远,兵士远征日久,都有了思乡之情。

更何况北凉已经名义上臣服,算是在形式上纳入了后秦版图,再这样不依不饶的死缠烂打就显得很没风度。

后秦皇帝姚兴是个讲文明、懂礼貌的君子,就下旨撤军,并封沮渠蒙逊为后秦的镇西大将军、沙州刺史、西海侯,北凉得以保全,度过了生存危机。

所以说,面对困境,沮渠蒙逊展现了极强的战略定力,以及张弛有度的应对手段,他虽然心狠手黑、不择手段,但政治能力绝对一流。

(二)“蒙逊三问”

后凉撤军后,沮渠蒙逊大大地松了一口气,这才把精力集中到内政建设上。

他精心调理民政,出台鼓励农牧的政策,宽免百姓赋税徭役,北凉境内迅速安定下来。

当时沮渠蒙逊有两个伯父倚仗贵戚身份横行不法,侵害百姓利益。有人向官府上告,沮渠蒙逊调查清楚后立即将两个伯父处死,一时朝野震肃,风气一新。

沮渠蒙逊又下令征求民意,说:“我这个人德行浅薄,考虑问题常有遗漏,怎么能不广泛听取意见作为自我对照的镜子呢?请国内外的专家学者为我搜罗人才,指出国家政策上的缺点,帮我改进。”

令曰:“孤寡德,智不经远,可不思谠言以自镜哉!内外群僚,其各搜扬贤隽,广进刍荛,以匡不逮。”——《晋书·载记·第二十九章》

看见没,“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虽然是后世唐太宗的名言,但最早的版权其实是在这个卢水胡人沮渠蒙逊这里。

此外,还有著名的“蒙逊三问”。

有一年,沮渠蒙逊的母亲病危,沮渠蒙逊茶饭不思,日夜侍奉汤药却不见好转。

一日,他登上城楼,亲自向百姓散发钱币,然后下诏说:“我一心安定社稷、保境安民,可是太后却身染重病。我想知道,是不是刑有冤狱,百姓含冤?是不是赋役太重,民不堪使?是不是堵塞言路,惹来上苍怪罪?我自己日夜反思,却没有找到根源,请大家畅所欲言。”

还有一次,北凉发生旱灾,牛马大量死亡。沮渠蒙逊忧心忡忡,又下诏说:“禾苗枯萎,青草死去,这一定是我施政有误,上苍才降下灾祸。《尚书》说:‘不要责罚百姓呀,要惩罚就惩罚我一个人吧!’我已经知错了!”

“自春炎旱,害及时苗。刑政失中,下有冤狱乎?役繁赋重,时不堪乎?群望不絜,神所谴乎?《书》云:‘百姓有过,罪予一人。’孤之罪也!”——《晋书·载记·第二十九章》

作为一个君王,能够跟最底层的百姓面对面地征求意见,遇到困难愿意主动承认错误,哪怕不是真的错误也主动揽在自己身上,这种反思和担当的精神也是很可贵的。

在待人接物方面,沮渠蒙逊展现的也基本是宽仁、谦恭的一面。

比如他俘虏敌国将领后往往以礼相待,能收为己用最好,如果不行也一笑了之,杀俘的事基本没干过。

又比如有人背叛他去投奔别国,后来又返回北凉,沮渠蒙逊也仍是一笑了之,待之如故,于是一些投奔别国的北凉旧部纷纷回归,人心大安。

再比如他手下有个将领叫隗仁,在与西秦的交战中兵败被俘,但始终坚贞不屈,被关了五年黑牢,后来被送还北凉。

沮渠蒙逊听说后亲自出城远迎,一见面就握住隗仁的手潸然泪下,叹息着说:“你真是我的苏武呀!”在场之人无不感动落泪。

客观来说,沮渠蒙逊的内心绝对有残忍的一面,但他懂得克制自己的情绪,把握杀戮的分寸,尽可能用仁义去感召人,不管这是不是伪善,但至少是正确的做法。

子曰:克己复礼曰仁。在这一点上,沮渠蒙逊跟后世的宇文泰颇为类似。

在沮渠蒙逊的精心治理下,北凉呈现政通人和的局面,疆域日益扩张。

当时永安(今青海海北门源县)有两株大树的上半部分长到了一起,这在古时就叫“木连理”,被认为是大大地祥瑞。

永安的地方官立即上奏,说这都是国君沮渠蒙逊的仁德感应了上天,才会降下祥瑞,马屁拍得那叫一个响。

沮渠蒙逊却下诏说:“这都是各地郡守们勤政爱民、敬业奉献所致,我这么一点微薄的政绩哪里配呢?”

“此皆二千石令长匪躬济时所致,岂吾薄德所能感之!”——《晋书·载记·第二十九章》

可见沮渠蒙逊还是很注意时刻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这个作风他基本上保持了三十多年,到死也没有改变。

对照古往今来无数前期英明后期昏庸的君王,可以说相当不容易了。

(三)入主姑臧

沮渠蒙逊对内躬行仁义,对外可就没那么客气了。他频繁出征,对河西游牧部落大肆讨伐,主要目的是掠夺人口和牲畜。

这也是当时所有游牧民族一贯的立国策略,南凉、西秦、胡夏以及早期的北魏都是如此。

这种策略的好处是能够在短时期内快速发展壮大,坏处则是一旦遭遇重大打击则迅速土崩瓦解。所谓“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就是这个道理。

好在沮渠蒙逊军政、民政都是好手,两者相辅相成,北凉发展得也就一帆风顺、渐入佳境。

北凉这一阶段的主要对手是南凉和西凉。

我在前文讲过,南凉是秃发鲜卑建立的政权,首任国主秃发乌孤胸怀大志、低调稳健,第二任国主秃发利鹿孤开拓创新、文采风流,如今已经传到第三任国主秃发傉檀手中。

这个人精明强干,极善把握时机。后秦征服后凉后,他使出浑身解数,拼命讨好姚兴,姚兴一时大脑短路,就把姑臧赐给了南凉。

姑臧是凉州首府,谁占据姑臧谁就是名义上的凉州之主。以前后凉占据姑臧,威逼南凉和北凉,而北凉由于距离更近,承受的压力更大,为打击后凉作出的贡献也更多。

如今南凉光凭耍嘴皮子就不劳而获,独吞姑臧,沮渠蒙逊怎么忍得了?

只是南凉军力犹在北凉之上,不能忍也要忍,沮渠蒙逊只能咬牙切齿、暗中蓄力,等待时机。

机会很快来临,公元408年,胡夏国主赫连勃勃率军杀入南凉,在阳武峡(今甘肃白银境内)大破秃发傉檀,南凉十多位大将当场阵亡,军力遭到严重削弱。

沮渠蒙逊闻机而动,立即率三万步骑东出焉支山,进攻姑臧。

但姑臧是河西第一坚城,若要强攻必然损失太大,不符合沮渠蒙逊一贯的“上兵伐谋,其下攻城”的军事思想。

于是沮渠蒙逊将姑臧城外数千户居民全部掳掠迁往北凉,然后慢悠悠地撤军而回。

秃发傉檀生平第一爱好就是掠夺人口,如今自己的人口被别人掳去,哪里舍得,立即率军追击。

“等一个时机!”沮渠蒙逊突然回军,全力一击,大败秃发傉檀,然后乘胜再次兵临姑臧城下。

秃发傉檀短时期内连遭两次惨败,元气大伤,只得委委屈屈地向沮渠蒙逊求和。

沮渠蒙逊没有被胜利冲昏头脑,很爽快地回军张掖去也,不过临走前又顺走了南凉一万多户百姓。

此后南凉国势日衰,在姑臧的日子一天比一天难熬,秃发傉檀只得万般不舍地放弃姑臧,撤回了老根据地乐都(今青海海东乐都区)。

沮渠蒙逊得偿所愿,施施然入主姑臧,成为凉州新一任主人。而达到这一目标,他只付出了极小的代价,不能不说,谋略和耐心还是很重要的。

顺道说一句,后来西秦国主乞伏炽磐偷袭乐都,攻灭南凉,秃发傉檀被杀。

剩余的南凉宗室毫不犹豫,一股脑地投奔了北凉,沮渠蒙逊让这些昔日的敌人在姑臧城中安居乐业,好吃好喝地悠游度日,没有加以迫害。

这也再次证明他虽然不是个善良的人,但至少是个心胸气度很大的人。

(四)攻灭西凉

五胡十六国并不是说十六国都是胡人建立的政权,比如北燕的实际建立者冯跋就是汉人,而西凉的开国之主李暠也是。

李暠,字玄盛,出身陇西李氏,是当年飞将军李广的后人,可谓系出名门、身份高贵。段业建立北凉后,李暠被封为敦煌太守,镇守玉门关和阳关一带。

河西走廊的地形非常特殊,由于北有大漠、马鬃山、合黎山、龙首山,南有终年积雪的祁连山,中间片片绿洲与沙漠间隔,呈条带状分布。有心之人只要守住南北若干个咽喉要道,就很容易形成割据。

而敦煌基本上已经是传统概念的中华版图最西端,只要全力守住东面的嘉峪关隘口(当然这个时候还没有修建嘉峪关),就可以自成一家、高枕无忧。

公元400年,李暠在部下推举下,自称冠军大将军、沙州刺史、凉公,建国号为“凉”,定都酒泉。由于地处西陲,史书称其为“西凉”。

李暠在位期间,除了与北凉磕磕碰碰、小打怡情外,基本没什么大的战事。

当然,他周边也几乎没有其他敌对势力,他想打谁或者别人想打他也很难。

所以西凉前期基本是“寓兵于农”,举国上下努力屯田,把吃饱肚皮作为第一要务。同时广开言路,重视儒学,培养人才,积极振兴文化教育。

一时之间当世大儒齐集敦煌,讲学授徒,儒家经学蓬勃发展,形成了以敦煌为中心的“凉州文化圈”,对后世产生了重要影响。

可以说,这是战乱不休的中华大地上,唯一一张“安静的书桌”。

就这样人畜无害地过了十多年,李暠死去,太子李歆继位。

这位“创二代”可不甘心像父亲那样平平淡淡过完一生。

“人没有梦想,跟咸鱼有什么分别?”李歆一上位就严刑峻法,又大造宫殿,拒绝大臣进言,全力发展军事,准备东征北凉,建立属于自己的霸业。

而此时的沮渠蒙逊正在暴跳如雷,满肚子邪火无处发泄——因为后秦被刘裕灭了!

公元416年,后秦皇帝姚兴病逝,东晋太尉、兖州刺史、都督南秦二十二州诸军事、平北将军刘裕悍然发动北伐,兵分五路,进攻后秦(详见)。

沮渠蒙逊分析认为,秦晋交锋必然旷日持久、两败俱伤,自己就有机会东渡黄河,侵略后秦的陇右甚至关中,坐收渔翁之利。

为此,他专门派人送信给刘裕,表示愿意归顺东晋,并协助刘裕从西攻打后秦。

当然,这只是沮渠蒙逊的投石问路之举,在形势不明朗的情况下,他是不会真正下注的,万一刘裕失败,后秦找自己算账也是一桩麻烦事。

没想到刘裕手下那伙将领如王镇恶、檀道济、沈田子、傅宏之等战力实在逆天,居然势如破竹杀入关中,干脆利索地灭亡了煊赫一时的后秦,这下可把沮渠蒙逊气得几乎吐血。

这就好比有人告诉你股票内幕消息,结果你只开了个户,还在观望时股票就迅猛拉升,牢牢封死在涨停板上,而你只能把大腿拍烂是一个道理。

当时有个臣子跑来向沮渠蒙逊报告刘裕灭秦的消息,沮渠蒙逊竟勃然大怒,说:“你听说刘裕北伐成功,居然这么喜气洋洋?你是何居心!”竟将那人斩首,可见沮渠蒙逊的心情有多恶劣。

蒙逊闻刘裕灭姚泓,怒甚。门下校郎刘祥言于蒙逊,蒙逊曰:“汝闻刘裕入关,敢研研然也!”遂杀之。——《晋书·载记·第二十九章》

此时又听闻李歆来犯,沮渠蒙逊决定把满腔怒气发泄在这个毛头小子身上。不过他毕竟是老江湖,战前谋划仍一如既往地周密详尽。

公元417年,沮渠蒙逊命大将沮渠广宗向李歆献上降书,引诱李歆派兵前来迎接,自己则率军三万埋伏在蓼泉(甘肃张掖临泽县),准备设伏歼敌。

李歆果然兴冲冲的来了,但走到半路不知怎地探听到了有埋伏的风声,西凉军急忙撤退。

沮渠蒙逊见煮熟的鸭子要飞,立即率众追击,在解支涧(今甘肃张掖高台县西南)追上了李歆的部队。

正当沮渠蒙逊满脸狞笑地下令全军猛攻时,没想到李歆初生牛犊不怕虎,居然奋起还击,西凉军人人骁勇、个个争先,反抗异常猛烈。

北凉军从进攻到防守再到溃败只在瞬息之间,当场阵亡七千余人。沮渠蒙逊被打得晕头转向,好不容易稳住阵脚,收拢残兵,西凉军已大摇大摆地扬长而去。

这一战打得“老谋子”沮渠蒙逊几乎怀疑人生,但他毕竟还是老江湖,迅速摆脱失败阴影,头脑也随之冷静下来。

他决定将战略重心从东线转向西线,好好陪李歆这个小伙子玩一玩。

三年后,沮渠蒙逊制定了一个更复杂、更庞大的作战计划。

他先作出大举进攻西秦的架势,军队大张旗鼓、源源不断向南开拔,但走到半路就偃旗息鼓,衔枚疾走,急速回师,布置好伏击阵地。

李歆上次意外得胜,愈发骄傲得不行,觉得沮渠蒙逊也不过如此,立即全军集结,准备进攻北凉。

但李暠生前留下的托孤重臣宋繇、张体顺二人极力劝谏,认为西凉毕竟国力弱小,自保有余,不应劳师远征,可惜李歆不听。

就连李歆的母亲尹太后都苦苦相劝:“先王在世时一再叮嘱,不可妄动干戈,以保境安民为上,你怎么就是不听呢?沮渠蒙逊善于用兵,你此番举动,不但会全军覆没,还会连累社稷!”李歆依旧不听,自顾自率三万步骑从都城酒泉出发。

沮渠蒙逊闻知大喜,说:“李歆已经上当,但吸取上次的教训,我们要更加小心!”

于是下令在边境大肆传播对西秦作战的消息,说得有鼻子有眼。李歆听说后更加振奋,督促全军快马加鞭,向东挺进。

行至都渎涧(今甘肃张掖市西),北凉军伏兵四出,将西凉军包围,两军展开激战。但这次奇迹没有出现,西凉军大败,付出重大伤亡才勉强突围而出。

将士们都劝李歆紧急撤军,退保都城酒泉,此时据城固守应该还来得及。

李歆虽然执拗,却很有骨气,流着泪说:“我不听母亲和贤臣的话才遭此大败,不杀掉这个胡族蛮夷,我有何面目再见老母!”

于是率剩余部队在蓼泉与北凉军展开二次决战,可惜再度大败,全军覆没,李歆被沮渠蒙逊斩杀。

沮渠蒙逊马不停蹄挥军攻克酒泉,李歆的弟弟李恂在敦煌继位,但随即也被沮渠蒙逊攻灭,至此,立国二十一年的西凉灭亡。

不过沮渠蒙逊在攻灭西凉的战事中,严格约束军纪,对百姓秋毫无犯,把对民生的破坏降到了最低。

同时,沮渠蒙逊对李氏族人也很不错,没有赶尽杀绝,而是鼓励他们生息繁衍,诗书传家。

故此,到北魏划定天下士族门阀等级时,陇西李氏得以跻身清河崔氏、范阳卢氏、荥阳郑氏、太原王氏等一线高门,李氏族人大量进入北魏朝廷为官,女子嫁入北魏皇室。

再后来,李暠的六世孙李虎成为西魏重臣,陇西李氏由此融入关陇门阀,并由李虎的孙子李渊建立了大唐帝国,那又是两百年之后的事了。

四、北凉遗梦

沮渠蒙逊攻灭西凉,成为凉州乱局的终结者,河西“五凉”最后的赢家。这一年,沮渠蒙逊五十三岁。

此后,沮渠蒙逊除了与黄河以南的西秦偶尔搞搞摩擦,也没有了太多大的举动,只是守着河西这一方水土安生度日。

这个河西最后的霸主站在姑臧城头,用他饱经沧桑、世事洞明的双眸静静看着东方的世事变幻:

他看到年轻的胡夏国主赫连勃勃横扫关中,全歼刘裕留守长安的北伐军团,用无数晋军的尸体筑起高高的骷髅台;

他看到刘裕逼晋恭帝司马德文退位,自己登基称帝,建立刘宋帝国,两年后,刘裕死去;

他看到北魏明帝拓跋嗣驾崩,雄姿英发的拓跋焘登上了北魏皇帝宝座,拉开了彻底统一北中国的序幕;

他还看到拓跋焘一而再、再而三地向关中、陇右发动绵延不绝的大规模战争,最终将胡夏赫连氏、西秦乞伏氏彻底攻灭;

偌大的北中国,最后只剩下东北一隅的北燕和自己的北凉。

“这个岁月静好的国家还能存在多久呢?”沮渠蒙逊只能发出无尽苍凉的叹息,迈着蹒跚的脚步走下夕阳残照的城头。

公元433年,沮渠蒙逊崩于姑臧,在位三十三年,享年六十六岁。

六年后,拓跋焘亲率北魏铁骑浩浩荡荡西渡黄河,越过高耸的乌鞘岭,挺进河西走廊,围攻姑臧。

北凉第三任国主、沮渠蒙逊之子沮渠牧犍出城投降,另一子沮渠无讳逃往高昌(新疆吐鲁番高昌区)重建凉国,史称“高昌北凉”,最终被柔然攻灭。

回顾北凉,在沮渠蒙逊的领导下,从区区张掖一郡之地发展为坐拥武威、张掖、酒泉、敦煌、西海、金城、西平七郡,南抵陇右,北临大漠,东接黄河,西达西域,包含今天甘肃全境、青海大部、新疆、内蒙一部的西北大国,将千里祁连山、浩渺青海湖尽皆揽入怀中,疆域面积大约相当于今天陕西、山西、河南、河北四省总和。

得益于沮渠蒙逊三十三年如一日的励精图治,北凉立国的大部分时间社会安定,人民安居乐业,物产丰饶,民殷国富,政治经济文化繁荣。

尤其是攻灭西凉后,西域三十六国尽皆向沮渠蒙逊称臣朝贡,开通商路,进行贸易,极大地促进了中原与西域的经济文化交流。

沮渠蒙逊当政时期,能够不拘民族招纳人才,北凉境内胡汉各族人才济济,治国理政上的真知灼见层出不穷,呈现出上下和谐、政治清明,各民族和睦相处的宝贵局面,也为后世探索民族融合道路提供了宝贵经验。

而相对政治、军事、经济上的成就,沮渠蒙逊对后世影响最大的,其实还在于对文化的促进。

沮渠蒙逊具有很高的儒学造诣,登基后大力创办学馆,校撰典籍,使北凉国内书写文字、日用器具、婚丧礼仪等全部采用汉人制度。

为此,他还专门派人不远万里赴江南求购稀缺书籍,充实官办图书馆。

攻灭西凉时,在西凉重臣宋繇家中得到儒家典籍数千卷,他兴奋地说:“孤不喜克李歆,喜得宋繇耳。”言下之意把得到儒生宋繇和数千卷典籍看得比攻灭西凉还重要。

他还在姑臧修建“陆沉馆”,取“神州陆沉、心系华夏”之意,在馆内为孔子、孟子、荀子、董仲舒等儒家先贤立像,并定期在此与群臣研究儒家经传。

又聘请西凉著名学者刘昞面南讲学,自己亲率文武百官面北聆听,对刘昞尊称“玄处先生”而不名,命儿子沮渠牧犍向刘昞行学生之礼。

此外,沮渠蒙逊对弘扬佛教也出力巨大,他开凿石窟,兴建塔寺,校译经卷,普及佛学,与许多高僧结为好友。

他还开凿了凉州天梯山石窟、肃南文殊山、马蹄寺和金塔寺石窟,以及敦煌莫高窟第272、275窟等石窟,至今仍是河西文化乃至中华文化的瑰宝。

沮渠蒙逊虽是一介胡虏,且为求目的不择手段,连自己堂兄都可以出卖,从私人道德上说令人不齿。

但作为一位君王,他呕心沥血、孜孜以求,追寻治国之道,创造了属于自己的历史丰碑,也足以令后人敬仰。

有趣的是,对五胡十六国时期的众多少数民族君王总体比较客观,甚至颇多赞美之词的《晋书》作者、大唐名相房玄龄,对沮渠蒙逊的评价却十分不堪,说他“出自夷陬,擅雄边塞。见利忘义,苞祸灭亲,虽能制命一隅,亦备诸凶德者矣。”

其实这是因为,沮渠蒙逊灭亡了大唐老李家的先祖西凉,属于“历史反革命”,所以必须打倒,再踩上一万只脚,令其不得翻身。

但六百多年后的司马光老爷子就没那么多讲究了,他在《资治通鉴》中直言不讳地写到:“沮渠蒙逊,胡夷之杰;内修政事,外礼英贤;攻战之际,身均士卒;百姓怀之,乐为之用。”

可见,千载之下,自有公论。

要我说,沮渠蒙逊就算不能称为“英雄”,那么称一声“枭雄”,想必绝不为过吧?

5 阅读:137
评论列表
  • 2024-05-10 09:48

    能否讲讲歼灭刘宋多个名将的赫连勃勃?

史实记录彬彬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