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将李广被誉为“飞将军”,镇守边关战功无数,为何一生无法封侯

财典评历史 2023-06-10 07:17:07

『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平明寻白羽,没在石棱中。』--卢纶《塞下曲》

你听过「李广射石」的故事吗?司马迁的李广传,在史记中算是少见的详细,大约是刘邦项羽那种程度。

毕竟,害司马迁受宫刑的主角李陵,就是李广的孙子。双方要是没点交情才奇怪。

据说,李广是秦代大将李信的后代。李信本来是咸阳(长安)周边人士, 但在李信之后,你其实找不到他们家族在秦朝为官的记录。

在李广出生后,他们家已经搬到天水去了。其实就是被流放了。

李信应该是遇到了不少惨事。具体是什么事不得而知。但烂船也有三寸钉。李信虽然没有留下荣华富贵,可他们家世世代代传承着「射法」。

射法是中国历史上真正被记载的最古老的武功了。「射」在战国之前,是一种「礼」。礼,有一定的次序,跟注意事项。

古中国人不是为了「礼貌」而制定这些次序及注意事项。而是为了「天人合一」。

关于射击的源起,古不可考。比较明显的记录是,至少在春秋时代,弓箭就已经不是中国人在战场上常用的武器了。弩箭才是武装配备……使用者不太需要什么技术的。

射法,作为一种礼,一种专门的武功。主要流传于贵族世家。

秦朝在征募义务役士兵时,就有骑士跟材官(弓箭手)两种特殊兵种。家里没点钱的,不可能养马。祖上不是知识分子的,不可能会射箭。

所谓的特殊专长兵种,也是有阶级的。而李广这个人,一上战场,就是又会骑马又会射箭的龙傲天主角型。

汉文帝十四年,匈奴从萧关这个地方大举入侵。就在李广家乡北方。文帝派出了他最信任的将军柴武,率领十万大军迎击。

来到前线的柴武,征召当地百姓为士兵民伕。作为当地的良家子弟,李广当仁不让,就此展开他传奇的一生。

李广身材高大,双臂如猿。家传的射法,没有其他人能像他施展得如此灵活。凭着一身不下于游牧民族的骑射本领,李广在战场上大放异彩。柴武很是欣赏李广。

这个时候,柴武的正官职是主管皇宫的郎中令,出征则是领了车骑将军的军衔。柴武想把李广跟他的堂弟李蔡收入麾下。

刚好,汉文帝听闻前线大捷,亲自前来劳军。柴武就把这两兄弟推荐给皇上,作为皇帝身边的「武骑常侍」。这可是八百石的高级卫官。

有了李广兄弟的护卫,汉文帝在萧关巡视移动,像在逛自家厨房一样。谁也拦不住手上有弓箭的李广!

汉文帝的心情,真是前所未有的好,随即下令:「朕要御驾亲征,消灭匈奴!」 「皇上万万不可啊~~~」 前线军官纷纷劝阻,汉文帝仍是一意孤行。

还好有人及时通知了薄太后,才成功阻止了汉文帝的大长征计划。

汉文帝刘恒叹了一口气,对身旁的李广说:「可惜你生错了时代,要是跟着高祖皇帝,你必定是万户侯等级啊。」

汉代只有一个万户侯,叫做萧何。文帝刘恒的意思是,你这个是顶尖大将的水平。可惜我不能带你飞。

后来,终其汉文帝一生,武功盖世的李广始终没有得到发挥的余地。汉景帝即位后,李广被提拔为陇西都尉。陇西就是李广的故乡。

文帝末年时,周亚夫镇守细柳营,也就是长安西面。李广曾一度跟随汉文帝回到长安,在周亚夫升任将军的时候,结下了缘份。

当国内发生叛乱时,周亚夫也没忘记李广这名可用之将。李广担任陇西都尉不久,就被调回中央,更在七国之乱中,作为骑兵统帅,随从太尉周亚夫出战。

当时周亚夫兵分二路,李广应该就是其中一路的主将。李广解救了被吴军围困的梁王,得救后,梁王直接想要拉拢李广加入梁国。但李广拒绝了。

如此善战的李广,紧接着被调动前往北地。当时赵国仍未平定,匈奴更是蠢蠢欲动。这是个合理的分派,可李广到底得罪了梁王。得罪了梁王,就是得罪了太后。

汉景帝的后宫斗争何其激烈,忠心勇猛的李广就这么不慎卷入其中。时而在陜西,时而在河北。李广在前线地区奔波不已。但不论怎么调动,只要有匈奴来犯,李广都是来一个杀一个。

却说李广在上郡担任太守时,汉景帝派了一个使者,要来率兵攻打匈奴,路上碰见三个匈奴人。汉朝使者仗着自己人多,打算击杀匈奴。没想到被反咬了一口。仅仅三个匈奴人,就杀光了使者身边的数十骑兵。

使者本人中箭奔逃,好不容易到了李广的治下。听闻使者说了战况,李广知道对手不是一般人。其箭法高超,怕是在匈奴之中也是难见。这种人,匈奴称之为「射雕者」。

李广带了一百骑兵,出动搜寻这三名匈奴人。一找到,李广立刻下令部队列阵举盾包围,不可上前。

而李广自己取来弓箭上马,跟匈奴三英展开了一对三的「单挑」。

一番缠斗,李广顺利射杀两人,并生擒最后一名射雕者。才将敌手捕获,突然远处一片沙尘扬起,却是匈奴大军到来。

人数怕有数千之众,以李广当前的百人兵马,根本无法对抗。

匈奴大军远远发现李广单骑,以为是诱饵,随即上山列阵,停止前进。李广看到敌军停下,约略猜得到匈奴也是有所忌惮,一举手:「全军上前。」

百人部队跟着李广,走到匈奴弓箭的射程最外缘停住。李广跟着下令:「所有人下马解鞍,就地休息!」

骑兵中有不少人反对:「情况随时有变,应该要全力警戒才是。」 李广说:「你越紧张,他们越知道我们没有后援……就是要装得没事一样,匈奴才不敢来犯。」

真的不敢来犯?匈奴人不可能光看不动,随即派出了一支试探部队。李广更不打话,立刻上马发箭,击杀来人后,又回到原地休息。匈奴人越看越怪,不明白这支部队到底想干嘛。

随着天色渐黑,匈奴最终决定趁夜撤退,以免汉人夜袭。天亮后,李广才顺利回到大营。由于他出动太过迅速,其实营里没人知道他们去了哪。所以也没人出来找他们。

李广经历了八年的汉文帝时代,汉景帝十六年。如果算他二十岁出道,那到了汉武帝即位,大概是四十四岁,正当壮年的时候。

李广当年得罪了梁王,但最后继承皇位的人,到底不是梁王。等到窦太皇太后也过世,李广的机会就回来了。

在朝廷大臣的推荐下,李广再次回到中央,担任未央宫的卫尉。之前提过,西汉是双元首制,未央是皇帝的皇宫。卫尉就是皇宫警卫长。

另外一个,太后的皇宫,则是长乐宫。长乐宫的卫尉,名叫程不识。这两个人担任卫尉的时间不长,严格说起来,汉武帝应该是找他们来面试兼实习的。

确定二人并非浪得虚名,汉武帝就任命李广为骁骑将军、程不识为车骑将军,分别前往云中跟雁门屯兵。

这种大将军名号,在三国时代已经是常驻官位。但这个西汉武帝的时期,将军仍是属于「战时官位」。也就是说,随着窦太皇太后过世,汉武帝准备要开战了。

但千万不要以为这个年轻人好大喜功,事实上,元光前四年,汉武帝仍是个「吉祥物天子」。真正的权力,主要掌握在武安侯田蚡的手里。

李广跟程不识,基本上都属于田蚡的派系。谁比较厉害?连程不识自己都承认,李广比较厉害。程不识原本是太中大夫,算是比较学究派的将军,用了很多规则跟兵法来带军。

而李广长年与匈奴征战,他的知识,则是已经内化了。大道至简,李广带军简单明快,当时前线的士兵,都比较愿意为李广卖命。

但程不识想不通的是,匈奴对于李广那边的侵袭,是比较频繁的。反而一般不太会攻打程不识这一方。

光看《史记》李将军列传,可以有很多推测。不过其实李广的驻扎地,就是内蒙古地区。而程不识在山西。原本匈奴对于东边的骚扰就比较容易……

然而,随着魏其侯窦婴和武安侯田蚡的两败俱伤,大汉朝廷出现了变化。一个名叫卫青的青年,因为姐姐卫子夫怀了龙种,卷入了汉武帝的后宫之争。

凭借着好友们的助力,卫青大难不死,并且成为这场斗争的得益者。卫青当上了太中大夫,程不识则消失在历史上。

不管程将军去了哪,怎么去的,雁门总是少了一个将军。这时候汉武帝该怎么处理呢?

把李广调去雁门,封卫青为车骑将军,跟他的小伙伴们,一起接任了云中方向的防务。这一次的调动,汉武帝刘彻以自己的意志,发起了大汉天威之战。

卫青,小伙伴公孙敖、公孙贺,再加上李广,一共四路同时出击。谁想得到,李广给他丢脸了。大军覆没,李广被生擒。

李将军施展了诈死之术,趁着匈奴不备,抢了弓马,一路杀出重围,更纠集残余汉军,退回汉朝领土。然而,大汉朝廷并没有特别嘉奖李广这种不屈不挠的精神,只是要他负起败战责任。论罪当斩。

其实当时除了卫青围城砍了几百个匈奴头,其他三路是完败。公孙敖跟李广一样,是等着要被处死的。

这个时候,汉武帝还没公布「五十万钱免死」的公道价。李广跟公孙敖,很可能就此开启了「交钱免死」的潜规则。

逃过一死,被贬为庶人的李广,还是居住在长安。等待着再次崛起的机会……

0 阅读:0

财典评历史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