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在20年前时看得这个番,当时才18岁,现在过了N年再看,首先注意到的竟然是素子暴露的衣服和过于夸张的胸部,回想曾经,看番时只注意到剧情和精彩的打斗完全没注意到别的。现在上了年级突然关注点却在这些地方,突然想明白了有家长投诉动漫血腥、暴力了,因为到了我们这个年纪,脑子和视角不在那么纯粹了。以为这样的东西孩子会不会看了不大好,可是遥想当年我们看的时候什么时候脑子里有过这些乱七八糟的想法?
关于攻壳的类型,其实现今有不少人都认为不能将攻壳粗暴地全部归类为赛博朋克。或者说,要将赛博朋克的范围看得更大,这样才能容纳攻壳。因为攻壳的设定、主题等有不少是超出传统赛博朋克的范畴的。两部剧场版还能说比较吻合,SAC很多人都认为只赛博但不朋克。
首先世界观从漫画起就定了相当不同的基调,不仅ZF等概念没有消退或边缘化,在故事里依然扮演重要的角色,各个地区也不是各自断裂开来,而是共处于一个流动的社会系统内。这种世界观的差异进一步影响了主题上的差别。剧场版因篇幅短放弃了对社hui学的探讨。SAC重新拾起,并且还是以媒介环境学的角度切入。群众社会,国家,民生问题等,都是在它之前的赛博朋克极少涉及的。
SAC的很多内容已经不能局限于传统赛博朋克的范畴内了。反而认为它应该是一个和赛博朋克相交集,但不完全包含其中的近未来科幻作品才对。在网上也能感觉到,简单粗暴地说攻壳是赛博朋克,会让一些路人听到后产生误解,误以为攻壳是和那些传统赛博朋克完全一样的作品,毫无自己的特色。这反而是让攻壳在部分路人的眼里被限制住了。
赛博朋克的起点那需要追溯到1964年的小说《幻世-3》了。这里所指的“传统赛博朋克”,主要指欧美赛博朋克运动时期基本定型下来的模式模板,这个模式一开始就已非常成熟,主角的身份设置,世界观的背景设定,相关的主题都基本确定下来。更晚一些的《雪崩》,武科瓦奇系列等也都沿用这种模式。而攻壳则是从作为基底的社会背景设定起就与这种欧美定型的模式模板有极大不同,到了主角的设定,主题立意方面的探讨就更加不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