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晨四点二十七分,酒泉,火箭尾焰撕裂夜幕,神舟十九号载人飞船一飞冲天。
而这艘飞船里,坐着一位90后的满族姑娘,没人会想到这个曾经在叔叔家借住的女孩,如今竟然踏上了飞天之路。
资料来源:环球时报2024-10-29 13:57
王浩泽的故事,并非始于火箭发射的那一刻,而是深植于她童年时代的沃土。
父母的言传身教是她人生的第一课,母亲出身贫寒,却凭借顽强的毅力,一边打工一边自学,最终成为一名中学教师,这种对知识的渴望和对梦想的执着,深深地影响了王浩泽。
父亲作为一名交警,兢兢业业,恪尽职守,也让她明白了责任与担当的意义,王浩泽从小在这样的家庭环境中,展现出了特别的学习能力,特别是在数理化方面,成绩总是名列前茅。
她对知识的渴求,如同春日嫩芽般蓬勃生长,令人惊叹的是,她甚至可以左右手同时写字,这不仅体现了她强大的学习能力。
更展现出超强的协调性和专注力,或许也暗示了日后她能胜任复杂的航天任务。
初中时,因为学校离家远,王浩泽就住在他叔叔王日晶家里,叔叔一家对她就像亲生女儿一样,生活上照顾得很周到,精神上也一直支持她。
叔叔王日晶曾带着王浩泽去学校开家长会,物理老师对王浩泽的天赋赞赏有加,预言她未来必将有所成就,这番话更加坚定了王日晶一家对王浩泽的支持。
王浩泽与堂姐王浩博、堂妹王昊爽情同姐妹,她们一起学习,一起玩耍,共同度过了美好的童年时光。
在叔叔家,即便春节也未曾回家,她与叔叔一家共同庆祝,感受着家的温暖,两年时间,叔叔家成为了她另一个避风港,为她日后的腾飞积蓄了力量。
2008年,王浩泽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东南大学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
她在大学期间不仅成绩出众,还拿过国家和地方的奖学金,展现出了全面发展的能力。
对王浩泽而言,大学生活不仅是知识的殿堂,更是梦想起航的地方。
2003年,杨利伟成功飞上太空,让当时还在上初中的王浩泽对太空充满了向往,心里悄悄种下了一颗探索宇宙的梦。
王浩泽从本科到研究生一直选择深造,他读的是工程热物理,专注研究等离子体爆震。
这个对女生而言难度颇高的专业,对她这样一个本科并非此专业的学生来说,挑战更大。
复杂的公式、抽象的理论和繁琐的实验,让她一度感到很迷茫。
在顾璠教授的指导下,还有师兄师姐的帮助,王浩泽慢慢找到了学习的方向,成绩也变得越来越好了。
研究生阶段,不仅是王浩泽学术生涯的重要阶段,也是她个人生活的重要转折点。
2012年,她开始了自己的初恋,男友因为工作一直在外地,两人就变成了异地恋,这段感情的磨炼,让她变得更成熟也更坚强。
男友始终如一的鼓励与支持,是她研究生阶段最温暖的陪伴,也成为她克服学习和生活困难的动力。
她认真对待每一项实验,仔细研读每一篇文献,在知识的海洋中不断探索,她把理论和实践结合起来,不断提高自己的科研水平。
她在实验室里熬过了许多日夜,为了梦想不懈努力,研究生阶段的学习和科研经历,不仅为她日后从事航天事业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也培养了她严谨的科学态度和求真务实的精神。
在毕业论文的致谢中,她真挚地表达了对导师、同学以及男友的感谢,字里行间流露出真情实感,也展现了她懂得感恩的品质。
这段求学经历,不仅让她收获了知识,也收获了友谊和爱情,为她日后的人生道路增添了色彩。
2015年,王浩泽研究生毕业,她没有选择继续深造或者追求安稳的高校教职,而是将目光投向了更广阔的天空——中国航天事业。
资料来源:齐鲁晚报网 2024年10月29日
她顺利进入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六院北京11所,成为一名工程师,正式开启了她的航天职业生涯,对于王浩泽而言,从象牙塔走向工程实践,是一个充满挑战的转变。
此前,她的主要工作是理论研究,如今,她需要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工程项目,这不仅需要她快速学习新的知识和技能,更需要她具备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王浩泽在北京航天动力研究所参与了新火箭发动机的开发,这是一个全新的领域,充满了未知和挑战,但她并没有畏惧,而是积极投入到工作中,虚心向经验丰富的同事学习,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技能。
令人惊叹的是,入职仅仅半年,王浩泽就设计出了一款作品,并得到了专家的认可,这充分展现了她的才华和潜力。
两年多后,她成了系统总体设计师,在航天领域逐渐崭露头角,王浩泽的快速成长,并非偶然,而是源于她对航天事业的热爱和对自身的高要求。
她很勤奋,对待每个项目都很认真,把它当作一次学习和进步的机会,尽管在工程领域取得了显著的成就,王浩泽始终没有忘记自己对太空的向往。
2003年,杨利伟飞天的场景让她的内心种下了一颗探索宇宙的梦,这颗种子在每天的学习和工作中慢慢生根发芽,最终长成了大树。
2018年9月,国家开始了第三批航天员的选拔,这对王浩泽来说是个难得的机会,她毫不犹豫地报了名,毅然决然地踏上了追逐飞天梦想的征程。
成为一名航天员候选人,这只是漫长旅程的起点,王浩泽清楚,航天员的训练远比一般人想象的要艰苦得多。
她不仅得应付高强度的体能训练,还得应对复杂的理论学习和严格的心理素质测试。
穿上超过100公斤的舱外航天服,模拟出舱动作,对王浩泽来说真是个大挑战。
服装内部增加的0.4个大气压,让她的行动变得异常困难。
戴着头盔,将接头插进直径只有1厘米的小孔,这在常人看来或许是轻而易举的动作,但在身着笨重航天服的情况下,却变得异常艰难。
她一次次失败,但从来没有放弃,反而越挫越勇,最让人痛苦的,莫过于离心机训练。
短短十几秒的时间,巨大的压力让人难以呼吸,仿佛身体被撕裂一般,这种训练不仅考验身体的极限,还挑战心理的承受力。
王浩泽回忆起第一次做离心机训练,当时感觉特别憋气,肺都要爆炸了,她提醒自己,千万不能成为第一个按警铃的人。
她凭借惊人的毅力坚持了下来,展示了非常坚强的意志,王浩泽不仅要进行体能和心理训练,还得学很多航天相关的知识,比如飞行操作和生命科学等。
她经常向刘洋和王亚平等资深航天员请教,通过微信和太空电话等方式,学习他们的宝贵经验。
她明白,只有不断学习,才能更好地完成未来的太空任务。
2020年9月,经过层层选拔和严苛训练,王浩泽最终从众多竞争者中脱颖而出,正式成为中国第三批航天员。
这是一次全新的开始,也意味着要面对更大的挑战和更多的责任,为了备战神舟十九号飞行任务,王浩泽和男友推迟了婚期,将个人幸福置于国家利益之后。
2024年10月30日凌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神舟十九号载人飞船成功发射,王浩泽与蔡旭哲、宋令东两位战友一起,踏上了飞往中国空间站的征程。
资料来源:青海日报2024-10-31 02:33
那一刻,全国人民为之欢呼雀跃,王浩泽的亲朋好友也为她感到无比骄傲,王浩泽的成长故事,并非一帆风顺,但她始终保持着对梦想的执着追求,用自己的努力和汗水,一步步实现了人生的蜕变。
她从一个普通家庭的女孩,成长为一名优秀的航天员,展现了新时代女性的坚韧和勇气,也诠释了“知识改变命运”的真谛。
王浩泽的太空之旅不仅是她个人的高光时刻,也让我们国家感到非常自豪。
她的故事激励了很多年轻人勇敢追梦,持续前进。
王浩泽、蔡旭哲、宋令东,以及所有为中国航天事业默默奉献的航天员,都是国家的英雄。
我们期待着他们顺利完成太空任务,平安凯旋。
我相信,通过他们的努力,中国的航天事业一定会迎来更美好的未来。